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解读郎咸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602540X
  • 作      者:
    陆新之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说郎咸平》全面评判朗咸平,囊括郎式案例与学术精华,让你看到一个真实的朗咸平。
展开
作者简介
  陆新之,从业十三年的传媒工作者,财经作家。他熟悉资本市场和商业环境生态,历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经济观察报》财经主笔、新版《中国房地产报》核心采编成员和《新世纪》周刊主编。出版有《王石是怎样炼成的》、《巨商是怎样炼成的》等著作。策划出品的有《职场红楼》以及《魅力之城》。作者宏观视野开阔,经济观察角度独特,同时他也有着深厚的人文背景,作品跨历史、文化、艺术与时尚等范畴,涉笔成趣。
展开
内容介绍
  由关注经济领域内的个体案例到研究社会重大问题,郎咸平的关注方向及研究领域正在扩展。2006年,他呼吁跳出经济学范畴,更多关注社会问题。从2005年9月份到2006年4月份指导150个学生进行案例研究。在背山面海的香港中文大学校园中,郎咸平这样介绍自己研究团队。而他自己,也每周三天在他中文大学的办公室里面潜心研究。由1994年起至今,他在这个略显凌乱的办公室里已经进入了第12个年头。
  很多人说郎咸平是“反改革”。
  郎咸平却说:“我从未反对改革,但要反思改革路径。作者呼呈一定要重新树立起以公平为核心的价值观,任何改革都应当以公平为前提。”
  2004和2005年郎咸平成功预言德隆系、格林柯尔现今之结局。
  2006年,郎咸平最大的愿望是呼吁公众共同关心社会问题,想方设法构建和谐社会。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国企产权改革大讨论的激情燃烧岁月
  [导读]
  年年都是国企改革年。但大概只有2004年可以称之为国企产权改革争论年。
  郎咸平的警告,其价值更在于尽早打破用非常规方式增加社会总财富和提高效率可能带来的路径依赖。
  “我认为本人在这次产权改革大讨论中的贡献是很小的,我只是在一个适当的时候,讲了一些适当的话。”“公平地说,政府目前保护国资的积极行动不是被我郎咸平个人所推动。”
  第一阶段:三次重拳出击
  2004年上半年,郎咸平把他近年所作的案例,精选分类为《操纵》、《运作》和《整合》三本书,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而且那个时候,他就一再半开玩笑地说,要“揭底”。由2003年起,郎咸平在对国内国有企业的研究之中,发现大量涉及国企产权改革的现象。而在这个过程中,郎咸平用“触目惊心”和“比比皆是”来形容他发现的“涉嫌侵吞国有资产”现象,而且都是假改革之名,行侵吞之实。“为什么国有和民众的财产,这些人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占有?”郎咸平觉得无法容忍这种现象。他说,“我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一一揭底。”
  2004年6月17日,郎咸平在搜狐财经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公开质疑7CL产权改革方案。2004年1月6日,TCL集团上市,总共融资额达到25亿。李东生持有5.59%的股权,按照发行价,李东生身价达到6.1亿多元,按2月213收盘价8.35计,则已达到12亿元,成为丁CL改革的最大受益者。郎咸平在文中回首TCL的历程,就会发现,这实际是国有股权稀释的过程,进一步说,是以股权激励为招牌,以证券市场为渠道,使国有资产逐步流向个人的过程,也是7CL的管理层获取国有资产的过程。
  2004年8月213,在《东方早报》上发表了郎咸平写的、题为《海尔变形记——一次曲折而巧妙的MBO》的文章,揭示海尔集团秘密MBO的意图和手法。
  在这一段时间,TCL和海尔对于郎咸平的指责,都保持沉默。而真正引起大辩论等后来无限波澜的,则是郎咸平针对格林柯尔,更准确来说是针对格林柯尔创办者顾雏军的演讲。
  8月9日,在上海复旦大学逸夫楼,郎咸平为中美财经媒体高级研修班作了一个演讲,名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盛宴中狂欢》,矛头直指格林柯尔。他指责该公司“掌门”顾雏军通过安营扎寨、乘虚而人、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等“七板斧”巧取豪夺,将巨额国有资产纳入囊中。顾雏军先后收购了科龙、美菱、亚星客车等4家公司,号称投资4l亿元,但实际投入仅3亿多元。在收购每一家公司时,他先提前入主并有制造公司大幅度亏损嫌疑,由此压低收购价格。比如,顾雏军完成对科龙的收购是在2002年5月,但早在2001年11月左右顾就担任了科龙的董事长。接下来,他用大幅提高企业运营费用来制造亏损。科龙此前的运营费用为其营业额的10%左右,顾雏军当上董事长后就将其提高到20%。完成收购后,又将运营费用比例降到零,制造接手后即大幅扭亏的假相,突出了“民企神话”。报告一出,立即引发了业界的轩然大波。8月10日,新浪网刊载了演讲全文;8月11日,《东方早报》以“郎咸平猛击顾雏军‘七板斧,伎俩席卷国家财富”的醒目标题报道了郎咸平在这次演讲中的重要内容。随后,数家媒体纷纷报道和转载。国企产权改革大讨论拉开了帷幕。
  第二阶段:郎顾交锋
  到了这一步,其他两家遭到炮轰的企业,也开始有所反应,各自对郎咸平的批评和质疑表态。
  对于郎咸平质疑海尔“曲线MB0”的说法,海尔方面的一位发言人代表海尔提出,由于海尔现已经是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不存在曲线MBO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所以,郎咸平的观点不能成立。海尔称:“郎先生发表的文章是以‘海尔是国有企业’为前提的,众所周知,海尔不是国有企业。海尔没有任何违规违法行为,不予评价。”
  另一家遭到郎咸平质疑的TCL也是通过媒体的方式做了公开回应,而TCL董事长李东生本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自己不会因为某个学者的质疑而作出回应,否则那么多学者自己会应接不暇的。李东生甚至在一次媒体追问下这样反问:“郎咸平是谁?”尽管两者皆对郎咸平的质疑心有不悦,但其回应都是通过向媒体发表看法的方式作出的,并未有直接和郎咸平正面交锋。而格林柯尔的董事长顾雏军则选择了更为激烈的方式:起诉。
  8月14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办公室的郎咸平,突然收到了来自香港齐伯礼律师行的一封律师函,律师函是受顾雏军委托寄出的。信中称:郎咸平在复旦大学的演讲经《东方早报》、《香港商报》和新浪网的文章对顾雏军造成了诽谤,而且新浪网站和香港商报的评论攻击了顾个人的品格、名誉和人格。
  顾雏军通过律师函向郎咸平提出,第一,郎咸平需要详细书面说明,有关媒体的报道是否正确地记录了自己的演讲。第二,如果媒体没有正确地记录演讲内容,那么郎咸平需要做以下事情:就是要求《东方早报》、《香港商报》和有关网站拿掉该文,并发表更正以及道歉,还要提供这些行动的证据给顾雏军。第三,给顾雏军一份他的演讲稿件。律师函同时要求,郎咸平在8月16Et以前完成第一和第三项要求,在8月1713以前完成第二项要求。如不执行,顾雏军将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包括法律程序以保护他的名声,而不会再通知郎咸平。
  郎咸平称,“这是我2001年进入内地以来第一次受到威胁!”他绝不妥协。他形容当时最大的想法就是,“学术尊严坚决不容践踏!”“学术研究的结果,不能让任何形式的威胁所左右。”
  郎咸平的逻辑是这样的:他的演讲根源于他的学术研究,而他的研究完全是基于格林柯尔以及顾雏军所拥有的公司所公开披露的资料,并经过严谨的学术推论而得到的结果,是学术性研究论文。“学术论文的最重要意义在于根据实际数据说话,因此根本不存在攻击个人的问题,这是极为简单的道理。”收到律师函后,郎咸平很快做了决定,上北京,开新闻发布会。
  8月15曰,郎教授的秘书通知各个媒体记者前来参加郎咸平的记者会,准备公开这份带着“威胁”的律师函以及他的公开回应。8月16日,在东方广场长江商学院的一间会议室内,面对数十家媒体,郎咸平又做了公开演讲,并且与顾雏军通过律师提出的3点要求针锋相对地做了3点回应:
  第一,会充分尊重媒体的知情权与报道权,媒体只要对任何人的演讲有着最大程度的理解并公正地报道,就是负责任的报道。因此,不会要求媒体向顾雏军作任何形式的道歉。第二,不会向顾雏军披露演讲稿件,请顾雏军有空的时候自己去找。第三,本人不接受这份律师函所表达的顾雏军那种“践踏学术尊严与自由”的口吻。
  “我绝对不会接受企业家,通过任何方式以威胁的口吻践踏以保护国有资产和中小股民利益为本的学术尊严,这一点是我今生奋斗的目标,不惜任何代价,我绝对会坚持到底。”直到2005年元月本书截稿为止,郎咸平仍然这样对我强调他这个基本的信念。
  8月17日,大量的日报和网站都刊载了郎咸平的这次愤怒宣言。8月17日下午4时,顾雏军正式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诉讼状,以个人名义指控郎咸平对其构成了“诽谤罪”。香港法院也正式受理此案,案件号为“HCAl9130F2004”。
  郎顾交锋,自此正式展开,并且延续到2005年的今天未见分晓。值得指出的是,虽然事件被称为“郎顾之争”,后来又改称“郎顾公案”,但是,顾雏军一直是没有公开回应,更多的是经济学界的人在反驳乃至攻击郎咸平。
  8月1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公开反驳郎咸平,说他跟郎咸平的分歧是根本性的,指出郎咸平所痛斥的国企改革并非只是经济学家“拍脑瓜”的结果,而是“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国企产权改革方向不容否定。
  两天后,《经济学家茶座》出版4周年读者见面会在北京图书大厦一楼举行,经济学家何帆、赵晓、卢周来等与读者茶聊。期间被记者问到为何集体失语,在场的赵晓作出的回应是:“郎咸平对海尔、格林柯尔集团的分析报告,都是首先对媒体公开的,事先并没有问过我们这些同行的意见。
  郎咸平对格林柯尔集团的分析报告是花了3个月的时间完成的。我们当然也不可能在一两天之内对这份报告作出评议。
  同时,汪康懋和张军对郎咸平进行了强烈的驳斥。汪康懋言称“学者不能把企业家作为敌人!郎咸平的做法显然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是有失偏颇的”。张军则称,郎咸平做的是一种“案例分析”,是在有限的数据基础上作分析、推测,从而提出猜测和假说。“这种事情需要研究者进一步深入企业内部去论证。”。他批评郎咸平并未真正深入企业,因此,研究的结论不够成熟,还停留在猜测层面,不应该“急于求成”地公诸于众,认为郎咸平这类研究,应该隐去企业名字发表为好。
  8月24日,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张维迎作为产权改革的极力倡导者,在接受《经济观察报》和《证券市场周刊》联合采访时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或者说国退民进和民营化的过程,是二十多年的改革中不断摸索出的一条道路。这不是最初任何一个人的精心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被逼出来的。我们一定要善待那些曾经为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优秀的人。言下之意是,我们要善待“企业家”。
  上述的这些反对之声来自“部分经济学家”,更多的人在此时保持沉默,面对媒体,郎咸平在一次和北京某报记者闲聊时候不由感叹:“到现在郎咸平惟一遗憾的是,整个经济学界还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公开支持郎咸平。郎咸平不希望自己孤军奋战。”结果,记者把这句话作为新闻的主标题刊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开始表态发言。这样的话,这场本来还很清楚的郎咸平对数名经济学家的交锋,就因为这个偶然的细节而被进一步引发出焦点和头绪繁多的国企产权改革大辩论。
  公开支持郎咸平的五位经济学家,在8月28日才集体现身。但是一位北京的青年经济学者在8月20日,就对我表示郎咸平的做法是有价值的,“争论也好,官司也好,郎咸平都用他自己的方式应对。”“以他的背景和研究实力来说,他绝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有一套言之成理的东西。”
  第三阶段:升级为国企产权改革大辩论8月24日下午一点半,我来到香港中文大学的郎咸平办公室。郎咸平教授正和财务学系的两位同事,认真讨论着最近的国有资产改革模式,角度涉及银行、金融和信托责任。
  当天,一封署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下属某个单位的邵先生的邀请函通过郎咸平的秘书传真到了他手上。这个邀请函说,想在28日搞一个多名经济学家参加的讨论会,和郎咸平一起共话国企产权改革的话题。对于这个邀请郎咸平很兴奋,他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个真正学术讨论对话的机会。“你说那些经济学家,对着媒体骂我,人身攻击,到了学术讨论的场合,总不会继续如此,而是坐下来实实在在地讨论学术问题了吧。”他在5分钟之内,马上打电话给秘书,说答应这个安排,告诉对方我一定会准时出席。3点半,郎咸平教授驱车,和我一起由中文大学所在的沙田,开往市区的九龙。四点半,九龙半岛最南端的海逸酒店,9楼的凤凰卫视的休息室里面,郎咸平风风火火地一进门,也不寒暄,立即和采编人员谈起今天的节目。
  因为有一段时间郎咸平没有来凤凰卫视做节目,所以节目编导钟小姐和主持人曾小姐都很关心郎教授的近况,对于他引发的这场大辩论,她们同样非常关注。而且,钟小姐还委婉地问他,是否需要考虑温和一点的方式去发表意见。郎咸平教授大笑,然后将手一挥,说不需要考虑了,等会录影就是谈这个题目了。在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郎教授侃侃而谈,录影了两集,分成两天播出。于是,《警惕民企伙同国企合法吞并国有资产!》这个火药味道十足的专题,就这样出炉了。
展开
目录
前言
郎咸平如是说
对话朗咸平
第一章 国企产权改革大讨论的激情燃烧岁月
导读
第一阶段:三次重拳出击
第二阶段:郎顾交锋
第三阶段:升级为国企产权改革大辩论
第四阶段:政府决策
附文:中国产权改革历程的简单回顾

第二章 风暴之中的热点人物群像
导读
李东生: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有平常心
张瑞敏:这些质疑不管对错,对海尔都是一种提醒
顾雏军:中国企业家更想问的是我还有什么机会?
张维迎:没有好的老板不会有优秀的员工,没有好的主人也不会有好的保姆
秦晖:“公正至上,效率与公平皆在其中”

第三章 神态各异的经济学家群像
导读
崔之元:朗咸平是想让中国建立一个“好的”市场经济
李开发:经济学家至少与企业有五道坎
刘纪鹏:“郎咸平下手太狠”
张五常:怎样分配,以什么价格或准则分配是头痛的话题
陈志武:分析青岛啤酒这一案能告诉你什么呢?
赵晓:彻底的市场经济是无耻的
清议:企业家越是成功,就越应当听取别人的批判性意见
徐滇庆:我们只要打破垄断,我们方向就对了
附文:经济学家的非学术分类

第四章 光华长安大厦的争论
导读
8·28:集体亮相和整体交锋
反对现时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理由
制度一方针锋相对的回应
从郎顾之争到改革路径选择,朗咸平成为一个代表符号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郎氏阐述 产权改革期待理性回归
附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规则演进历程

第五章 郎咸平为什么受欢迎
导读
质疑TCL的10%
企业老总就是“保姆”
敌人是骂不倒的
批评不带任何偏见
上市公司应该允许批评
谁是“理论家”
郎咸平回应十一项批评
学者风格的简单生活
情牵内地的幽默中年
教授理财非强项:郎咸平的金钱观

第六章 被叫停的国企MBO
导读
MBO因何而生
2003年的MBO热潮
中国MBO的现金软肋
海外MBO是怎样炼成的
MBO,天堂地狱只差一线的危险游戏
严令禁止后的曲线MBO冲动
附文:国企总管李荣融真情流露谈产权改革

第七章 香港的两次出击.《谁制造了中移动的恶梦》
和“激辩十大投行”
导读
回到亚洲
炮轰券商操纵中移动股价
力敌十大国际投资银行
再战投资银行
附文:郎咸平谈美国监管的思路

第八章 接触内地和痛批德隆系
导读
“最好学的群体!”
与《新财富》合作震动股市
痛批德隆系
德隆的崩塌
附文:第一次专访郎咸平,“股市监管没有中庸之道!”

第九章 介入华晨仰融事件的始末
导读
仰融商请郎咸平参与处理华晨归属
权衡再三出任独立第三方
处理民企资产归属的BOT制度
无功而回退出华晨事件

第十章 国企和民企的郎氏理想图谱
导读
对民营企业有保留
国企问题不在所有制上
从不怕被起诉
国企民企的理想格局
狠批国企的多元化

第十一章 美国的学术生涯
导读
发表论文数和论文被引用数的双第一
中港合聘的讲座教授是怎样炼成的
美式学术训练终生收益
对青年学者的忠告

第十二章 “我是这样做内地研究的”
导读
拒绝被神化.“我只坚持做一个真正的学者”
“深入案例超过50个”
培育学生数千人
案例研究有科学方法
内地不成功的合作经验
回复陈志武、徐滇庆谈研究

第十三章 中国应该学习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导读
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司治理重责
经济问题也是道德问题
美国模式仍然充满活力
亚洲家族式企业泛滥
附文:中文大学同事谈郎咸平

第十四章 新法治主义的强国理念
导读
任何评论都要受到社会检验
民营化与自由经济的局限
保护国有产权才能保护私人产权
职业经理人市场是关键
英国产权改革“三步曲”
中国产权改革的解决方案
建立以民为本的精英政府
法治是强国必由之路
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
超越市场原教旨主义

第十五章 风暴还没有平息
导读
民营企业们的维护宣言
高管大面积落马的启示
风暴袭向企业内部人控制
附文:郎顾均否认有私下交易

第十六章 郎咸平学术案例全解读
导读
六大香港地产公司的案例研究
《思维》案例研究解读
《科幻》案例研究解读
中国家电零售连锁企业案例研究
外国零售业案例研究
跨国零售企业在华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汽车业案例分析
MBO案例研究

第十七章 郎咸平学术总结
郎咸平学术成就介绍
财务学的主流研究
郎咸平的重要论文
郎咸平部分重要论文概要
后记
追问郎咸平
郎咸平简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