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批准了我拟的手折报告
我们开始点查了上上午,政府并没有积极干预,居然风平浪静,就是清室的委员没有来,认为自己放弃,不去理他。我有事先走了,下午到部,又见王次长。他对我说:“已经见过段祺瑞执政,说了很多的话,就是秘书长梁鸿志,因是溥仪老师陈宝琛的学生和同乡,坚持原议,同他抬了好久的杠,幸而我们理由正,终究打消了他的主张,准由部再行酌定办法请示,并在国务会议决定大致办法五条。请你根据此五条以龚总长名义拟一个手折请示好了。”
我当时就执笔拟稿,现在连同国务会议议决办法录在下面:敬呈者:
窃查奉谕查止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清官物件一案,当经本部分别转行警卫司令暨该委员会查照。惟本部详查该委员会所订点查规则,如第一条,点查人员之组织,定有监察员及军警机关人员参列其内;第七条,登录办法以严密方法预防抵换;第八条,物品原设地位不得挪移;第九至第十三条,限制查点人员进退、往来、监视各项办法;第十六条,封锁房屋会同军警签字;第十七条,公布点查情形等各节;以及其他各条规定,均尚慎密周妥。并经该委员会函约心湛等随时莅场察视。据此,似不妨仍照该会原议办理。如蒙钧允,拟即由部转行知照。是否有当?伏乞签核批示只遵。心湛谨呈执政。
附呈点查规则一份。(规则见前)
国务会议议决办法五条:
一、原有之委员仍旧。
二、各部长官每日须有一二人前往察看。
三、各部遴派重要员司四人会同点查;但每日非有二人到会不可。
四、清查应需之经费由财政部指拨。
五、清查章程有应酌改者,会商委员会酌改。
我同王次长商定了这一手折的稿子,由他签署了,立刻交去“清缮”,然后仍旧由他亲自带到执政府当面呈与段执政。段祺瑞亲笔批了“可,如拟办”四字,他拿回来再交给我。我看了那个用草书写的“拟”字,却将那左边的“扌”写掉了,像个“疑”字。令我想到山东督军兼省长的张怀芝手批命令“派在司法处”将“派”字写成“抓”字,将谋差使的人变成吃官司的故事。这都是武人执政的怪喜剧。
然而,这个由我拟的手折,毕竟是“故宫”日后能够名正言顺在历史上存在的,最关键的一个文件,也注定了我与故宫这一生的恩怨和不解之缘。
于是,我们就将这一个批回的手折,由部里分行知照。这件文由我办发,文如下:敬启者:
点查清宫物件一案,前准临时执政府秘书厅函知到部,当经转行贵司令会部查照在案。兹经本部折呈请仍照委员会贵会原议办理。奉执政批“可,如拟办”等因,相应函达查照。此致京畿警卫司令部、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
一面由部依照决议办法第二项,制一部院长官轮流察看表,通行各机关。并且商得委员会同意,也是我向李、易两位说明,他们自然知道这都是朝四暮三的道理。第三项各部加派重要员司,又由部转达委员会发给徽章。第一次点查费并由王次长亲自向财政部交涉要到2000元。这都是不打不成相识,政府是前倨后恭了。只亏了清室的遗老、太监、旗下的“公子哥儿”、“高跟”、“两把头”们,还有准遗少的民国执政府秘书长们,却暗暗只叫得苦。
注:高跟、两把头,旗下妇女装束,指宫妃们。准遗少,忠于满清而不够遗老的资格者。P35-38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