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教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1022239
  • 作      者:
    温儒敏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3
收藏
编辑推荐
  批评史不等同于文学史,也不等同于思想史,虽然彼此有关联,批评史应有自己的研究视角,它所关注的是对文学的认知活动与历程,是对文学本质、文学发展、文学创作的不断阐释与探讨。
展开
作者简介
    ?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目标不是全景式地扫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详细地貌,而是集中展示批评史上一些最为重要的“景点”,有选择地论评14位最有代表性的批评家及相关的批评流派,以此概览现代批评史的轮廓。
  批评史不等同于文学史,也不等同于思想史,虽然彼此有关联,批评史应有自己的研究视角,它所关注的是对文学的认知活动与历程,是对文学本质、文学发展、文学创作的不断阐释与探讨。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选取王国维、周作人、成仿吾、梁实秋、茅盾、李健吾、冯雪峰、周扬、胡风、朱光潜、沈从文、李长之、梁宗岱、唐湜是共计14位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批评家及相关的批评流派,通过对其理论个性、批评特色及其对文学运动与创作所产生的实际影响细密入理的分析,对各派批评的得失及彼此间对立、互补、循环的结构关系的描述,勾勒出多元竞存互补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轨迹。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的目标不是全景式地扫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详细地貌,而是集中展示批评史上一些最为重要的“景点”,有选择地论评14位最有代表性的批评家及相关的批评流派,以此概览现代批评史的轮廓。
  这14家批评的选择是颇费一番斟酌的,现代涉足批评的人很多,可是大部分都并非纯粹意义上的批评家,他们或者写过许多书评去解释作品,或者发表各种意见参与论争,却大都视批评为创作独立的理论创造的,是极少数的。选论14家,可能同时考虑全局,考虑这14家的周围的几十家、上百家,这就有一个定“点”的问题。书中每分论一家都兼顾其在整个批评格局中的“方位”,他到底处在批评史的哪个环节,与其他批评倾向和流派有什么关系,等等。本书所论列的各家批评并不是按照严格的历史进程排列,但大体还是看得清整个批评史的流脉,特别是各派批评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对立、互补、循环等结构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二 以外化内与中西汇通
  继《(红楼梦)评论》之后,王国维又陆续写作了《屈子文学之精神》(1906年)与《人间词话》(1908年)。前一篇的影响不很大,未能引起批评史家的重视;后一篇倒是王国维论作中最引人注目的,但批评史家又往往只看重其传统诗学的内容,忽略其批评思维方法的现代性。这里要特别提出来两篇论作对于现代批评方法的贡献,从中也可见王国维的批评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的一些轨迹。
  《屈子文学之精神》力求对屈原《离骚》的美学特征作总体把握。与《红楼梦》一样,《离骚》是足以代表中国文学最高水平的杰作,而且早已被传统批评家反复研讨过,形成一些权威的定论。王国维刚评完《红楼梦》,又来论《离骚》,专门选择传统批评下功夫最多的领域来进行现代批评试验,这本身就带有挑战的意味。
  《屈子文学之精神》写得比较练达笃实,不再像前两年评《红楼梦》时那样挥斥方遒,以先锋性的“误读”毫无顾忌地引进西方理论。这时王国维已注意采用审慎的态度,择取西方批评概念,巧妙地利用、组织与阐释传统批评在同一论题上的思想资料,开拓屈原研究的新视景。
  《屈子文学之精神》使传统批评家也能接受,它继承了传统批评中常用的诸如“循其上下而省之”、“旁行而观之”以及“论世逆志”等手段,对屈原创作与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特别是地域文化)的关系作全面考察,注意到特定的社会制度与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对于诗人创作的影响。但王国维并不停留于对这些外缘现象的考证和罗列。在他看来,诗人并不是被动接受外在影响的,尤其是像屈原这样千古传唱的杰出诗人,他的独具的人格与审美情性在创作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批评家应当将目光集中到这三者的关系中来,这三者即:历史文化环境--诗人的人格与创作心态--作品的审美特质。
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王国维文学批评的现代性
一、误读中的批评新视景
二、以外化内与中西汇通
三、“第二形式之美”说的原创性
四、“境界”说及相关的审美批评概念
五、两种批评话语的纠葛与融会

第二章 周作人:从“人的文学”到文学是“自己的园地”
一、对“为人生”与“为艺术”之争的超离
二、宽容原则
三、散文理论与散文批评范畴

第三章 成仿吾:表现说的变形与实用批评
一、“表现说”被社会功利性的绳索所牵缚
二、批评的同情与超越
三、实用批评的得失

第四章 梁实秋对新人文主义的接受与偏离
一、二元人性论
二、靠拢古典主义
三、对五四新文学的苛责与反思
四、关于论争及其他

第五章 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与“作家论”批评文体
一、以表现人生指导人生为准绳
二、从泰纳到左拉
三、突破与困惑
四、“作家论”批评文体

第六章 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
一、灵魂在杰作之间的奇遇
二、整体审美体验
三、随笔性的批评文体

第七章 冯雪峰: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中国化
一、对“左”倾机械论文学思潮的局部抵制
二、“左联”时期的规范化批评
三、革命现实主义的思考:“人民力”与“主观力”统一
四、“思想性典型”的命题

第八章 周扬:批评的权力话语以及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
一、从属论、形象论与真实论
二、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三、“一点两线”的批评范式
四、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

第九章 胡风的体验现实主义批评体系
一、以“主观战斗精神”说为基点
二、针对性灵主义、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
三、构筑体系的三个支柱
四、批评中渗透诗人的真诚与理论家的执拗

第十章 朱光潜:直觉论美学间架中的批评理论
一、美感经验分析与“创造的批评”观
二、诗美学与新诗理论辨正

第十一章 其他几位特色批评家
一、沈从文的《沫沫集》
二、梁宗岱的“纯诗”理论
三、李长之的传记批评
四、唐湜的《意度集》
附录 主要参考书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