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四大家族秘闻:最新图文珍藏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306627
  • 作      者:
    陈风编著
  • 出 版 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编辑推荐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家族,它们对民国的历史和国民党的命运曾有着重大的影响。蒋氏家族——熟谙争权、专政,精于护权、传权的政教家族;宋氏家族——倚重钱权结合、横跨政经界的显赫家族;孔氏家族——诡于玩钱、热衷抓钱,最奢侈的豪门家族;陈氏家族——惯于玩人、沉迷于拉帮结党的衰败家族。本书为你解密四大家族的秘闻。
展开
内容介绍
  民国时期的“四行”即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二局”即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自1923年中央银行建立至1935年“四行二局”全部建成,四大家族不用投资一文,完成对金融的独占。马寅初释“官僚资本”为“靠做官发财的人所得的资本”,四大家族就是这样的“利用公权发财”的资本家族……
  毛泽东:“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他们当权的二十年中,已经集中了价值一百万万至二百万万美元的巨大财产,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马寅初:“几位大官,乘国家之危急,挟政治上之势力,勾结一家或几家大银行,大做其生意,或大买其外汇。其做生意之时以统制贸易为名,以大发其财为实,故所谓统制者是一种公私不分之统制。”
  千家驹:“至于蒋宋孔陈,在他们窃取反革命政权之前,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蒋介石虽出身盐商家庭,但到了蒋介石已经破了产,他不过是上海滩上一个三等流氓,做交易所投机混日子,后来交易所失败了,才跑到广东投革命的机去。孔祥熙是山西一个土财主,薄有产业,也够不上说大资产阶级。宋子文与陈氏兄弟,据说都做过交易所生意,但也够不上称资产阶级,更不用说垄断资产阶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蒋氏家族
  第一章 蒋氏家世
  1.溪口小镇上的盐铺之家
  蒋介石的祖先虽然有追溯到周代的说法,但是,蒋介石的祖先是在元朝末年定居奉化溪口的。溪口蒋氏宗谱中的第一世太公,是唐末迁来四明(即宁波)的蒋氏始祖蒋光。蒋光生有2子,长子蒋宗祥,次子蒋宗霸。溪口蒋氏是蒋宗霸一支发展而来。宗霸,字必大,信佛,常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所以族人尊他为摩诃太公。宗霸初在小盘山筑室静修。后来,迁居到奉化三岭,死后埋葬在天童寺旁的小盘山上。宗霸的13代孙子蒋仁杰把蒋家迁到了奉化溪口,一直传到蒋介石。
  蒋介石的曾祖父叫蒋祁增,字怀盛,一直住在奉化溪口。从宁波蒋氏算起,蒋祁增是蒋光的25代孙。从奉化溪口蒋氏算起,蒋祁增是蒋仁杰的12代孙。蒋祁增生有3个儿子。长子叫斯生,二儿子叫斯水,老三叫斯千。蒋祁增把三子按夏、商、周的名分为3房。长子斯生为夏房,斯水为商房,老三斯千为周房。斯生生有1个儿子,名叫肇余。斯水没有儿子。老三斯千生有2个儿子:长子叫肇海,因为商房无子,过继给了斯水;第二个儿子名叫肇聪,他就是蒋介石的父亲。
  因此,蒋介石的祖父应是蒋斯千。
  蒋斯千承继父业,在溪口镇上开设了一家以经营盐、酒、米、石灰等货的商店,名号为“玉泰盐铺”。当时。盐的买卖受官府控制,蒋斯千的盐铺是溪口镇上惟一的“官盐专卖”店,店堂内挂有“官盐”招牌,盐是从宁波府批发来的。1861年至1862年,太平军曾一度攻占宁波府及附近各县,溪口商业曾一蹶不振,  “玉泰盐铺”也暂时停业。一年后,“玉泰盐铺”随太平军撤退又继续复业了。
  但是,这时蒋斯千已进入知天命的年龄,感到自己力不从心,加上做好生意不容易,于是,就把盐铺交给年富力强的儿子肇聪经营。蒋斯千把店交给儿子肇聪后,一方面诵经念佛,怡养天年,另一方面,凭着自己懂点草药医术,有空入山采点草药,给乡亲们治治病,备受乡亲们的崇敬。蒋斯千享年81岁,直到1894年才去世。
  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生于1842年,字肃庵,小名明火。由于父亲经营盐铺,家境富裕,他小时候念过书,后来又在国学当过学生,知书识字。能说会道。在父亲的影响下,又精通生意经。自从父亲手中接过“玉泰盐铺”后,蒋肇聪苦心经营,把店务搞得很有生气。店面扩大成了3间,店后又建起了作坊,仅资本就有两三千银元。店内请有经理、账房,又招收五六个伙计和学徒。作坊工人视生产情况,招收一些临时工,从事砻米、做酒和搬运等事情。
  蒋肇聪因为读过书,能说善辩,被乡民推荐管理庙社、公堂之事,他也经常为乡里发生的纠纷充当讼师,为乡民们排解纠纷。因此,在溪口,蒋肇聪不仅生意兴隆,而且在乡民中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
  蒋肇聪曾相继娶过三个妻子。初娶徐氏为妻,生有一男一女。儿子叫瑞生,也叫介卿;女儿名叫瑞春。徐氏病故后,他续娶肖皇庙孙氏为继室。但是,孙氏不到三年也病故,没有生育子女。之后,蒋肇聪又娶葛竹王氏为继室,生有二子二女,长子名瑞元,即蒋介石;次子名瑞青;长女名瑞莲;次女名瑞菊。1895年7月5日,蒋肇聪在溪口去世,享年54岁。蒋肇聪死后,与亡妻徐氏、孙氏合葬于溪口镇北的姚坑山。这时。蒋介石年仅8岁。
  蒋介石出生后,由于蒋肇聪生意繁忙,很少有时间顾及孩子,主要靠母亲管教,蒋介石经常跟祖父在一起。蒋肇聪去世时,蒋介石还是个孩子,因此蒋介石与蒋肇聪虽有父子关系,但父子之情并不很深。蒋介石成年后,每逢清明或过年还乡,从父子缘分上是不会忘记父亲的,都要上坟扫幕和祭祖,但在公开言论中却很少提起父亲。
  但是,据此,有传说蒋肇聪不是蒋介石的亲生父亲,那是一种无据之谈。
  2.亲娘王采玉
  蒋介石的生母王采玉,奉化县葛竹村人,生于1863年。她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在扶养、教育蒋介石上也含辛茹苦,费尽了心思。蒋介石与母亲的感情很深,一直对母亲很孝顺。蒋母娘家葛竹村。离溪口镇只有28公里。王家在葛竹村也是一个大族。
  蒋母王采玉的祖父王毓庆,是葛竹王三房王永全的第16代孙,官拜清朝的迪功郎,家庭经济比较富裕。王毓庆生有三子三女。长子王有则,次子王有模,幼子王有金。因家境尚好,小时,他们都能读书,因此3个儿子都是国学学生,但是都没有取得过任何功名。
  王采玉的父亲是王有则。王有则先后娶过两房妻子。元配妻子是嵊县欢潭姚氏,生有3个儿子:贤侯、贤宰、贤达。元配姚氏去世后。王有则又续娶妻室,也是嵊县人,姓姚。续室生有二男一女;老大是女儿,即蒋母王采玉;老二为儿子,名叫王贤钜;老三也是男儿。取名为贤裕。
  王采玉小时候,王家经济还不错,因此,她虽为女子,却也读了一点诗书,懂得一点文墨。但是,在当时,女子学习针线女红还是主要的正经事,所以,王采玉跟着母亲学习过针线女红。并且活计尚还很精。王采玉稍长大后,因为父亲不事生产。家道开始中落,生活开始拮据。王采玉就帮助母亲纺纱织布、针绣缝纫,以补家用。王有则有一个本家,雇了一个长工,是位俞姓青年,家住在离葛竹只有20里地的曹家田。姓俞的父母很早就死了,但是他生性质朴,身强力壮,手脚勤快,在葛竹当了几年长工,手里积了一笔钱,准备作娶妻之用。当姓俞的托东家为自己做媒时,东家看到他本分勤快,同意做媒,随即找到了本家王有则,想把王有则的女儿王采玉嫁给俞某。王有则听说俞俭朴能干,虽然是个长工,但自家经济也不富,感到女儿嫁给他也不会太差,于是征求女儿意见。这样,王采玉由父母做主,在18岁时,就嫁给俞姓的青年了。
  俞姓的娶亲后,租田耕种,夫妻相处尚好。俞虽然俭朴勤快,但性情比较急躁,常常因一些家庭琐事对王采玉发脾气。王采玉对此极力忍耐,实在忍不住了,就回娘家向父母诉说。但是,经过父母对女儿的规劝和对女婿的教育,俞也逐渐克服了脾气急躁的毛病。这样夫妻相处就和睦了。第二年春天,王采玉生了一个儿子。但是数月后,孩子突然得了急病,由于没有及时医治,孩子死了。到了这年秋天,曹家田一带流行霍乱,王采玉丈夫俞某在时疫中也死了。
  子天夫亡,王采玉十分悲伤。这时,邻居说她“面有克夫克子之相”。乡邻的冷言闲语,使王采玉精神上更受刺激。谁知祸不单行,王采玉还在子天夫亡的悲痛之中,父亲也染病身亡。父亲去世后,由于父亲前妻所生的三个哥哥,一个早死,两个已成家分居,家里只有母亲和两个弟弟,大弟14岁,小弟10岁,还正在读书,一家生活陷入了困境。王采玉感到丈夫在曹家田也没有什么家产,村里人言可畏,不如回娘家与母弟共度岁月。于是就搬回了葛竹。
  王采玉和母亲两个寡妇耕种着几亩田产,平时还纺纱织布,绣花缝衣。挣一点钱,过着艰苦的生活。
  但是,寡妇门前是非多。王采玉在葛竹为了家庭生计,东奔西忙,不久,便招来了一些闲言闲语,她感到前景凄惨,于是,又萌发了遁入空门的念头。这时正好葛竹附近的金竹庵老尼病死了,王采玉主动向族里首事提出自己到在金竹庵去为尼。首事很同情她的不幸遭遇,答应了她的要求。
  但是,王采玉母亲感到女儿年纪还轻,不应在庵为尼,可是,看到女儿态度坚决,也就不再阻拦,但不许女儿剃发。王采玉入庵后,手脚勤快,把庵堂内外整理得非常清洁,田产管理也很得法。这样,虽然粗茶淡饭,日子却也过得去了。
  时光匆匆,这样又过了两年。一天,一个相面先生路过小庵,进庵讨茶喝,看见了王采玉,说:  “据你的面相,日后可生贵子,晚年将光耀无比,听我的奉劝,趁年纪还轻,早些嫁人。”相面先生的话虽是江湖之言,但是,在王采玉冷寂的心中,却点起了一把希望之火。
  事也凑巧,这时,溪口玉泰盐铺老板蒋肇聪续妻孙氏病故,元配所生的儿女都还很小,家中缺人照料。店内的账房王贤东十分同情东家,想给东家再找一房妻子来照料这个家。
  王贤东是葛竹村人,又是王采玉的堂兄,心想自己堂妹守寡在金竹庵,不知堂妹有无再嫁之意,如果堂妹愿再嫁,那么嫁给东家也是合适不过了。于是,王贤东特地向东家请了几天假,借故回了家。
  他先到金竹庵找堂妹,试探堂妹有无再嫁之意。
  王采玉听过相面先生的话,已心有所动,这回堂兄再来探问再嫁之事,心里更不平静。王贤东觉得堂妹有再嫁之意,于是,到村里去见堂妹的母亲姚氏。进村时,他恰好遇见王采玉的嫡亲堂兄王贤甲,他在王采玉丧夫回娘家后,曾屡次规劝其改嫁,对采玉到金竹庵为尼一直持反对意见。听了王贤东回村的用意,感到此事很好。
  因为王贤甲除了在家种田外,还兼营一些竹木柴炭生意,在向宁波运货时,经常过往溪口,有时还在玉泰盐铺借宿,与蒋肇聪曾经还有过一些交往。于是,他认为堂妹能嫁给蒋肇聪是一门合适的婚姻。因此,王贤甲和王贤东一起去见堂伯母姚氏,以促成这事。
  姚氏当初同意女儿迸庵修行不同意女儿剃发。本来就为女儿留了日后改嫁的后路。现在,经两个堂侄儿一说,心里很高兴,同意劝说女儿改嫁。母女合商后,经王贤东牵线,于是1886年6月,23岁的王采玉便嫁给了溪口玉泰盐铺的老板蒋肇聪为继室。
  王采玉为人温和朴实,知书达理,手脚勤快,进了蒋门之后,她勤俭持家,协助丈夫把玉泰盐铺治理得井井有条;对年迈信佛的公公细心侍奉,十分孝敬;对丈夫前妻留下的两个年幼子女都很亲昵;对店内伙计、帮工非常照顾;对左右邻居十分有礼,相处和睦。因此,王采玉到蒋家不久,蒋家老少、伙计帮工、左邻右舍都十分敬重她,夫妻感情也很好。
  时间不长,王采玉就有了身孕,第二年秋天。即1887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公历10月31日),王采玉在玉泰盐铺的后屋楼上,生下一个儿子,接生婆是蒋肇聪的堂弟蒋肇富之妻。公公按照孙辈字序。给新孙子取名“瑞元”,这就是蒋介石。
  此后,王采玉又为蒋家相继生下二女一男;1890年生一女,名瑞莲;1892年生一女,名瑞菊;1894年生一子,名瑞青。
  王采玉到蒋家后,虽然人缘很好,但是,也遭受到一系列的不幸。
  1888年,邻居半夜失火,火势蔓延到蒋家,将玉泰盐铺烧了个精光,一家老小只好搬到祖传的3间老屋去居住。在蒋家,王采玉与公公都信佛,王采玉手脚勤快,家里店里的事安排得有条不紊,对公公又百般孝顺。因此公媳关系很融洽。但时间不长,公公患病不起,1894年,公公因病故世,享年81岁。公公的去世,使王采玉失去了一位知心亲人。
  第二年,溪口发生瘟疫,蒋肇聪也染上了病,经医生诊治无效,抛下了店务和妻子儿女,命归黄泉。
  丈夫去世后,前妻之子蒋介卿为了店务,常常与继母王采玉发生矛盾和口角,表现出不敬之举,最后闹着要分家。王采玉孀居守寡,亲生子女都还很小,又要支撑蒋家一家的生活,因此无意与介卿争执,同意分家。
  按照农村族里习惯,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产业,蒋介卿是蒋肇聪的长子,于是,独自继承了父亲的玉泰盐铺的产业,而王采玉和自己的子女,只分到了祖传的3间老屋、30亩耕田和一片竹山。从此孤儿寡母依靠这些遗产,维持生计,培育子女。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丈夫去世、介卿分家后的4年间,王采玉的女儿瑞菊、儿子瑞青相继因病夭折,这给王采玉带来了沉重的精神打击。但王采玉不仅是位勤劳的妇女,也是一位坚强的母亲,她在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面前,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她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蒋介石在自己苦心培育下。将来能成大器。
  尽管蒋介石小时候很顽皮,但母亲王采玉望儿成器的决心很大。在家里,对儿子谆谆教导,既严厉,又耐心。为了儿子将来能成器,6岁时,她就送儿子进家塾读书,以后哪儿有好老师,她就将儿子送去受教,因此,蒋介石小时候就学完了四书五经,而且先后在县城的两所中学堂接受新知识的教育。
  王采玉为了使儿子安心学习,家务有人分劳,早日抱孙。精心为儿子物色了一门亲事。在儿子15岁时,她把奉化岩头村长丰南货店老板毛鼎和的女儿、19岁的毛福梅娶来做了儿子的妻子。这就是蒋介石元配结发妻子。
  由于王采玉家孤儿寡母、势薄力单,里中在摊派田赋时,与征收田赋的庄书相勾结,给王采玉多派田赋。王采玉与儿子蒋介石据理力争,差役就把蒋介石关押在县里,不交田赋不放人。王采玉为了使儿子尽快释放,忍辱交了田赋。为此,王采玉更希望儿子能发愤上进,将来能作一番事业,出人头地,为自己扬眉吐气。因此。在有志之士纷纷出国留学的形势下,当蒋介石决心出洋学军事时,她虽然舍不得儿子远离家乡,但是千方百计为儿子筹措钱款,整理行装,支持儿子出洋留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蒋介石从日本回上海参加革命。并受指派到杭州组织敢死团,进攻巡抚衙门。当王采玉收到蒋介石写来的诀别信后,虽然内心忧痛,但她认为没有牺牲的精神。不会有革命的胜利和成功,也不可能出人头地。因此,立即派店里的伙计王贤东的侄儿王良赶到杭州传达自己的心意,慰勉儿子:“不必在家事为念。”鼓励儿子勇敢参加战斗。
  母亲的慰勉,使蒋介石深受鼓舞,率领敢死团取得光复杭州的胜利。
  在国民革命的风雨中,蒋介石遭到了北洋军阀统治的政府的通缉,曾几次回家乡匿避,家中不时遭到搜查,许多族人亲友担心自己受株连,纷纷责怪蒋介石,并且断绝与蒋家的往来。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蒋氏家族
第一章  蒋氏家世
  1.溪口小镇上的盐铺之家
2.亲娘王采玉
3.同胞手足
第二章  蒋介石
1.倔强顽皮
2.孜孜求学
3.投身革命
4.反共争权
5.参领抗战
6.内战溃败
7.孤岛遗梦
第三章  蒋介石的女人们
1.元配夫人:毛福梅
2.红颜侧室:姚冶诚、陈洁如
3.政治伴侣:宋美龄
4.露水情人:东瀛女子和陈颖
第四章  蒋家王朝的续篇:蒋经国和他的时代
1.父母的宠儿
2.父子成仇
3.政坛像雨像雾又像风
4.青云直上
5.“蒋经国时代”
第五章  从“总统”的儿子到“总统”的弟弟
1.经儿聪明,纬儿可爱
2.起落
3.“总统”的弟弟
第六章  蒋家新生代
1.“不幸”中之“万幸”:蒋孝文
2.“第一家庭”的“甜心”
3.政坛“异数”:蒋孝武
4.呼风唤雨在商海:蒋孝勇
5.古典童话的现代翻版:章孝严、章孝慈
6.走出余荫:蒋纬国的儿子蒋孝刚
7.第四代的佼佼者:蒋友梅
第二篇  宋氏家族
第一章  “没有加冕的王朝”领袖:宋嘉树
1.文昌,宋氏家族的源头
2.逃跑的宋嘉树
3.独立成长
4.圣三一学院的惟一外国学生
5.“不中不西”的人回来了
6.筑成了家
7.革命的理财人
第二章  宋家子女,赴美留学
1.宋家姐妹的带头羊
2.文静的二姑娘:宋庆龄
3.调皮的老幺:宋美龄
第三章  孙中山、孔祥熙成为连襟
1.孙中山向宋蔼龄求爱
2.宋嘉树选中孔祥熙
3.宋庆龄从窗户逃出家
4.孔祥熙与孙中山
5.盛家瞧不起宋子文
6.理财初露锋芒
第四章  蒋宋联姻:“英雄”与美人的神话
1.初恋情人刘纪文
2.“一见钟情”
3.联姻
4.宋子文也沾了光
第五章  宋家的分裂
1.十年夫妻,十年征程
2.和宋家决裂
3.中国的“圣女贞德”
4.西安事变中的宋家
第六章  钱与权结合:横跨政经界的显赫家族
1.四次辞职
2.一生六次遭刺杀
3.两朝“国舅”,大发横财
4.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富甲于天下
5.宋蔼龄的精悍、好强
第七章  殷殷手足情
1.抗战,成为宋氏同胞的共同点
2.短暂的“蜜月”
第八章  阳关道与独木桥
1.姐弟分手
2.“孔家店”遭查封
3.窝囊外交
4.“国舅”下马
第九章  树倒狲猢散
1.战犯名单上有丈夫、姐夫、哥哥,还有自己
2.宋庆龄在天亮前后
3.此争何时了,此恨何日休
4.奈何,跨不过政治沟坎的手足情
第三篇  孔氏家族
第一章  孔家旧闻
1.迁入太谷
2.孔家兴业
3.孔圣人75代裔孙——孔祥熙
4.在教会医院治病
第二章  孔子的后裔,成了洋人的宠儿
1.人洋校,信洋教
2.洋教士的宠儿吓坏了洋人
3.谋刺慈禧
4.遭义和团通缉
5.赴美留学
6.在美国
第三章  太谷风云
1.孔家后裔办洋学平步青云
2.君子爱财
3.民军“司令”:革命无战功
4.梅开二度
第四章  初涉政坛
1.跻身政界
2.两位连襟
第五章  官运与财运
1.蒋介石的橡皮图章
2.14天的代理行政院长
第六章  走向颠峰
1.战时聚财,跃居四大家族首富
2.吞并华西公司
3.孔家聚财之谜
第七章  豪门的衰落
1.鲸吞美金公债
2.马老怒斥孔祥熙
3.日落西山
4.客死他乡
第八章  孔氏下一代
1.孔大小姐婚恋风波
2.孔令侃
3.“小男生”孔二小姐
4.孔令杰
第四篇  陈氏家族
第一章  吴兴望族
1.陈氏探源
2.陈其业揭秘
3.蒋介石恩师:二叔陈其美传奇
4.弃武从商的三叔:陈其采
第二章  祖上余荫
1.求学
2.少年陈立夫
3.结识蒋介石
4.兄弟殊途
5.异途同归
第三章  蒋家天下陈家党
1.“果夫有办法”
2.染血的乌纱
3.党权大战
4.“功高震主”
第四章  特务魁首“CC”灵魂
1.中央俱乐部的成立
2.组建“中统”
3.兄弟合办“青白团”与“同志会”
第五章  插手金融成巨子
1.问鼎农行
2.合作金库
3.中饱私囊
第六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
1.与毛泽东论战
2.二陈失宠
第七章  自我放逐
1.兄弟散场
2.客居异国
3.壮心不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