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世界遗产之秘密档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0661770
  • 作      者:
    探索.发现栏目编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追问人间造化深藏不露的曲折。故事,探寻世界遗产鲜为人知的独特视角。诉说世界遗产背后的故事,展现人类的历史创造的传奇。
    一座大坝和一个公约的诞生。“遗产”借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或物质财富《现代汉语词》2000年版词条解释。
    在地球上存在着这样一些地方,由于它们的自然特点,历史特色或精神意义而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称之为世界遗产。
    远古七大奇观的秘密,“心眼所见,永难磨灭”记录远古七大奇观清单的希腊人费隆·拜占廷,公元1世纪,一个希腊人把他知道的七大奇观记录在一本书里,从此,那些非凡建筑的传奇开始流传……
    劫难,灾难不是幸的,特别是,当世界遗产遇上灾难的时候。
    战火中的噩梦,国际社会承认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重申要与任何形式的蓄意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做斗争。《海牙公约》第二议定书。
    文明不仅仅是记忆: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 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展开
内容介绍
    《世界遗产之秘密档案》记录了世界遗产背后的故事,例如:世界遗产公约的诞生、世界遗产的保护问题、遗产与战争的关系、世界远古七大文明消失之谜等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事件,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文明不仅仅是记忆,世界遗产展现出我们祖先伟大的创造力,那是生命、激情、智慧、灵感和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光彩,那是一种神圣的指引,是鼓舞并激发我们不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追问人间造化深藏不露的曲折故事;
    探寻世界遗产鲜为人知的独特视角。
    诉说世界遗产背后的故事,展现人类历史创造的传奇。
    32年来,“世界遗产”属于全世界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令人担忧,迄今为止,世界遗产的状况如何?濒危状况如何?这是本片最为关注的主题。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我们的生存状态和祖先的遗产,是跨进21世界人类理智清醒的行为,也是身处历史十字路口的抉择。
展开
精彩书摘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
    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琴棋书画”四
    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
    文姬、嵇康、李白、杜甫、宋徽宗等。古琴也是孔子办学重要的六艺之一。
    《诗经》中就记载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
    。
    古琴的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3尺6寸5分,代
    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天
    圆地方”之说。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古琴最初有五
    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
    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
    称“文武七弦琴”。
    古琴有1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古琴有自
    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
    谱,包含着3000多首琴曲流传下来。
    《琴操》中记载:“伏羲作琴。”然而考察世界各民族进化的历史,凡在
    野蛮的时代,均能制器作乐。中华民族也不例外。在伏羲之时,中国社会已
    进入文明时期,必早已制有各种乐器。不过定名定制,始自伏羲。所以虽说
    作于伏羲,其实必早已有琴了。又有吴仪《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
    一弦,长七尺二寸。”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为弦,刻桐
    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武王改为七弦,直至
    现在仍如之。”这种琴的制作,虽然始于伏羲,可是今日的古琴,实际上始
    自虞舜,完成于武王。古人体高肢长,愈进而愈短。所以琴的长度,也日益
    减短。今日的古琴,长3尺6寸3分,损益它,各为徽识,装饰以金玉的圆点
    ,称为徽全弦。十三徽,以指按而弹之,即十三音也。
    弹指一挥间,从世界遗产公约诞生到今天,32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很
    难想像,一个没有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世界将会怎样?
    事实上,无论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继往开来的人类脚步,一直是被代
    代传承的历史文化推动着前进的。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树立
    这样一种观念:在珍惜那些声名显赫的遗产地的同时,更应理解和尊重不同
    民族、不同地域曾经创造过的各具特色的文化品位与精神气质。
    尽管岁月仍将不断流逝,我们还是要感谢自然的造化和我们祖先的智慧
    ,他们曾经创造了许多无法湮没的光荣与梦想,在山川大地上留下了思想和
    灵感的烙印,启迪并且感召着后来的子孙,世界因此精彩纷呈。
    这既是人类先祖的传奇,也是我们的幸运。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截至2003年12月全球共有750处
    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
    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登录世界遗产名录
    2004年6月28日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苏州召开,一批新的世界遗产地即将登录
展开
目录
1 一座大坝和一个公约的诞生
2 远古七大奇观的秘密
3 劫难
4 战火中的噩梦
5 文明、仅仅是记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