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山海经》时会注意到,畜牧业经营中一些具有某种革命意义的发明,恰恰都发生在秦人生活的地域。比如《山海经·西山经》说,石脆之山在华山以西二百二十里。《西山经》还说到一座天帝之山,山上有一种叫做“杜衡”的草,形状像葵,气味如同蘼芜,马吃了这种草,可以跑得很快。天帝之山在石脆之山以西一千四百八十二里。又如《中次九经》说,高梁之山有一种草,形状如葵但是开红花的,也可以让马飞奔。高梁之山在秦岭和巴山之间。
石脆之山、天帝之山、高梁之山,都在秦文化圈的范围以内。
上面说到的医马、调马、驯马技术,带有某种巫术的性质,然而都发生于秦地,应当看作一种可以反映某种文化共同性的迹象。
《诗经》中反映秦地文化风貌的《秦风》中,可以看到体现秦人特别喜爱车马的诗句。秦人在祭祀活动中,也使用好车好马或者车马模型作为祭品。这是和东方国家的礼乐制度不大相同的地方。
秦人早期文化风貌的这一特征,和后来在历史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活跃性、机动性和进取性等特点,应当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秦的政治中心,随着秦史的发展,呈现由西而东逐步转移的轨迹。
秦人传说时代的历史,有先祖来自古代中国的东方的说法。而比较明确的秦史记录,也就是从《史记·秦本纪》说到的“初有史以纪事”,也就是最初开始历史记录的秦文公时代起,秦人活动的中心,经历了这样的转徙过程:西垂——淠渭之会——平阳——雍——成阳。分析这一现象的基本趋势,我们看到秦文化的重心,是由西向东逐渐转移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