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本薄薄的书震动了所有人的神经”(代译序)
再版前言:玷污的苦恼
序曲 奇哉!他们身处父亲的庇荫而不认识他
绪论 对优先权之反思·术语说明
第一章 “克里纳门”或诗的误读
第二章 “苔瑟拉”或续完和对偶
第三章 “克诺西斯”或重复和不连续
插入章 对偶式批评的宣言书
第四章 “魔鬼化”或逆崇高
第五章 “阿斯克西斯”或净化和唯我主义
第六章 “阿波弗里达斯”或死者的回归
尾声 途中有感
内容摘要
本书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研究诗人对诗人的影响。作者认为经典树立起了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诗的历史形成乃是一代代诗人误读各自前驱的结果。
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家庭罗曼史理论、尼采的超人意志论和保罗·德·曼的文本误读说,作者阐发了传统影响的焦虑感,提出了独树一帜的“诗的吴读”理论——“逆反批评”。本书1973年在美国出版以后,引起欧洲文学评论界的高度关注。有西方学者评价认为布鲁姆用“一本薄薄的书震动了所有人的神经”。
本书问世后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文论界对其争论激烈,褒贬不一。一本书的成功也莫过于此。上述在莎士比亚问题上的自闭做法,就布鲁姆而言,初版时仅仅是一带而过,只用了区区一小段文字,但客观上成了本书的一个硬伤,也成了布鲁姆的一块心病。为此,当本书1997年在美国再版时,布鲁姆专门写了一篇长达37页(英文版)的前言。在这篇再版前言里,布鲁姆承认了在莎士比亚问题上的草率。他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比较详细地论述了马洛作为莎士比亚的主要前驱对莎士比亚施加的影响、莎士比亚所承受的影响的焦虑和他最终以压倒性的胜利彻底摆脱了马洛的影响,从而达成“诗的影响迄今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这篇再版前言可以视为本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看做一篇独立的论文。布鲁姆作为当代西方文论界的泰斗人物,能够放下身架,做出一个认
错检讨的姿态,确属难能可贵。令人联想起尤金·奈达在耄耋之年勇于否定自己以毕生之力树立起来的“翻译是科学”的理论。这种对学术的严谨的勇气值得国内学界借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