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的老师启功先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0049237
  • 作      者:
    柴剑虹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对于一个学生来讲,最大的幸运莫过于遇到好老师。“好老师”的标准,自然既不是必须十全十美,又会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差异,但我以为最根本的应有三条:品行好,学养好,教法好。天底下符合这标准的老师当不在少数,因此许多学子都会有遇上好老师的机会;但是,要得到如启功先生这样一代名师严父慈母般的数十年如一日的教导和关怀,却需要“缘分”。
展开
作者简介
  柴剑虹,1944年生,浙江杭州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68-1978年在新疆任教十年;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到中华书局工作,历任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编辑、《文史知识》副主编、汉学编辑室主任。现为中华书局编审,中国敦煌番学会秘书长,浙江大学、人民大学国学院、上海师大兼职教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展开
内容介绍
  《我的老师启功先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可感的启功先生形象。作者与启功先生交往二十多年,《我的老师启功先生》是他每月几次聆听启功先生教诲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受的成果,介绍了他亲眼所见的启功鲜为人知的一面,他的家世、恩师、贤妻,他的劫难、病痛以及为人处世的个性。
  通过作者朴实而饱含情感的文字,我们真切地了解了启功丰富的内心世界,了解了一位历经坎坷却性格开朗、成就斐然而又淡泊名利的令人感动的启功先生。
展开
精彩书摘
  《痛心篇》,是启功先生1971-1975年在妻子章宝琛病重时与逝世后所作,共二十首,可谓字字血泪、句句情真意切。兹录其中几首:
  结婚四十年,从未无吵闹。白头老夫妻,相爱如年少。
  相依四十年,半贫半多病。虽然两个人,只有一条命。
  今日你先死,此事坏亦好。免得我死时,把你急坏了。
  枯骨八宝山,孤魂小乘巷。你且待两年,咱们一处葬。
  老妻病榻苦呻吟,寸截回肠粉碎心。四十二年轻易过,如今始解惜分阴。
  君今撒手一身轻,剩我拖泥带水行。不管灵魂有无有,此心终不负双星。
  只有肉心一颗,今日尖刀碎割。难逢司命天神,恳求我死她活。
  爹爹久已长眠,姐姐今又千古。未知我骨成灰,能否共斯掊土。(先胞姑讳季华,不嫁,与先母同抚功成立,卒葬八宝山公墓,先妻骨灰即埋于穴旁,功自幼呼胞姑为爹。)
  1977年,先生的好友唐长孺教授读了《痛心篇》后,称“沉挚凄恻,感不绝于予心”,因赋《一萼红》词,下阕有这样几句:“曾记戏言身后,愿双栖共命,白首同归。病枕低呻,风灯絮语,窥户星月能知。”唐先生词中所说“戏言”,是指师母病重之时,曾对先生说她身后一定会有人为先生找对象,先生遂立下“赌赢”誓言。实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确有不少好心人来劝先生续弦的,都被先生--回绝了。记得有一次,有位香港来的客人到小乘巷拜访,走时先生让我送他,走出门口,客人对我说:“劝劝你老师再找一位夫人嘛!”我将此话转告先生,他笑着说:“此事须有两大基础,一是精神基础(感情),二是物质基础(身体),这两条我都没有,所以铁了心。”先生看重的是与夫人共患难四十多年的深挚情意,而且是永生永世都不能变移的。若再找一个没有感情基础的,反而自己失去了精神的慰藉,弄不好对方看重的又是别的东西(如金钱、地位),那如何相伴?只能是变“伴”为“绊”而自讨苦吃了。有时,先生会用友人中续弦而并不幸福的例子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有时,先生也用调侃的方式来谢绝友人的好意。如有一次,有人要给先生介绍某一位著名的曲艺演员,并说那位曲艺家对先生也颇有好感。先生便说:“您看我这里已经宾客盈门,再来一位唱鼓书的,那就要热闹得天翻地覆了!”引得大家哈哈一乐,此事也就作罢了。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一 引子:初识师面
二 师生情缘——隋同父子恩如山
三 身世回首——“何必温习烦恼”
四 师恩难忘——从中学生到大学教师
五 夫妻情深——《痛心篇》和《赌赢歌》
六 第二个家——在中华书局的日子里
七 仁者风度——宽厚仁慈真爱人
八 捅马蜂窝——大师的创新精神
九 赤子童心——春风化雨泽心田
十 难得休闲——1996年4月在杭州
十一 结语:最后的关怀
后记
[附录]
论文六篇
一 启功先生的治学精神、方法及能力
二 从客观实际出发研讨古代字体
——学习启功先生关于古代字体论述的一点体会
三 合度端庄通达流畅
——学习启功先生《论书札记》的心得
四 求真求通会于心
——学习启功先生鉴赏与研究敦煌写本的体会
五 启功先生对“隋人书《出师颂》”的基本意见
六 温习中国古代文学史听课笔记的思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