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相伯传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9044983
  • 作      者:
    朱维铮等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从从专题研究、资料辑录、亲历回忆三个不同角度,比较全面而又详尽地勾勒出复旦大学创始者马相伯先生的生平要略,包括马相伯一生对于中国的政治改革、教育改革、宗教改革和人文学科改革,付出的努力和历史效应。
展开
内容介绍
    《马相伯传略》从从专题研究、资料辑录、亲历回忆三个不同角度,比较全面而又详尽地勾勒出复旦大学创始者马相伯先生的生平要略,包括马相伯一生对于中国的政治改革、教育改革、宗教改革和人文学科改革,付出的努力和历史效应。
展开
精彩书摘
  马相伯在宦海中浮沉多年,大半时间扮演的角色是幕僚,充当达官显宦的顾问或参谋。清代的幕僚或幕友,聘用与否和待遇如何都由官员个人决定,相对地说不受资格限制,但必须是名士或专业人才,特别是同聘用者有“关系”。
  据说马相伯曾为县学生员。这是否事实并不重要。马相伯即使曾中秀才,这身份也并非做官的保证。
  然而马相伯没有功名,却有“关系”,同“淮系”官僚的特殊关系。
  马相伯之兄马建勋,曾任淮军的粮道,即主管军粮的军需长官,同不少高级将领往来密切。马相伯在1876年进入其兄密友、山东布政使余紫垣的幕府,正是“关系”在起作用。
  山东是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的管辖范围,省布政使必须从事李鸿章所热心的“洋务”,兴办各种新式军事工业、民用工矿运输业以及办理对外事务。马相伯饱受西方教育,通晓多种西方语言,自然成为余紫垣幕中最受器重的人才。据他晚年回忆说,余紫垣在署山东巡抚(代省长)期间曾委托他处理布政使的日常工作。这事在清代官方记载中尚未发现佐证。不过余紫垣曾经委派他担任山东潍县机械局的总办,则是可信的。这个“洋务”军火制造企业的局长,属于洋务派高官的幕僚亲信垂涎的“肥差”。但马相伯却不懂做官的秘密,他把这个混乱的企业整顿得可以正常生产了,而在北京的上司却怎么也不相信他呈报的造价属实,于是他只好辞职。接着,他由李鸿章委派,再往山东调查矿务。先后在山东三年,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成绩。
  另一个“关系”使马相伯成了外交官。1881年4月,曾在清廷驻法使馆与马建忠同事、并交情甚好的“洋务”名流黎庶昌,做了出使日本国大臣,遴选马相伯任使馆参赞。马相伯抵日后,改任驻神户领事。但这年秋天,他回国看望病中的马建勋,便被李鸿章留住了,被派往朝鲜。
  怎么回事呢?又是由于马建忠的关系。原来,马建忠赴法国,是由李鸿章选派的,一面任职于驻法使馆,一面就读于巴黎政治学院,仅用三年,于1879年居然获得博士学位。这是李鸿章门下荣获“洋进士”头衔的第一人。马建忠在法期间,事事都要超过白人,不但学业要争第一,连付房租之类小事,都要同白人相争,这虽使马建忠的房东太太气得发昏,却使“中堂大人”乐得拍手,认为马建忠替华人挣足了“面子”,“为外人所敬重”。那时清帝国推行“洋务”的三大领袖,“湘系”的曾国藩已死,左宗棠已老,唯有李鸿章最具实力。他也确有所谓“现代化”的眼光,看到帝国“自强”的出路,不仅需要建设强大的海军及造船工业,还需要建设从采矿、冶金到交通运输等基础工业。马建忠回国,立即建议兴建铁路,以为这是“洋务”的关键,而资金困难可通过借“洋债”解决。这正搔到了李鸿章的痒处,因而更把马建忠看作奇才。回国不到一年,三十五岁的马建忠,便被清政府列名为二品衔的驻外使节的候选人。当然李鸿章无意让马建忠离开他的幕府。他如此保举马建忠,是为了使此人能以高级官员身份代表他过问涉外军政事务。
  马相伯受到黎庶昌的青睐,肯定使李鸿章不悦。贵州才子黎庶昌,旱就名列“曾门四弟子”,跻身外交界则出于郭嵩焘的提携,属于湘系官僚。那时帝国驻外使馆诸官员,都由使臣遴选,也等于使臣的幕僚。马相伯赴驻日使馆任职,按照当时的官场积习来看,就意味着湘系挖取淮系的人才。马相伯回国探亲时,适值李鸿章派马建忠往南洋诸地与英国殖民当局办交涉,而感到“正缺人手”,所以一见马相伯便命他随同北上。那时李鸿章名为大学士,但所兼北洋通商大臣,在体制上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然而他只用一句话,便取消了由总理衙门批准任命的一名驻外领事职务,从现代眼光来看是难以理解的,却是中世纪式政坛的平凡小事,比这更古怪的现象不知凡几。
  马相伯被李鸿章用一句话由外交官变成直隶总督府幕僚,又被李鸿章用一句话由幕僚变成帝国藩属的国王顾问。原来朝鲜正受日本侵逼,李鸿章便出主意要朝鲜政府与欧美列强签约通商,借以制约日本,也就是“以夷制夷”。
展开
目录
近代中国的历史见证——百岁政治家马相伯  朱维铮 /1
引言 /1
1.局外旁观者 /3
2.从总督幕僚到国王顾问 /6
3.失败的内外使命 /11
4.君主立宪派领导人 /16
5.为了宪法和民主 /23
6.“民国民”的沉思 /32
7.在非基督教运动中 /39
8.呼号抗日的“老青年” /46
9.国民政府委员 /50
站在两个世界之间——马相伯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陆永玲 / 57
1.三所大学的创始人 /57
2.一位受西方教育的中国人 /60
3.从震旦到复旦:1903—1905 /65
4.新的希望:筹建函夏考文苑 /79
5.无止境的追求:辅仁的创建 /86
信仰与传统——马相伯的宗教生涯  李天纲  /97
1.“圣俗”与“中外” /97
2.天主教世家和早年教养 /103
3.修士,神父,半途离会 /109
4.息影土山湾 /116
5.晚年的宗教思绪 /123
6.中国教会自主运动的先驱 /132
“函夏考文苑”考略 /张荣华  148
附录一  函夏考文苑文件十种 /157
一  函夏考文苑议 /157
二  为函夏考文苑事致袁总统条呈 /162
三  致总统府秘书厅 /163
四  致赵总理 /164
五  致国务院 /164
六致张仲仁 /165
七  致李孟鲁 /165
八致某某先生 /166
九  仿设法国阿伽代米之意见 /167
十  考文苑名单 /169
附:梁启超书 /170
附录二  马相伯先生筹设函夏考文苑始末(方豪) /171
一  前言 /171
二  “仿设法国阿伽代米之意见” /173
三  “函夏考文苑议” /177
四  函夏考文苑发起人与初期人选 /181
五  梁任公与马相伯、眉叔兄弟及函夏考文苑  /183
六  计划中的函夏考文苑苑址 /189
七  函夏考文苑的经费来源 /191
八  函夏考文苑的尾声与流产 /193
马相伯生平简表  廖梅 /195
国府褒奖令(马相伯先生百龄庆典) /208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马相伯先生祝百龄大庆的贺电 /209
马相伯老先生百龄大庆祝辞  李登辉 /210
相伯先生寿言  邵力子 /211
祝马先生百年寿与民族复兴  应成一 /214
敬贺马相伯期颐大寿长卷 /217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电唁马相伯家属 /221
在复旦大学追悼马相伯先生大会上的报告  吴南轩 /222
祭马相伯先生文  于右任 /224
马相伯先生追悼大会启事 /225
马相伯先生追悼会 /226
甲、重庆方面 /226
乙、上海方面 /227
我所见闻的马相伯先生  张若谷 /244
土山湾乐善堂旧闻  林驺 /257
马相老的新史合编直讲  石  漱 /259
相伯夫子与复旦  复旦大学同学会 /263
马师相伯先生创办震旦学院之特种精神  陈传德  /267
马先生之言行  毛西璧  /271
救国老人马相伯先生  邵力子  /273
追念相伯夫子并略述其言行  于右任 /276
敬悼百岁老青年——马相伯先生  许涤新 /281
我所见一百一龄马相伯先生之生平  黄炎培 /284
马相伯先生事略  方  豪289
怀念先祖父相伯公  马玉章 /294
爱国老人马相伯在桂林  黎远明 /303
马相伯先生印象片段  高平子  /30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