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头饰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1150409
  • 作      者:
    管彦波著
  • 出 版 社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头饰文化》是一本关于中国头饰美的佳作。作者集多年的研究,以一行行轻盈的文字和一幅幅精美的图片,提示出一条智慧的中国先民关于美的探索之路。那极尽雍容的头饰、黛眉轻蹙的眉妆、风情万种的耳铛、争奇斗艳的簪眉花……尽情地向我们展示了华夏民族的典雅之美,自然之美。
展开
作者简介
  管彦波,1967年6月声,云南宣威人。1989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2002-2003年作为“博士论文执笔者”赴日留学,师从名古屋大学国际开发科的樱井龙彦教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已出版独立完成或与人合撰的著作、辞典多部,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主要烟具方向为民族社会生活史、民族地理学、稻作农耕文化。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头饰美的佳作。作者集多年的研究,以一行行轻盈的文字和一幅幅精美的图片,提示出一条智慧的中国先民关于美的探索之路。
  那极尽雍容的头饰、黛眉轻蹙的眉妆、风情万种的耳铛、争奇斗艳的簪花… …尽情地向我们展示了华夏民族的典雅之美,自然之美。
  那极尽雍容的头饰、黛眉轻蹙的眉妆、风情万种的耳铛、争奇斗艳的簪花……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关于“头饰”的传承文化,包括头饰的历史流变、历代新意迭出的化妆样式、仪态万千的发饰发式与发髻、头饰的文化诠释,本书选配的上百幅图片,多采自历代的传世图片、出土文物和今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尽情地向我们展示了华夏民族的典雅之美,传统之美。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头饰与婚礼
    结婚,男女之大事,盖人类之繁衍,人伦之始基均系于此举,故与之相伴的礼俗也异常丰富,表现在头面装饰活动中,发辫与发髻、发式与发型、巾帕冠帽以及佩戴某种独特的头饰物,常常是区别婚否的重要标志。我国民间,从恋爱、订婚到结婚,达成一桩美满姻缘,有着许多烦琐的仪式和习俗。在婚恋阶段,人们要么剪发定亲,以头上的一束青丝作为彼此结合的信物,要么以某一种首饰作为订婚的凭证,即使是结了婚,夫妻间因某种不得已的原因,必须短暂分离,女的剪发留夫,男的剪辫存妻处,这种以发代身的经典故事,一直是文学作品讴歌的题材。
    经过或长或短的恋爱而走向婚姻,要择吉日举行婚礼。唐宋之后,冠礼之制渐废,民间在成婚之前一日或当天早上,要举行有似于冠礼和笄礼的“上头”或“开脸”仪式。上头之名,见于五代及宋初之际,初始并不全是婚礼中的仪礼,如“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两句诗可为证。后广行于婚礼之中,女子将出阁时理妆谓之上头。男子将要娶妻时加冠亦谓之上头。“上头”之俗,各地差别较大,一般是请“好命公”或“好命婆”,为准新娘和准新郎洗脸沐发,挽髻加簪,并乘机说一些祝福、吉祥的话语,或咏唱祈祝的歌谣。歌词大都琅琅上口,寓意深刻。这里,随手拈来几段,有兴趣者不妨哼哼看,民间传承下来的这些祝福小调,比当下内容空洞的流行歌曲如何?
    “一梳新婚夫妇白头偕老,二梳子孙满堂,三梳招财进宝。”——广东民间“上头礼”时,为新娘新郎梳头有这样的说词。
    “前拢七,后拢八,婆家娘家一起发。婆家发了二顷半,娘家发了二顷八,走到半路发庄稼。”——这是豫北长垣地区流行的唱词。
    “衣衫穿了便梳头,一个梳头两个照,今下始作新娘子,爱梳狮子凤凰头。”——这是畲族的梳头歌。
    在古典小说及各种影视剧中,我们常能够看到新郎在洞房中摘下新娘盖头的情景。这一幕表现的是这样一种风俗,即古人在结婚时,或为了“辟邪”,或为了“遮羞”,新娘要以头巾遮面,称“障面”。障面之物很多,如披头的红巾、凤冠(丝穗下垂,把面目完全遮盖)、手帕、纸扇、帏帽、面衣等,统称为“盖头”。盖头的形式多为方巾式或帽式,披盖在头上,长至耳部、颈项、胸前甚至拖于脚下数尺不等,在材料、尺寸、格式、用法及礼俗上随着时代、地域、民族的不同而不同。
    新娘障面除了用丝绸轻纱之类的纱巾外,还有各种扇子。相传,古代伏羲与女娲兄妹结婚时为了遮羞,女娲用草编成扇子遮在自己脸前,因此结婚时新娘用草扇遮面这一习俗便流传下来,后草扇逐渐被其他扇子如团扇、折扇等替代。结婚时,新娘必须一直将扇子执在手中,遮于面前,无论何时均不可放下,直到整个嘉礼完成,亲友退出新房后,新娘才敢大胆地将扇子放下,古语称为“却扇”。
    (四)头饰与丧礼
    古代传统的宗法社会,“百善孝为先”,历代沿袭的浓烈的“孝亲”情感,非常注重“孝服”和“丧服”,并经过历代的演绎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类别——丧服制度。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从邃古至近代:头饰的历史流变
一、远古时期:华夏衣冠之始
二、商周时期:首服之制已具雏形
三、秦汉时期:日趋华丽的衣冠头饰
四、魏晋南北时期:多变的头饰风潮
五、隋唐五代时期:吞吐吸纳极尽雍容的头饰
六、宋代:内敛简约的衣冠头饰
七、辽金元时期:多民族头饰的交融
八、明代:衣冠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九、清代:从剃发易服到“辫子革命”
十、近代:从“辫子革命”走向世界大潮
第二章 历代新意迭出的化妆样式
一、五彩缤纷的睑妆
(一)红妆:永不褪色的记忆
(二)白妆:素妆匀抹出春月
(三)花钿妆:巧手贴出一个个多彩的容颜
二、眉妆:黛眉轻蹙远山微
三、唇妆:点破樱桃一点红
四、额妆:从额黄到抹额
五、耳著明月珰:万千风采话耳饰
六、遮盖与炫耀:从面衣到面具
七、古人妆饰的悲情一章:亏体饰
(一)文面:镌刻在面部的文化符号
(二)凿齿:多元的手段与效果
(三)穿鼻与穿耳:习俗的延续
(四)头骨枕部改形: “无意”与“自然”的审美效果
第三章 仪态万千的发饰、发式与发髻
一、首饰:宝钿花钗饰美发
(一)发簪:最宜簪助美人头
(二)逸态横生的各种发钗
(三)随步履而颤动的步摇
(四)“胜”与“钿”:一种别样的首饰物
(五)梳饰:发梳绰态可为饰
(六)花饰:争奇斗妍竞簪花
二、巾帕冠帽饰
(一)巾帻、幞头的产生和演变
(二)冠帽饰:礼仪性的象征之物
三、发式:从披头散发到挽发编辫
(一)披发发式
(二)总发发式
(三)薤发发式
四、发髻:秀发感触的风情
(一)高髻式:巍峨高耸直冲霄汉的发髻
(二)垂髻式:下垂倾斜摇摇欲坠的发髻
(三)平髻式:安闲俯卧于头顶的发髻
五、发鬓与发鬟:厚薄长短总相宜
(一)疏密有致的发鬓
(二)高低圆锐的发鬟
第四章 头饰的文化诠释
一、头饰与生命礼俗
(一)头饰与生育礼俗
(二)头饰与成年礼
(三)头饰与婚礼
(四)头饰与丧礼
二、头面妆饰与图腾崇拜
三、头饰之典:源于头饰的俗语典故
(一)巾帼不让须眉
(二)从冠冕堂皇到充耳不闻
(三)结发夫妻
(四)从绿头巾到绿帽子
(五)“被发缨冠”、“狗尾续貂”
四、古代头饰轶闻掌故趣谈
(一)谁是耳环的始作俑者
(二)陶母截发待客
(三)不辱使命的诸发、廉稽
(四)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五)吕洞宾剃去了朱元璋的瘌痢头
(六)乾隆爷剃头
(七)成汤剪发祈雨
(八)曹操割发代首
(九)杨贵妃割发示死
(十)画“网巾”的先生
(十一)不值钱的乌纱帽
五、头饰:辨族别异的一种文化符号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