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印度诗学比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0408612
  • 作      者:
    郁龙余等著
  • 出 版 社 :
    昆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东方文化集成》编辑委员会
《东方文化集成》总序

绪论
第一章  中印诗学发生
一、中印诗歌与诗学的发生
(一)中国诗歌与诗学的发生
(二)印度诗歌与诗学的发生
二、中印诗学发生论分析
(一)中印诗学发生的社会现实
(二)中印诗学发生论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中印诗学家身份
一、世界诗国与诗人地位
(一)中国印度为世界诗国
(二)中印诗人地位崇高
二、中印诗学家身份
(一)中印诗人与诗学家关系
(二)中印诗学家身份比较
(三)中印诗学家作风

第三章  中印诗学阐释方法
一、中国诗学阐释方法
(一)直觉体悟:风格独具的方法
(二)解喻结合:常用常新的方法
(三)立象尽意:以~释多的方法
二、印度诗学阐释方法
(一)神谕天启:千年不变的方法
(二)析例相随:超迈中西的方法
(三)拟人喻义:梵味十足的方法
三、中印诗学阐释方法分析
(一)中印诗学阐释方法形态
(二)中印诗学阐释方法成因

第四章  中印诗学传播形式
一、中国文化传播形式
(一)汉字:中华神秘符码
(二)典籍:华夏文化宝库
(三)学校:主流文化工厂
(四)乐舞:不谢幕的舞台
(五)图像:凝固的诗乐舞
二、印度文化传播形式
(一)印度的语言与文字
(二)古印度文化传播形式
(三)佛教与印度文化传播
(四)印度不重文字的内因
三、中印诗学传播形式
(一)文字至上和中国诗学传播
(二)口耳相传与印度诗学传播
(三)中印诗学传播形式分析

第五章  中印审美思维
一、中印味觉思维
(一)中印审美与味觉息维
(二)中印西味觉思维比较
二、中印神话思维
(一)中印神话略说
(二)中印神话思维比较

第六章  中印昧论诗学
一、中印味论诗学源流
(一)中国味论诗学历程
(二)印度味论诗学轨迹
二、中印昧论诗学比较
(一)中印味论诗学之同
(二)中印味论诗学之异

第七章  中印韵论诗学
一、中印韵论诗学述要
(一)言不尽意与暗示义
(二)“情”、“味”与“韵”
二、中印韵论诗学分析
(一)中印韵论诗学之同
(二)中印韵论诗学之异

第八章  中印庄严(修辞)论诗学
一、中印修辞论模式
(一)庄严论:印度诗学的高峰
(二)中国修辞论如百川汇聚
(三)文体演变与中印修辞论
二、中印庄严(修辞)论比较
(一)中印修辞论之语言观
(二)中印修辞论之文质观
(三)中印修辞论之风格论
(四)中印修辞论之审美意境
(五)中印修辞论之修辞手法

第九章  中印艺术诗学
一、中印艺术的文化精神
(一)艺以载道:中国艺术与人伦道德
(二)艺以载教:印度艺术与宗教哲学
二、中印艺术形神论
(一)不似而似:中国艺术的美学理念
(二)似而不似:印度艺术的美学追求
三、中印诗画观
(一)融画入诗:中国诗歌的绘画性
(二)以画叙诗:印度绘画的文学性

第十章  中印经典诗学例析
一、《文心》与《舞论》产生背景
(一)华梵学术生态环境
(二)经注时代与学术空间
二、刘勰与婆罗多的写作动机
(一)入士:刘勰的写作出发点
(二)旺戏:婆罗多的写作初衷
三、情志论与情味论
(一)从言志、缘情到情志
(二)味、味论派与味论诗学
四、《文心》与《舞论》比较及意义
(一)正确认识三大诗学体系
(二)《文心雕龙》再评价

第十一章  中印诗学现代转型
一、王国维、泰戈尔与外国诗学
(一)王国维与日本诗学中介
(二)《红楼梦评论》与叔本华
(三)泰戈尔与中国文学
(四)泰戈尔与西方诗学
二、“境界”说与“古雅”说
(一)推陈出新的境界说
(二)以华释西的古雅说
三、梵我合一与味论诗学
(一)梵我合一的诗学新解
(二)味论诗学的新发展

第十二章  中印比较诗学
一、中印比较诗学之路
(一)中国比较诗学简况
(二)印度比较诗学述要
二、中印比较诗学启示
(一)比较诗学的名与实
(二)名实之争引起的思考
(三)文化交流与比较诗学
附录:印汉专名/术语对照表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印度诗学比较》从诗学发生、诗学家身份、诗学阐释方法、诗学传播形式、审美思维、味论诗学、庄严(修辞)论诗学、韵论诗学、艺术诗学、经典诗学例析、诗学现代转型、比较诗学等12个方面,比较中国和印度诗学的异同,分析阐述其生成原因及学理启示。以中印诗学为比较对象,又时时以西方诗学为参照。视域宽广,观点新颖,见地独到,立论公允,同时具有很强批判性。全书令人耳目一新,渗透出2l世纪中国学术的新气象。
    《中国印度诗学比较》从诗学发生、诗学家身份、诗学阐释方法、诗学传播形式、审美思维、味论诗学、庄严(修辞)论诗学、韵论诗学、艺术诗学、经典诗学例析、诗学现代转型、比较诗学等12个方面,比较中国和印度诗学的异同,分析阐述其生成原因及学理启示。以中印诗学为比较对象,又时时以西方诗学为参照。视域宽广,观点新颖,见地独到,立论公允,同时具有很强批判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