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故宫尘梦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0474771
  • 作      者:
    吴瀛著
  • 出 版 社 :
    紫禁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记载了北京神武门的清宫,从1924年11月驱逐废帝溥仪,将它改成故宫博物院的一段故事。作者对故宫博物院成立、故宫文物首次南迁、故宫盗宝冤案三件大事,以亲历亲闻,叙说了种种坎坷、纷争及恩怨。书中涉及溥仪、康不为、孙中山、张学良、蒋介石等诸多要人,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记录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进程。
展开
内容介绍
  吴瀛先生是紫禁城从皇宫到博物院这一重大事件的参与者,是故宫文物首次南迁的执行者,又是故宫盗宝冤案的知情者和当事人,围绕二十世纪上半叶故宫博物院的这三件大事,作者以亲历亲闻,叙说了种种坎坷、曲折、纷争以及恩怨,书中涉及溥仪、康不为、孙中山、汪精卫、冯玉祥、庄蕴宽、李石曾、段祺瑞、张作霖、张学良、吴稚晖、蒋介石诸多要人,作者以其特有的视角和笔触,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性格行事,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记录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进程。
展开
精彩书摘
  、段祺瑞批准了我拟的手折报告
  我们开始点查了上上午,政府并没有积极干预,居然风平浪静,就是清室的委员没有来,认为自己放弃,不去理他。我有事先走了,下午到部,又见王次长。他对我说:“已经见过段祺瑞执政,说了很多的话,就是秘书长梁鸿志,因是溥仪老师陈宝琛的学生和同乡,坚持原议,同他抬了好久的杠,幸而我们理由正,终究打消了他的主张,准由部再行酌定办法请示,并在国务会议决定大致办法五条。请你根据此五条以龚总长名义拟一个手折请示好了。”
  我当时就执笔拟稿,现在连同国务会议议决办法录在下面:敬呈者:
  窃查奉谕查止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清官物件一案,当经本部分别转行警卫司令暨该委员会查照。惟本部详查该委员会所订点查规则,如第一条,点查人员之组织,定有监察员及军警机关人员参列其内;第七条,登录办法以严密方法预防抵换;第八条,物品原设地位不得挪移;第九至第十三条,限制查点人员进退、往来、监视各项办法;第十六条,封锁房屋会同军警签字;第十七条,公布点查情形等各节;以及其他各条规定,均尚慎密周妥。并经该委员会函约心湛等随时莅场察视。据此,似不妨仍照该会原议办理。如蒙钧允,拟即由部转行知照。是否有当?伏乞签核批示只遵。心湛谨呈执政。
  附呈点查规则一份。(规则见前)
  国务会议议决办法五条:
  一、原有之委员仍旧。
  二、各部长官每日须有一二人前往察看。
  三、各部遴派重要员司四人会同点查;但每日非有二人到会不可。
  四、清查应需之经费由财政部指拨。
  五、清查章程有应酌改者,会商委员会酌改。
  我同王次长商定了这一手折的稿子,由他签署了,立刻交去“清缮”,然后仍旧由他亲自带到执政府当面呈与段执政。段祺瑞亲笔批了“可,如拟办”四字,他拿回来再交给我。我看了那个用草书写的“拟”字,却将那左边的“扌”写掉了,像个“疑”字。令我想到山东督军兼省长的张怀芝手批命令“派在司法处”将“派”字写成“抓”字,将谋差使的人变成吃官司的故事。这都是武人执政的怪喜剧。
  然而,这个由我拟的手折,毕竟是“故宫”日后能够名正言顺在历史上存在的,最关键的一个文件,也注定了我与故宫这一生的恩怨和不解之缘。
  于是,我们就将这一个批回的手折,由部里分行知照。这件文由我办发,文如下:敬启者:
  点查清宫物件一案,前准临时执政府秘书厅函知到部,当经转行贵司令会部查照在案。兹经本部折呈请仍照委员会贵会原议办理。奉执政批“可,如拟办”等因,相应函达查照。此致京畿警卫司令部、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
  一面由部依照决议办法第二项,制一部院长官轮流察看表,通行各机关。并且商得委员会同意,也是我向李、易两位说明,他们自然知道这都是朝四暮三的道理。第三项各部加派重要员司,又由部转达委员会发给徽章。第一次点查费并由王次长亲自向财政部交涉要到2000元。这都是不打不成相识,政府是前倨后恭了。只亏了清室的遗老、太监、旗下的“公子哥儿”、“高跟”、“两把头”们,还有准遗少的民国执政府秘书长们,却暗暗只叫得苦。
  注:高跟、两把头,旗下妇女装束,指宫妃们。准遗少,忠于满清而不够遗老的资格者。P35-38
展开
目录
一、    引言                                                1
二、    驱逐溥仪出神武门决议                                2
三、    溥仪出宫情况                                        5
四、    迁移的初步                                          7
五、    反响                                                9
六、    鹿溥会商                                            10
七、    商量分别公私物品                                    11
八、    重点宝玺                                            12
九、    摄阁的解释与段、张责冯                              14
十、    组织善后委员会条例以及老妃出宫                      17
十一、  扣留书画放出元宝                                    20
十二、  成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                              21
十三、  点查规则以及我的参与                                24
十四、  调停双方执行点查                                    28
十五、  段祺瑞批准了我拟的手折报告                          35
十六、  文书往还                                            38
十七、  谣传盗宝行抢衣饰                                    46
十八、  耗子痨虫鳄鱼死狗                                    50
十九、  学风官风                                            62
二十、  法庭的外向                                          69
二十一、成立故宫博物院                                      88
二十二、鹿庄交替                                            94
二十三、却军与拒收                                          100
二十四、维持会                                              109
二十五、奇怪若干事                                          121
二十六、处分金银被嫌受阻                                    125
二十七、索薪受窘                                            128
二十八、查办与收院前后                                      132
二十九、复院与经费                                          144
三十、  翻案及其挽回                                        148
三十一、方中方昃                                            155
三十二、人事的安排——龃龉与退让                            163
三十三、编印计划及蒋、张捐款                                169
三十四、处分物品                                            171
三十五、张沈间人事纠纷——闹宫诈车                          172
三十六、古物南运加深张李斗争                                177
三十七、我在首批古物装运遭遇的困难                          180
三十八、张继中途阻运——宋子文挽回原案                      184
三十九、高等法院官员驾到                                    194
四十、  小汤山李、吴致函汪精卫                              198
四十一、崔郑秘密勾串的经过                                  201
四十二、何应钦垂涎宝物又连累了我                            205
四十三、易培基对郑烈、张崔振华之反诉                        216
四十四、张郑变计,马袁调停,李易辞职                        228
四十五、故宫院长换马——抽查二十六箱金珠                    230
四十六、李玄伯力阻应诉                                      232
四十七、我被郑控走申协议                                    233
四十八、返平受讯记辱                                        240
四十九、张吴交待我走武昌                                    248
五十、  武昌两事                                            252
五十一、缺席判我“妨害秘密罪”                              256
五十二、朱树森重起炉灶                                      258
五十三、扩大为第三次案                                      260
五十四、三元老追蒋无功                                      261
五十五、自农本局——易寅村死沪                              264
五十六、从八十八军到国防最高委员会                          271
五十七、马衡来渝                                            272
五十八、又出了奇怪之事——扩大到第六案                      274
五十九、国防最高委员会内幕以及张崔辈的小挫                  275
六十、  易培基夫妇的身后                                    280
六十一、还都以后                                            287
六十二、张继死亡,郑烈危惧,大赦与抗议的纠纷                290
六十三、尾论                                                300
后记、数典念祖话先贤                                   吴欢 30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