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情爱丁玲:惊世女子骇俗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3929898
  • 作      者:
    杨桂欣著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丁玲是一个独立而又个性化的女性,这样一个女性生活在一个男权思想仍然严重的社会中,这就注定了她与男性们奇特而复杂的关系。本书以出现在丁玲一生中的男性为座标,描绘出丁玲的人生曲线,并在更普泛的意义上考察这些男性给丁玲带来的命运的变故。他们的行为方式、思想信念、甚至日常生活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曾经影响了丁玲,而作为女性的丁玲在一个男性的世界中或困惑或清醒,或抗拒或顺应,或表白或沉默着,但是所有这些行为都是朝向一个目标:尽可能掌控自己命运的方向,甚至有时不惜以悖反的方式——比如顺应恰恰是为了抗拒。
展开
作者简介
    杨桂欣(原为馨),男,汉族,1935年9月生于湖南省农村。195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著有《丁玲评传》、《我所接触的暮年丁玲》、《丁玲与周杨的恩怨》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本书所讲的基本上是刚刚逝去的那个世纪的故事,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超过了一个花甲。由于丁玲的老伴陈明健在,而且他还在恋着丁玲——把主要精力用在丁玲未竟的事业上,并且为研究丁玲的人们尽可能地提供他所掌握的资料(其中很多是属于第一手资料),所以本书所讲的丁玲婚恋的故事,也是跨世纪的。
    对于丁玲的婚恋情缘,我只能根据事实来写。有的传说,是敌人造的谣言,早已不攻自破。有的是我们内部的传闻,不少属于捕风捉影,没必要为它们花费笔墨。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正常的男男女女都面临着一个必不可少的婚姻问题,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也。幸运的男女只要能够掌握好自己的命运,可以在婚姻大事上实现“同一而终”,且与时俱进,感情日笃。不幸的婚姻千差万别,很难找到两对生活情况完全相同的夫妻;甚至根本找不到,而不是难于找到的事情。
展开
精彩书摘
    丁玲是1924年夏天到达北京的,胡也频比她早一点,此时,他已经在为
    ((京报》编副刊(《民众文艺周刊》。他和湖南人左恭租住同一处房子。一
    天,左恭为见女朋友曹孟君,要到西城的辟才胡同去,胡也频与他同行。在
    辟才胡同的补习学校宿舍里,胡也频见到了丁玲,素未谋面,他对丁玲却一
    见钟情。其时,他根本不了解丁玲。
    胡也频听说丁玲有一个弟弟夭殇了,丁玲常常为此哭泣,还独自跑到陶
    然亭去。于是,他买了鲜花送到辟才胡同,不见丁玲,看门的老头告诉他丁
    玲外出了,他便说这花是丁玲的弟弟送来的。《民众文艺周刊》的投稿人沈
    从文,很快和胡也频成了好朋友,说是情同手足,也不算过分。他从沈从文
    这里,了解到丁玲的家在湖南临澧(那时候叫安福)县,是一个世代为官的败
    落了的大家庭,姓蒋。胡也频根本没有考虑所谓“门当户对”之类的问题,
    很坦诚地向沈从文吐露了自己爱上了丁玲的秘密。
    1925年4月,丁玲第一次对外用这个名字给鲁迅先生写信,诉说自己的
    苦闷,渴望得到先生的指引,哪怕是帮她找一个当校对这样的差事,也比没
    有工作完全靠母亲供养要好一些!  而母亲只是一个小学教员,薪水是不多
    的。鲁迅收到丁玲这封信的时候,有一个叫荆有麟的人在身旁,他对鲁迅先
    生说:从字迹看来,这丁玲的来信,很可能是“孥孥阿文”即沈从文写的。
    沈从文当时属于“现代评论派”,这个“派”是鲁迅先生的论敌,他们的文
    学主张乃至于政治主张,和鲁迅先生不同,他们攻击过鲁迅先生。  因为这
    层关系,鲁迅没有给丁玲回信。
    不知怎么搞的,此后不几日,胡也频也去拜访鲁迅先生,叫门房通报他
    是“丁玲的弟弟”。鲁迅先生一听这个,便在屋内大声对传话的门房说:“
    就说我不在家!”胡也频只好离去。
    得不到鲁迅先生的回信,丁玲特别苦恼,思念着寡母,很想回湖南去。
    正在这时,王剑虹的父亲王勃山老先生,在北京参加完纪念孙中山的活动准
    备南归,他特地找到丁玲,叫她马上跟他回湖南去,要是迟了,就走不成了
    !  因为北方的军队正往南开拔,火车都被他们占用了,运官兵运军火,忙
    得不亦乐乎。丁玲只好跟随王勃山老先生南归,她连话别朋友都来不及,哪
    里还会通知胡也频——她根本不知道胡也频对她一见倾心,而她也没有谈恋
    爱的思想准备,尽管大约半年之前,她已经满了20周岁。
    丁玲第一次见到胡也频之后,不久便发现自己在出身、所受教育和生活
    经历等方面,同胡也频的思想、性格和感情都不一样。但是,胡也频的勇猛
    、热烈、执拗、乐观和穷困,却使她惊异不已。她觉得胡也频有些简单,有
    些蒙昧,有些稚嫩,但却是少有的“人”,有着最完美品质的人。他是一块
    未经过雕琢的璞玉,比起那些光滑的烧料玻璃珠子,他是一个高贵的人。但
    在丁玲回湖南看望母亲之前,她和也频谁也没有表示自己对对方的爱恋之心
    。
    P25-26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十七岁抗婚
1.呱呱坠地,外祖母包办她的婚姻/3
2.四岁丧父/4
3.寄人篱下的童年/6
4.瞎姨妈说:“要是冰之死了还好些!”/9
5.伟大的五四运动唤醒了少女丁玲/10
6.邂逅王剑虹,废除婚约得胜利/13
7.丁玲在平民女校和上海大学有无恋爱故事/16
第二章  丁玲Vs胡也频:“过家家”似的小夫妻
1.萍水相逢于北京/25
2.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爱了起来/26
3.同居了,更像“过家家”/29
4.1927年冬天,丁玲才较为详细地知道胡也频的身世/33
5.初逢冯雪峰/38
6.胡也频要干的事业,丁玲都全力支持/43
7.夫妻同时加入“左联”/58
8.胡也频被捕,丁玲超负荷地营救/64
9.踏着烈士的血迹,丁玲英勇奋斗/69
10.纪念也频,维护也频,得罪了沈从文/81
第三章  丁玲Vs冯雪峰:有情人终未成眷属
1.暮年丁玲的坦诚/95
2.丁玲写给冯雪峰的《不算情书》/97
3.苦苦寻找自己的党/105
4.不速之客——方令孺女士来访/109
5.1935年——受煎熬的岁月/111
6.再找党,单身进北平/114
7.冯雪峰帮助丁玲逃离南京/118
8.丁玲筹划着去上海公开工作/123
9.冯雪峰妥善安排丁玲起飞/124
10.生死两茫茫,思念绵又长/129
11.丁玲创作雪峰论心有灵犀最中肯/133
12.丁玲委婉制止冯雪峰等人对萧也牧作品的过火批评/135
13.丁玲对冯雪峰的怀念至死方休/137
第四章  丁玲VS冯达:半路夫妻难长久
1.史沫特莱的采访,带来了一个冯达/143
2.丁玲以为是冯达使她落到了敌人的魔窟里/145
3.叛徒汪盛荻威逼丁玲自首,冯达没有助纣为虐/148
4.神经恐怖战之后,冯达告诉特务丁玲不会自首/153
5.徐恩曾竟说丁玲不是共产党员,搞的什么鬼名堂?/155
6.冯达帮助丁玲越墙逃跑/159
7.冯达解救了自缢的丁玲/161
8.冯达给丁玲出点子,却被别人利用了几十年/166
9.莫干山上,再为夫妻/169
10.冯达拿着一张登了《姚蓬子脱离共产党宣言》
的报纸回家/173
11.冯达的打算,丁玲不同意/176
12.丁玲得了伤寒病,冯达肺病到了第三期/178
13.丁玲准备逃离魔窟时对冯达的安排和希望/182
14. 冯达寻女/183
第五章  丁玲VS陈明:情共自首生死恋
1.初识/191
2.在抗日战争前线/192
3.好事多磨/194
4.陈明坚信丁玲历史无问题/196
5.陈明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提供文采形象的模特儿/201
6.为了丁玲,陈明放弃了给周恩来总理当文化秘书的机会/205
7.冤案初起的日子/206
8.夫妻都被错划为右派/208
9.断魂人远在天涯/212
10.丁玲也去北大荒/215
11.丁玲和陈明在密山会面/217
12.陈明深夜从鹤岗工地赶回家/220
13.天未亮,丁玲被揪到汤原/224
14.为找丁玲,陈明三上汤原/228
15.“牛棚”短简/233
16.“老虎队”里面对“群众专政”/238
17.被捕时刻/240
18.长治郊区四年/244
19.丁玲逝世以后/247
附录
1.丁玲与毛泽东关系始末/251
2.在胡风同志诞生九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陈明/291
3.澄清几件事/陈明/295
——关于刘祖春同志《忧伤的遐思》涉及丁玲的几段文字
4.丁玲简历/304
5.丁玲大事记/30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