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混沌初开:中国史前时代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20065213
  • 作      者:
    张征雁著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征雁,女,1961年生,文物出版社编辑。主要作品有《穿越时空——中国重大考古发现》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那是一个人类历史上最遥远的时代。
  那是一个混沌的时代,人与天地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秩序正在逐渐建立之中。
  那是人类的童年时代,与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还有人的智慧、科学的头脑和艺术创造力。人类社会正迈开摇摇摆摆的步伐,向着一个未知的伟大目标迈进。
  这是一个混沌初开的时代,也是一个正在逐渐被人类自己忘却的时代。我们在这里似乎是在重建这种遥远的记忆,寻找人类足迹的起点,我们不仅能明了人类如何走到今天,也许还能明了人类会如何走到明天。
展开
精彩书评
  序
  王仁湘
  无论阅历丰富还是闻见浅显,在你我他心中总会有净土一方,那里存放着自己用理解拼对出的一部珍贵的古国历史,或隐或现,或晦或彰。
  虽然它也许只是一些残缺篇章,或是断断续续,或是不拘短长,有精彩有平淡,有许多的片断模糊蒙胧,也有许多的片断让人铭心难忘。
  那些片断是那样的悠远晦暗,那样的不可捉摸,又是那样的不可言喻。
  那些存留在我们脑中千差万别的影像,却原来只是我们的主观重构与想象,是我们从故纸堆里提炼出来的故事,或是由口口相传中获得的感悟。
  它们虽是曲折流荡,却又影踪难寻,它们虽是波澜壮阔,却又声色俱无。
  久远的历史已然逝去,它成了只能追述的数不清的往事。但是历史却并没有完全消失,它被后来的时光深深地埋藏起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年万载,由新而旧,由旧而古,在人类的记忆中渐渐忘却,变得不再那么清晰。
  当历史的尘埃被层层拂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幕幕生动的活剧,有影有形,有声有色,这是色彩斑斓的真实的历史。
  历史原来可以复活,历史原本是五彩斑斓。历史是看得见的真实存在,它是可以用十指触摸的陈迹。这不是历史学家发黄的书本中的平面历史,而是考古学家们从大地下发掘出来的立体场景。
  在作为考古学家的丛书作者们奉献的这些册子里,我们发现历史的本相原来是这般的丰富多彩,是这般的亲切自然。
  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次古代文明之旅,你很快便会有许多发现,古老的历史原来可以观摹可以摩挲,千万年的往事原来可以直接面对面。考古学家寻找回来逝去的辉煌,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慧眼穿透千万年的迷雾,来感受历史长河泛溢的斑斓。
展开
精彩书摘
  许多学者都认定妇女是最早的农人,绿色革命是妇女廾创的,是她们将新的生机又带给了人类,就在这样的发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就是农耕文化时代。农耕文化的出现,被学者们石作是人类文化与技术进步的结果,而不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中国培育的三大谷物
  原始的衣耕垦殖方式,经过了由火耕发展到锄耕的过程。中国锄耕农业的出现,应当不会晚于距今八九千年前。这时的农耕有了较大的规模,已培育出了较好的栽培作物品种,收获量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并有了‘定数量的粮食储备。根据比较精确的统计,全球粮食、经济、蔬菜、果树等作物共有666种之多,起源丁中国的白136种,也有的说是170多种。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粮食作物有粟、黍、稻、麦、高梁、薏苡和芝麻,另外还有20多种植物遗存,如油菜、葫芦、甜瓜、大豆、花生等,有的可能也属于栽培仵物。
  集中体现中同的“绿色革命”的伟大成果,是粟、黍、稻三人谷物的栽培成功。原始农耕时代的华夏先民,最早栽培成功的农作物,主要是粟和稻,由厂地理环境的差异,中同原始农业耕作白开始、就形成了南北两个不同的类型。
  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古今农作物均以水稻为主。考古学家发掘到大量的史前稻作遗存,时代最早的发现足在长江中游地区。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午代在距今l万年以上,那里发现了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稻仵遗存。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也发现过稻作遗存,年代与此相当。稍晚的湖南地区的彭头山文化,也发现了栽培稻的证据,距今已有9000年以上的历史。经过了不太长的一段时期的发展,到了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年代,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已相当普遍,而且已培育成功了粳、籼两个主要品种。籼稻为基本型,粳稻为变异型,两者的差别是栽培环境的温度不同分化成的。在  些新石器文化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壳堆积。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发现堆积厚达l米的大量炭化稻谷、芥壳、稻秆,还发现了稻穗和米粒,汁算认定这些稻谷总量在120吨以上,可见当时的产量已相当可观。
  虽然长江及华南的新石器时代居民是以水稻为主要栽培作物,但近年的一考古发现却明白无误地证实,史前黄河流域也曾有过一定面积的水稻栽培,它表明当时的黄河流域可能比起今天要湿润温暖一些。黄河流域最早的稻芥遗存发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年代为距今8000年上下。仰韶文化居民也有栽培水稻的经历,陕西华县泉扩村发现过类似稻芥的痕迹,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发现过稻壳痕迹。在龙山时代的豫、陕、鲁地区,都有零星得稻作遗存发现,只是当时的栽培规模可能远不及长江流域。
  这些发现证实,中国是稻谷的原产地之一 ,中国栽培稻起源的历史估计已有了不下一万午。卅界其他地区最早的稻作遗存发现于泰国,只有6000年上下的历史。
  在气候干燥的黄河流域广大干旱地区,史前农人最早栽培成功的谷物是粟。黄河流域原始业文化的出现,估计可以早到1万年以前,与长江流域儿乎难分高下。黄土高原土壤结构均匀松散,富含肥力,有一定的保水性能、有利于耐旱作物的生长。黄河中游的地理环境,与世界上农业发生最早的西亚地区的南形地带接近,具备产小早期农业文化的适宵条件。在黄河流域的一些早期新石器遗址里,考古发掘到了明确的旱作谷物粟的遗迹,它们是壯界卜最古老的栽培粟,表明黄河流域是粟的原产地。世界卜其他几个重要栽培作物起源地,如西亚、印度河与恒河流域,都没有发现如此早的的粟类遗存。粟由禾本科的狗尾草培育而成,生长期较短,耐干旱,生长前期要求温度渐高,光照加长,后期要求温度渐低,光照缩短,非常适宜在黄河流域栽培。
  在中国十处新石器遗址发现了粟的遗存,它们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年代最早的是河北武安磁山遗址的发现,在88座窑穴内发现的粟的堆积据测算有近10万公斤之多。作为仰韶文化士要分布地带的原始农耕技术出现以后,经过3000年以上的发展,到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比较成熟。仰韶居民农作物主要品种足粟。在西安半坡遗址数座房址中的陶器内,都发现过碳化的粟。
  黍,又称为糜子,脱粒后为黄米。它的生长期较短、喜温暖耐干旱,耐盐贓,耕作技术要求不高,适宜于北方种植。黍的遗存已发现了十几处,多分布在北方地区。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年代最早,有了不下8000年的历史。在陕西丙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中,发现了黍的籽实。黍的栽培年代可能同粟一样古老,只是种植范围没有那么广泛。
  小麦与其他作物的种檀
  北方地区稍晚栽培成功的谷物还有小麦,近些年的考古发现越来越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人类最初将野麦草驯化为一粒系小麦,再与拟山羊草杂交产生二粒系小麦,后来又与方穗山羊草杂交成为普通小麦。过去认为小麦最早在西亚栽培成功,在西汉出年传入中国。甘肃民乐的东灰山新行器时代遗址出上了栽培小麦数百粒,年代为趴今:5000年前。陕西武功的赵家来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烧土块上,见到了小麦秆的印痕;在山东地区的一些龙山丈化遗址、也见到了炭化的麦粒。中国小麦可能最早是在西部高原驯化成功的,估计在距今5000年前引种到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但种植似乎并不十分普遍。
  除了谷物以外,中国史前时代的其他栽培作物还有一些,如白家村文化的汕菜,仰韶文化的芥菜,河姆渡文化的葫芦,良渚文化的瓠瓜、甜瓜、大豆,可能还有花生和芝麻。
  古代文献中将常见的谷物称为五谷或百谷,主要包括稷(粟)、黍、麦、菽豆)、稻、麻等。除了麦与麻发外,都有了7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
  原始农具
  考古发现的新石器吋代农具,多为磨制的石器,也有一些木器、骨器和蚌器等。用厂砍伐林木、垦耕地的农具,主要有石斧、锛、锄、铲等。用于收割和谷物加工的农具,主要有刀,镰和磨盘等。裴李岗文化居民磨制的齿刃石廉十分精致,他们使用的石磨盘也极有特色。河姆渡文化居民则又用牛肩胛骨制成的骨,适宜于水田作业。
展开
目录
我们的远祖
从猿群中走来的人
人与动物的分野
人样与人种
地球人只有一个祖先?
心智进化
三皇的传说
周口店和仰韶村
生活与生存
古中同的环境态势
饥饿的狩猎者
渔猎与畜养
绿色革命
从茹毛饮血到火食
爱美之心
原始衣饰
家庭与居所
亲情的纽带
初萌的情与爱
最早的小家庭
失调的男女
洞穴炊烟
茅茨土阶
聚落
安魂曲
电魂世界
古老的亲情
心向故土
同归自然
瓮小精灵
大礼安魂
最早的殉夫者
短暂人生
精神家园
宗教的产生
营造神界
神龙诞生
虔诚的献祭
野蛮时代的艺术
人的艺术与艺术的人
彩陶文化
雕刻艺术
乐与舞
走出混沌
造火
观天
制陶术
琢七
最甲筑造的城邦
冶金术的出现
从刻符到文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