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学阅读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1080948
  • 作      者:
    龙协涛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作者简介
  龙协涛,1945年1月8日生,湖北省孝感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理事长、编审。曾任北京大学学报主编十年,任期内该刊蝉联第一、二届国家期刊奖,个人荣获“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
  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从事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出版著作《艺苑趣谈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文学读解与美的再创造》(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读者反应理论》(台湾扬智出版公司1997年)、《现代美育教程》(与人合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等5本,选编《鉴赏文顾》(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担任其中金克木散文精选《华梵灵妙》、汪曾祺散文精选(京华心影)、张中行散文精选《桑榆琐话》三卷分主编等7本,发表学术论文、书评、文艺短论、随笔、散文等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立足于学术前沿,探讨了文学阅读学的基本规律,作者将现代西方接受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鉴赏论结合起来,联系中外文学创作及鉴赏的实践,实证阅读分析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以期建构中国化的文学阅读学的理论框架。
  全书11章,从文本对象与接受主体,文学语言密码的破译到阅读想像的超验性,从阅读中的情感导向到心理定势,从艺术符号的解读阅读者的自我确证和再创造。
  作者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下,努力把中国固有的名词、概念激活、更新,将西方的理论实现有效的嫁接和转换。本书引证丰富翔实,辨析透彻精到,文笔清秀朴实,熔中西文论于一炉,是一部有独到见解的理论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语言潜能的释放
  第一节  突破语言的逻辑规则
  文学读解从语言文字入手,必须首先弄明白文学语言的结构特征。
  “想像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像一种生活形式”①,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这句名言说出了语言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可塑性。洛特曼(Y.Lotman)曾指出,诗的特性就在于它激活了词语的全部潜能,迫使它携带远多于其在日常语言中所携带的丰富含义。我国古人也看到了“文不能言者,诗或能言之”。同日常语言相比,诗歌语言具有极大的弹性,它所蕴含的信息量成几何级数增加。怎样才能“激活词语的全部潜能”呢?不外乎打破语言的恒常模式的组合规则,实现词语的重组、结构的变形和语境的创造。锻就文学语言特有“语法”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逐渐与普通语言的规范相分离的“非逻辑”,甚至是“反逻辑”的过程。文学语言似乎故意触犯普通语言规律的尊严,处处表现得不恭,它是语言家族中狂放不羁的浪子悍妇。
  著名学者童庆炳把日常生活语言和文学语言区别为“外指性”的和“内指性”的,“外指性”是讲生活语言一定要指称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环境,而文学语言的“内指性”特征,“只要求它符合作品的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而不必要经过客观生活的验证。
展开
目录

概论
第一章  文本对象与接受主体
第一节  文本是召换性的语符结构
第二节  文本对象与接受主体的双向交互创造
第三节  读者的作品是上帝
第四节  文本对象的客观规定性
第二章  语言潜能的释放
第一节  突破语言的逻辑规则
第二节  借文句的阶梯跃入审美的时空
第三节  “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
第四节  整体的模糊把握
第五节  必要的细掂精核、锱铢必较
第三章  精神密码的破译
第一节  由理解性诠释到深屋信息交换
第二节  历史文化的观照
第三节  哲学意味的体悟
第四节  意象纷呈,触类多通
第四章  阅读想像的超验性
第一节  眼里所见不及心头供奉
第二节  接受主体的非观实相像
第三节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第五章  读解流程中的情感导向
第一节  接受主体的角色效应
第二节  “热读”与“冷观”
第三节  情感导向的两极性
第六章  文学阅读的心理定势
第一节  “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
第二节  期待-预设-回味
第三节  证同下趋异
第七章  雅俗共享:不同阅读层次的交汇
第八章  艺术符号的读解
第九章  文学接受是人的本质自我确证
第十章  接受主体的再创造永无止境
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的文学读解理论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