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学审美特征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2221723
  • 作      者:
    童庆炳著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0.6
收藏
内容介绍
  《文学审美特征论》的论文分别发表于《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名作欣赏》等刊物。所收人的文章都国围绕着“文学审美特性”这个主题,与此主题无关的其它论文都未收入。论集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共3篇,是对于文学审美特征论的总体理解;第二部分共7篇,是运用文学审美特征的观点,来阐释现实主义问题;典型问题、真实性问题、文学语言问题。内容形式问题等;第三部分共4篇,是对文艺创作中审美心理的研究;第四部分共5篇,是对文艺鉴赏中审美心理问题的讨论;第五部分共2篇,这是关于文学审美特征问题的学术背景问题的介绍。
展开
精彩书摘
  发展到了十分荒谬的地步。在他们看来,文学不过是某些政治家手中的一张牌。如此,他们要求文学成为他们的反革命政治的附庸,要求写所谓“与走资派作斗争”的题材,都是十分合乎他们的“阶级斗争工具”的文学本质论的。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以后,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人们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的指导下,开始了对一系列问题的重新思考。在文学的本质的问题上,随着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的产生,这种重新思考也不可能阻挡地出现了:
  “文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个多年来不容别人讨论的文学本质论,已失去了它的政治后盾,被人们重新提出来讨论。多数人认为,从“左”的单一的政治学观点出发,把文学界定为“阶级斗争的工具”,不能揭示文学的本质,对文学的发展与繁荣是不利的。诚然,文学与政治有密切的关系,但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婢女的观点,不但缺乏科学的理论根据(要知道,文学不附属于政治,政治也不局限于阶级斗争),而且被十年动乱的实践证明是一种扼杀文学创作的有害的理论。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的反映。”这种从建国以来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观点,是人们从哲学认识论出发对文学的本质所做的结论。这种文学的本质论认为:文学是一种认识,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形象性就是文学的本质特征。这种把形象性当成文学的特性的观点,显然承继了别林斯基的关于艺术与科学的“差别根本不在内容而在处理特定内容时所用的方法”的观点。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苏联,早就有人对此提出怀疑和批评。当然,这种观点不能说毫无道理。从最宽泛的意义上看,文学和科学都反映社会生活,其总的对象和内容是相同的,而且文学的确是用形象的形式反映生活,而科学则用概念的形式反映生活。然而,这种把文学的特殊本质归结为形象性的观点,存在着明显的弱点:首先,形象性并非文学作品所独有,文学作品中也存在着没有形象的佳作。
展开
目录
总序
自序
关于文学特征问题的思考
文学与审美
文学的格式塔质和审美本质
现实主义文学的审美范型
特征原则与作家的发现
艺术真实性问题漫议
文学语言论
论美在内容与形式的交涉部
论文艺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矛盾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辨证矛盾的心理学内涵
论审美知觉的基本特征
自我情感与人类情感的相互征服——论文学艺术中审美情感的深层特征
论艺术想象的意向性和认识性
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人的复日与艺术欣赏
“心理距离”与艺术欣赏
审美投射与艺术欣赏
审美中的苦难与甘美——谈审悲心理
陋劣之中有至好——淡审丑快感
苏联的“审美学派”及其对我国文艺学建设的启示
苏联文论与中加当代文论建设
附录:作者小传、主要著作与学术反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