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不良资产,提高银行的流动性,防止出现金融危机,近年来我国金融系统加大了防范风险的力度,实行了一系列改革。<br> (一)实行稳健的会计制度,加强风险预警 由于我国出现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潜在因素主要是在支付上,因此,为防止流动性出现问题,我们在会计制度上采取了更加审慎的做法。<br> 第一,推广贷款五级分类法,通过资产分类来真实反映贷款质量。所谓五级分类法,即根据企业的还款能力来确定贷款的质量,按现金流将贷款分成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若企业依靠正常业务收入还本付息,则被视为正常贷款;若存在不能正常还本付息因素,则被视为关注贷款;尽管能还本付息,但不是靠正常营业收入,则被视为次级贷款;无法还本付息,即使把抵押物、质押物变现后仍不能偿还的,叫可疑贷款;完全不能偿还的,就是损失。由于我们所面临的主要是支付风险,因此,在贷款质量上就要反映出一个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到底怎样。而过去的贷款是按期限分类的四级分类法,即呆账、呆滞、逾期和正常贷款。实际上,很多未到期的长期贷款很难判断其质量好坏,也很难将其归为某一类。而五级分类法则可按贷款项目的现金流来区分质量,即使贷款尚未到期,若借贷方无正常现金流,也可判断出它可能存在问题。<br> 第二,改变提取呆、坏账准备金的办法。在2001年以前,我们基本上只允许按贷款余额的1%来提取准备金,实际上银行的呆、坏账很多,2001年底我们按四级分类法所公布的呆、坏账比例是25.37%,这是剥离了14000亿不良贷款后的统计数字。若按1%来提取准备金,则根本无法解决银行贷款出现问题后的呆账核销。从2002年1月1日起,财政部改变了银行提取准备金的办法,即按五级分类法可根据贷款的质量从1%提到100%。这就规定了最低和最高的幅度,银行可按企业财务状况来确定提呆账准备金的比例。正常贷款按1%,关注贷款按5%,次级贷款按20%,可疑贷款按50%,如果一笔贷款是损失时,则可按100%来提。这种方法真实地反映出贷款的质量,也使银行能提取足够准备金来充抵可能出现的呆、坏账。由于目前银行的资产质量较差,如果各家银行都按照财政部的规定和国际惯例提足呆账准备金,很多银行都会资不抵债,因为没有那么多利润来允许它提取呆账准备金。<br> 银行不能用老百姓的钱来提取,因为老百姓的钱总是要偿付的。因此,审慎的会计制度给银行未来的发展增加很强的后劲。第三,调整应收利息的核算方法。过去银行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往往将应收未收利息也作为银行的实现收入,而实际上很多应收未收利息在相当长时间内是收不回来的。若将其视同实现收入,则很可能会夸大银行的盈利能力。如果到两年核算期时银行仍不允许将其列于表外,还要按收入交税,就会造成银行的虚盈实亏。随着这几年的改革,我们将银行应收利息的核算方法从两年改成一年,到现在改<br>成了半年,即半年收不到应收未收的利息,就将其列于表外,不计收人。这样能真实地反映银行的利润。<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