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礼,是“三礼”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汉代流行的四种本子的《仪礼》中,无一例外地都以《士冠礼》作为第一篇。在《礼记》中也有阐释冠礼功能与意义的专篇。冠礼,就是给步人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礼仪;在女子则称为笄礼。冠、笄之礼实际上就是古代华夏族人的成年礼,在先秦两汉曾有繁复的仪节,备受世人重视。但南北朝以后,由于社会的巨变、外族文化的传人以及古代礼书文字晦涩难懂等原因,冠礼的命运与《仪礼》一样,逐渐被政府和学者们所冷落,也逐渐被社会所淡忘,真正实施的人甚少,即使行之,也是草草了事。正如韩昌黎所说:“其行于今者盖寡”,“考于今,诚无所用之”。柳宗元在《与韦中立书》中也说:“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到外廷,荐笏言于卿士日:‘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日:‘何预我邪?’廷中皆大笑。”宋元明时期,研习冠礼的学者廖廖无几,尽管也有司马光、朱熹等学者力倡恢复,却收效甚微。清代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近代则复陷于冷寂。从20世纪初至今,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只有江绍原《中国古代成人礼》、杨宽《“冠礼”新探》、钱玄《三礼通论》中的冠礼部分等,数量十分有限,迄今海内外尚未见专门研究冠礼的专著问世。今戴庞海博士将其毕业论文《先秦冠礼研究》修改、补充、完善已毕,书稿即将付梓,请序于余,余嘉其志,欣然应允,写下了以上的话,并希望庞海君以后能在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探索研究方面取得更多、更优秀的成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