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封建的科举时代,曾出现“隔河两部堂,百步两尚书”的文运盛况,但在革命斗争中却真实地出现一乡两大将的盛事。陈赓和谭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员大将,他们同是一个乡,龙洞乡,同在东山学校读书,后来又先后走上革命道路。一个以军功取胜,一个以政工见长,文武双璧,实为佳话。
陈赓(1903-1961年),原名庶康,湘乡人,是人民解放军中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1922,年加入共产党,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为时称“黄埔三杰”之一;1926年赴莫斯科学习,次年回国。出席中共“五大”,参加南昌起义;从1928年起,主持中央特科情报工作,1931年到鄂豫皖苏区。历任红军团长、师长、四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太岳司令员、太岳纵队司令员;二野四兵团司令员、西南军区司令员兼云南省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1955年授大将军衔,第八届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时任二野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的他,命13军军长周希汉率两个师兵力渡江追敌,一时,枪炮声甚烈。下午,周希汉发来密电报告陈赓:“初战告捷,俘敌数百,缴大炮数十门。敌向后退,我正在追击!”此时,兵团司令部人人皆喜,惟陈赓沉思不语。片刻后,将军果断下令周部立即后撤,渡江返回。人皆不解,后于敌中获悉,敌之败为徉败,欲引周军成追击之势、后沿江将渡口切断而歼之。由于将军神算,使敌人赔了夫人又折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