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刚正不屈的清官ーー海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18052622
  • 作      者:
    刘正刚编著
  • 出 版 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广东地处南疆,北负五岭,南临大海,史称岭南。岭南并非“南蛮”,她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有岭南人树起的丰碑,如惠能开创的中国禅宗、陈献章开启的明代心学、康有为和梁启超引领的近代维新思潮、孙中山开拓的走向民主共和的历史道路,等等。<br>    《刚正不屈的清官:海瑞》对广东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领域或学科,曾经取得卓越的业绩,或其思想具有重大影响,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相当高知名度的杰出人物做了总结和归纳。编写了《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这套丛书,坚持实事求是、批判继承的原则,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坚持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原则。既讲求科学性和学术性,做到言必有据,并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又努力面向社会,面向大众,面向市场,用通俗生动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资料反映传主的生平与思想。<br>    本册为《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之《刚正不屈的清官(海瑞)》。
展开
精彩书摘
    书摘<br>    二、科举应试,展示抱负<br>    海瑞自幼在家接受母亲的启蒙教育,以后又经历了私塾学习,再到郡学刻苦攻读数年,他是一个好学上进、勤于思考的学生,博览圣贤之书,遍阅经史子集,真可称是“饱学之士”了。然而,海瑞又绝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他对八股文之类的刻板模式并不感兴趣,更注重把孔孟圣贤们讲的道理运用到现实中去。他认为,读书的目的应该是学以致用,至少要用所学的儒家先贤们的理论,去改变社会现实中流行的种种弊端和恶习,这对每个读书人来讲并不是难以做到的奢望。所以,注重实际,熟悉民情,用孔孟讲的道理,解释耳闻目睹的事实,成了海瑞在学习生活中一直追求的目标。可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督学、教官的鼓励,长者的督促,慈母的期望,使他仍不得不走科举应试的道路。事实上,也只有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然后才能将自己的政治抱负付诸实践。<br>    明朝的科举考试在沿袭历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更加规范化,借以笼络文人儒士,选拔官吏人才。明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廷试三级,每三年一次,乡试在省城举行,逢子、卯、午、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设在农历八月,故乡试亦称秋闱或秋试。中式者为举人,第一名通称解元。会试在京师举行,由礼部主持,逢丑、辰、未、戌年为正科。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亦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考期在农历二月,故会试亦称春闱或春试。各省举人均可应考。中式者为贡士,第一名通称会元。紧接会试后举行的是廷试即殿试,录取分三甲放榜,一甲三名,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如果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取得第一名。就是世称的“连中三元”。科举考试命题必须出自《四书》、《五经》。乡试、会试之所,亦谓之贡院。按规定,一旦高中进士,就可被授予官职。而会试不第的举人,也可根据志愿,被分配到边远地区做个地方官或教谕之类的小官。<br>    嘉靖二十八年(1549)的七月,夏季的海南岛骄阳似火。然而,在阵阵海风的吹拂下,海瑞和几个同年考生,挑着简单的行装,带着部分书籍,渡过琼州海峡,沿着官道一路北上,赶赴广州考试。海瑞在路上看见农民们正在收割庄稼,触景生情,对一些官吏不择手段地敛财十分愤恨,认为“有天下,讳言利,不可能也”。意思是说,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不说利益、不说钱财,那是不现实的事。问题是如伺才能找到生财之道,海瑞认为取利之道在于发展生产,要付出自己的劳动,然后才能心安理得地获利而享用。他主张国家在财政上要量人为出,要考虑老百姓的利益,不能“纵欲不恤其民”,他反对各种名目的巧取豪夺,认为应当“寡食舒用”,轻徭薄赋,提出“力财在民,酌量在君”的主张,使劳动者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他们才能尽力于生产。<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官宦世家  坎坷童年<br>一、家世源流,官宦门第<br>二、世风日下,民生艰辛<br>三、不幸童年,母爱伟大<br>第二章  名落孙山  立志圣贤<br>一、求学读书,培养正气<br>二、科举应试,展示抱负<br>第三章  教谕生涯  从严育人<br>一、入仕教谕,整顿学风<br>二、笔架博士,尊师至上<br>三、稽查陋习,不忘故里<br>第四章  清廉知县  务实勤政<br>一、淳安知县,廉洁为民<br>二、诉讼蔓延,致力化导<br>第五章  不畏强权  智斗权宦<br>一、淳安任上,智斗权贵<br>二、兴国知县,再惩恶少<br>第六章  冒死上书  名震天下<br>一、皇帝怠政,纲纪紊乱<br>二、冒死上书,求万世安<br>三、平反冤狱,知错必改<br>第七章  巡抚江南  造福民众<br>一、雷厉风行,颁布条约<br>二、疏浚河道,造福百姓<br>三、摧折乡官,再显刚峰<br>第八章  罢官回乡  心系国运<br>一、较量权贵,罢官返乡<br>二、关心国事,招致忌恨<br>三、闲居故乡,关爱百姓<br>第九章  东山再起  死而后已<br>一、古稀之年,东山再起<br>二、施展抱负,再遭阻力<br>三、七次上疏,死而后已<br>第十章  思想光芒  激励后人<br>一、闪光思想,流芳千古<br>二、功不掩过,精神永存<br>大事年表<br>主要参考书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