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0505687X
  • 作      者:
    傅璇琮, 蒋寅总主编
  • 出 版 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探索、总结、展望,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学术工程!
    近六十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一百二十位专家学者耗时四年、通力合作的集体成就——一部新世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全新力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以科学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全部内涵做出了全新的阐释,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风貌。《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纵向上探索了中国古代文学演进的内在轨迹,揭示了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横向上剖析了文学与各种外部因素的关系,展示了不同时代文学的主导倾向。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全面地整理、研究、总结了传世文学文献,为学界提供了学术研究途径,规划了学科发展战略,进而促使了中国学术在有序、均衡中良性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2.清代学术文化氛围——重实证的乾嘉考据学派的影响
    由于清代大兴文化专制的高压政策,文字狱的数量和惨烈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使得文人为逃避文祸而远离社会现实,钻入故纸堆里,以此来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展示满腹的才华。这样到乾嘉时期,考据之学就大兴起来。甚至考据之风流行,成为一时风尚,“稍为时髦一点的阔官乃至富商大贾,都要‘附庸风雅’,跟着这些大学者学几句考证的内行话”。正是这种强调学有出处的征实风尚,造就了以小学为特征的乾嘉学派。由于征实的时代氛围的熏陶,人们比较注意对扎实的学问功夫的培养,因而形成了对注重文字功夫和典故积累的骈文的审美爱好。这就为侧重于使事用典、讲究声韵对偶、追求文辞华美的骈文带来了发展繁荣的契机。对乾嘉学派的影响不能仅看有多少学者写了多少骈文,用典是多是少,而要看到它推动了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培养人们对纯文学的骈文的审美追求。
    3.清人打通骈散的观念和对骈偶的爱好
    清人的文学观念比较倾向于中庸,不偏废骈散,而是沟通骈散。六朝时期重骈唯骈,骈中无散,而失于壅滞。除韩柳欧苏等大家外,唐宋以来古文家多视骈文为古文的反动,所以散文体流动有余而文采不足。清人则在争论中形成了骈散融合的观念。袁枚在《胡稚威骈体文序》中为骈文正名:“骈体者,修词之尤工者也。六经滥觞,汉魏延其绪,六朝畅其流。论者先散行后骈体,似亦尊乾卑坤之义。”在《答友人论文第二书》中剖析了“散文多适用,骈体多无用”的谬见,指出:“夫物相杂谓之文。布帛菽粟,文也;珠玉锦绣,亦文也;其他浓云震雷,奇木怪石,皆文也。”这种骈散相融的观念在清代已经形成共识。最有代表性的是李兆洛和刘开。
    ……
展开
目录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总序
绪论
一 清代文学的历史地位
二 清代文学的历史分期
三 清代文学的时代特征

上编
清代文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清代诗歌概述
第一节 清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清代诗歌的成就与特色
第二章 清代散文概述
第一节 古文醇雅宗风的形成
第二节 在学术与文章之间
第三节 清代散文的艺术风貌
第三章 清代骈文辞赋概述
第一节 清代骈文概述
第二节 清代辞赋概述
第四章 清代词曲概述
第一节 清代填词概述
第二节 清代散曲概述
第五章 清代戏曲概述
第一节 清代戏曲的分期及发展概况
第二节 清代的传奇
第三节 清代的杂剧
第四节 清代的宫廷戏剧
第六章 清代说唱文学概述
第一节 清代说唱文学的主要形式和作品
第二节 清代说唱文学研究
第七章 清代小说概述
第一节 小说文体的多重意义
第二节 小说家的主体意识
第三节 作为小说史现象的续、仿、改、扩
第八章 清代诗文批评概述
第一节 数量优势与分布密度
第二节 整合历代诗文观念的集成性
第三节 重史的立场
第四节 地域诗观
第五节 主学的特征
第六节 诗谱文法方面的新探索
第九章 清代小说戏曲批评概述
第一节 清前期的小说戏曲批评
第二节 清中期的小说戏曲批评
第三节 清后期的小说戏曲批评
……

中编
清代文学与社会文化
下编
清代文学的基本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