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古人祭祀要延及数日或一个月,晋代以后定腊月初八为“腊日”,书刊记载首见于南朝梁人宗檩所撰的《荆楚岁时记》,族书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月。谚语:‘腊鼓呜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这种击鼓逐疫的活动后来少见了,但“腊日”及其有关祭祀的风俗却一直流传至今。晋代后何以腊月初八为“腊日”的说法很多,其传说有四五种之多:其一是说岳飞抗金,秦桧欲陷害,连下十二道假金牌召他回京。百姓闻知各携粮米食品前来慰问岳家军,并挽留岳飞,其日正是腊八,后来秦桧害死了岳飞。故百姓于每年腊八吃腊八粥,以怀念岳飞。此说流传于河南。其二是说有一年闹饥荒之灾,江苏常州天宁寺长老和尚为了救济饥民,在寺前以大锅煮杂粮菜粥施舍于民,时正值腊月八日,以后每于腊八日家家吃腊八粥,以志不忘。此说流传于江苏。其三是说浙江天台山烧饭的和尚阿弥,平素勤俭节约,凡一切遗落之米豆饭菜皆捡拾洗晒,蓄而藏之。至腊八佛成道日,以所积之米粮饭菜尽煮为粥,众人食之甚觉有味。方丈问之,阿弥据实回答,方丈大加赞赏云:惜衣增福,惜时增寿。教大家以为榜样,后来成为普遍习俗。其四是说佛为太子时要去出家,父王不许,要他吃尽王国粮库之粮方准出家。太子乃取库中各种粮米少许煮粥食之,以应父王之言。仍不许,时正值腊八日。后于二月八日夜间越城出家。以后又于十二月八日成道。所以佛教每于佛成道日,喝腊八粥以为纪念,后从佛教流入民问,沿袭为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