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比较了到过的116个国家后,对中国情有独钟。我已三次开车穿越中国,每次玩得都十分开心。我很想定居上海。上海正成为世界上最令人激动的城市。19世纪属于英国,20世纪属于美国,但21世纪将属于中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到处可以感受到创业精神。中国正在走向世界。
……这本书里,既有风险的经历,又有爱情故事,还有对第三个千年之交时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人口状况的分析。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今后如何投资,在哪里投资,还讨论了投资家如何思考投资问题,如何决定投资结构以及如何决策等问题。
——吉姆·罗杰斯
这本书里,既有风险的经历,又有爱情故事,还有对第三个千年之交时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人口状况的分析。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今后如何投资,在哪里投资,还讨论了投资家如何思考投资问题,如何决定投资结构以及如何决策等问题。
我们渴望向他们学习。渴望投资成功的人都想向他们学习。传奇的投资故事被众口称颂,人人都想获得成功。他们的秘诀是什么?或者说,到底有没有秘诀这东西?
让吉姆·罗杰斯来回答你。
吉姆·罗杰斯,一笑容满面的美国老头,曾和索罗斯一起创立了量子基金,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屡战屡胜,给巴菲特上课,甚至两次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在近年来不断被介绍到国内的成功国际投资者中,罗杰斯不是第一个,却是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
如果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可出真知,我们得承认,没有人比吉姆·罗杰斯更有发言权。他用双脚丈量116个国家,为各国经济号脉,他开车走过的路有245000公里,因此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许多人一辈子也不敢想象的。
在纽约,大多数人在华尔街的办公室里靠媒体消息来决定怎么操作;在中国,散户们大清早在交易所门口交流熊牛行情;大户们则担当庄家,今天买明天卖迫不及待地敛财。投资者们各自援引众多理论和指标来指导自己,结果发现总是被现实打败。罗杰斯的做法和他们背道而驰,他不顾身嘲笑或困惑的目光,登上那辆独一无二的黄色奔驰越野车,一溜烟朝下一条国境线开去。他去寻找事实去了。他的名言之一:让我们路上见!
他的观点是:投于一个国家。1982年,罗杰斯开始分批买入原联邦德国股票,而从1961年一直到1982年8月的21 年间,相比较于原联邦德国经济的持续蓬勃发展,该国的股市从来没有出现过多头市场。罗杰斯认为此时介入原联邦德国股市至少不会亏损。在确认总体具备投资价值以后,罗杰斯找到了原联邦德股市腾飞的契机:大选。结果,在基督教民主党胜出的当天,原联邦德国股市就宣告大涨。罗杰斯将手中的股票于1985年、1986年分批卖出,获得了300%的利润。
投资可以有很多对象,小到一只票大到一个行业乃至于一个经济周期,但投资于一个国家无疑是一个庞大而难以把握的概念,也是最看重长期收益和基本面的投资。近来国内股市比较清淡,多少人都忙着为被套的资金心烦意乱,听到罗杰斯的理论,估计不少人会撇嘴,不屑,半信半疑。在多数人不理解、不知道、因为受挫折而灰心丧气的时候罗杰斯却沉住气,找到了昏睡中的市场,因而才可能象今天一样,左右逢源,名利双收。
吉姆·罗杰斯之所以拥有一双投资界的黄金眼,是因为他最重视独立思考的能力,坚持自己的观点,喜欢实地调查。他曾因为意见相左而不惜和好搭档,金融大鳄索罗斯分道扬镳,从此24年未谋一面。这导致他们共同开创的量子基金在1981年首次出现了22.9%的亏损,基金规模缩小了50%。
游历到非洲的博茨瓦纳时,他惊奇地发现城里到处是高级轿车,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国家有三年的外汇储备,政府预算和外贸都是顺差,而股票市场只有7名职员和7只股票,股价很低还有现金红利。杰斯当即购买了这个国家所有的股票,并告诉经纪人买下以后上市的每一只股票。结果,2002年博茨瓦纳被《商业周刊》评为10年来增长最快的国家。 最后罗斯当然是赚得盆满钵满。
1999年,罗杰斯在环球投资旅行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开户。当时B股股指已从高位下跌85%,当年3月份曾创下21.24点的历史最低记录,市场哀鸿遍野,他却出手买进房地产、轮胎橡胶、家电和玻璃企业的大量股票,并预言鼓励B股投资的政策出台后(或允许货币自由兑换后)B股将大涨。此后事情的发展验证了他的判断。虽然2001年经历一轮大跌,但是截至2004年5月份,吉姆的浮动盈利也已经达到500%以上,还准备在市场跌下来之后续加码买进。来上海参加电视节目时,他又一次表明,那些股票自己永远也不会卖出去,还要留着要给女儿作遗产。
用投资于国家成长的理念,使他的投资克服了中短期的水土不服。对于中国的未来,罗杰斯非常看好,他认为中国将成为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国家。他对所有的朋友都念叨一句话:你们的孩子应该学中文。
人生百年,学无止境,要想成功却不需要什么都懂,然最有钱的人应该和最有知识的人划等号,但是生活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知识不等同于智慧,赢得博弈的精髓是头脑,是看问题的角度,用罗杰斯的话来说,用历史和哲学的角度看问题是凌驾于用经济和数学的角度之上的。角度准确,才能领先一步,“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没有谁比谁聪明多少。
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听过罗杰斯的课,认为他对市场大趋势的把握无人能及。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新书《风险投资家环游地球》使罗杰斯独到的眼光,深入的思考,有会为更多人所知,这是罗杰斯之幸,当然更是投资者之幸。
吉姆·罗杰斯生于1942年,5岁时找到第一份工作,在棒球场拾空瓶子。长大后获得耶鲁大学奖学金,入耶鲁大学学习, 曾是学校赛艇队的舵手。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又就读于牛津大学的巴里奥学院。曾在美国陆军服役。退役后进入华尔街工作,与另一合伙人共同成立了面向全球的量子基金。此后的10年里,该基金盈利率超过4000%,而同时期的标准普尔指数只上涨了不足50%。罗杰斯37岁那年决定退休,可人并没闲着。
除了继续经营自己的股票外,罗杰斯兼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教授、讲授金融课程。此外,他还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办的《德赖弗斯圆桌访谈》节目和FNN主办的《追求利润》节目的主持人
罗杰斯为自己的千禧年之旅(1999-2001年)作准备期间、继续担任全国广播公司《价值》节目的评论员,同时在大学兼课。
可以通过罗杰斯的网站(www.jimrogers.com)与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