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1223017
  • 作      者:
    (英)P.J.马歇尔(P.J.Marshall)主编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编辑推荐
  《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揭示了现代社会的许多重要特征,其与大英帝国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艺术、语言、文化及民族蕴育等,以及包括一些备受世人争议的各种问题。堪称英国史中改朝换代的一部巨著,在英国历史著作中具有无可匹敌的地位。 作为英国史方面最权威的学术著作,《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涵盖了从美利坚革命到20世纪末英帝国没落的各个时期。《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评价了英帝国的影响,既为了英帝国统治的人民,也为了大不列颠人民自己。 ·简介:大英帝国塑造世界 ·18世纪末的大英帝国 ·日益扩张的帝国 ·受到威胁的帝国 ·风雨飘摇的帝国 ·殖民地是更穷还是更富? ·权力、权威和自由 ·帝国精神文明之面面观 ·帝国的城镇 ·英国移民与新的归属 ·艺术与帝国 ·帝国之英国 ·澳大利亚 ·非洲 ·评英国对印度的统治 ·结束语:对帝国的回顾。
展开
作者简介
  P.J.马歇尔,全球英国史最负盛名的专家,伦敦皇家学院的历史学荣誉教授。1959-1993年,他在此执教英国历史学,马歇尔出生于印度加尔为衣。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目前是英国研究院的研究员,其公开的著作甚多,包括《瓦伦·哈斯汀的控诉》、《印度教之英国揭密》、《东印度财富》以及《孟加拉·英国之前哨》。马歇尔教授还是埃德蒙得·伯克《写作与演讲》一书的副编辑。
展开
内容介绍
  直至二战以及之后,大不列颠都是一个版图巨大的帝国。对于英帝国的过去,现代文明的态度要么是对英帝国势力的怀旧,要么是对权力滥用的憎恶。《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摒弃两者,旨在提供一种对于大英帝国历史全新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对于人们正确评价当代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书更是配有大量首次与读者见面的精美的珍贵图片,11位顶级专家为本书撰稿。其全面回顾了英帝国在北美、印度、非洲、澳大利亚和加勒比海的殖民经历,以及英帝国对大不列颠自身的影响。本书侧重于介绍社会及文化历史,包括奴隶制度、贸易、宗教、艺术、交通和思想演变。大不列颠如何统治他们的帝国?谁从帝国得到了经济利益?谁又因此受到损失?广大读者都将在这部堪称惟一全方位披露英帝国史料的著作中得到答案。
  ·直接、负责地解决世人争议话题
  ·英帝国领土的历史浓缩,以及更为细致的解剖
  ·关键方面珍贵的特殊附文
  ·精美插图;权威、通俗的文字
  “权威、丰富、透彻,每个希望了解英帝国历史的人都不可错过的伟大著作,它在整个世界国家史方面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经典。”
  
  全世界都企盼着能够重新评价英帝国历史和作用。这正是《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的初衷:把近年来史学家的发现毫无保留地呈现给广大读者。
  对于想深入了解英帝国基本情况和背景的读者,这部恢宏的巨著包括了英帝国历年的发展及历史影响,同时从多方面创新性地解释了英帝国在所触及的地区的影响。《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揭示了现代社会的许多重要特征,其与大英帝国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艺术、语言、文化及民族蕴育等,以及包括一些备受世人争议的各种问题。堪称英国史中改朝换代的一部巨著,在英国历史著作中具有无可匹敌的地位。
  作为英国史方面最权威的学术著作,《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涵盖了从美利坚革命到20世纪末英帝国没落的各个时期。本书评价了英帝国的影响,既为了英帝国统治的人民,也为了大不列颠人民自己。
  ·简介:大英帝国塑造世界
  ·18世纪末的大英帝国
  ·日益扩张的帝国
  ·受到威胁的帝国
  ·风雨飘摇的帝国
  ·殖民地是更穷还是更富?
  ·权力、权威和自由
  ·帝国精神文明之面面观
  ·帝国的城镇
  ·英国移民与新的归属
  ·艺术与帝国
  ·帝国之英国
  ·澳大利亚
  ·非洲
  ·评英国对印度的统治
  ·结束语:对帝国的回顾
展开
精彩书评
  序言
  大英帝国塑造的世界
  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人统治着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它覆盖了北美洲的大部分、加勒比海广大地区、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大片土地、整个印度次大陆和澳大拉西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甚至曾一度控制着中东的大部分地区。
  大英帝国对现代世界的形成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大多数欧洲以外的国家的诞生都归因于帝国,特别是大英帝国。英国人用征服的手段和分治条约为这些国家划定边界。在大英帝国内,人们进行大规模流动,决定了许多国家的民族构成。一旦本地的民族被迫离开家园,是英国治下的英国人履行责任,移居北美和澳大拉西亚,确保那里的社会具有非常明显的欧洲特征。英国人还是主要的奴隶贩子,他们把大约1100万非洲人贩运到美洲做奴隶。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被英国人卖到了英国自己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殖民地。目前这个地区的人口主要是那次强迫迁徙的结果:19世纪中期,大量的印度人和中国人去英国统治的殖民地做苦力。他们的后代构成
  了圭亚那、特立尼达、斐济、毛里求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许多国家的
  大部分人口。
  英国人通过他们的帝国,传播他们的制度、文化和语言。的确,当今世界之国家无一不可以视为英国过去或现在的翻版。这些国家在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是,被一个帝国政权占领很可能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外部影响,尤其是被英国这样的帝国占领。在它的大部分历史中,英国对它的价值观和制度非常自信。在不同的程度上英国对全世界的影响表现在政体、宗教信仰、教育模式、市镇布局、文化口味、体育和消遣娱乐等方面。英语被称为当代社会一种全球性的语言,毫无疑问部分地反映了美国的实力。但是,美国作为一个英语国家当然是大英帝国造成的,许多其他国家也毫不例外。
  大英帝国不仅改变了人们,而且改变了他们生存的土地。耕作、采矿和制造新方式都意味着人们以新方法利用土地,改变其资源。有时候环境变化迅猛异常,广阔的大草原变成耕地,以前森林茂密的岛屿变成甘蔗种植园。始于殖民时期的其他变化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只是在现代社会才变得明显起来,人们充分利用土地及其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
  当代世界贫富悬殊。帝国遗留下的影响是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因素,不过要把它解释清楚确非易事。脱离帝国的一些国家富有,而另一些贫穷。这是否简要说明,无论英国人以前在这些国家有无作为,一些国家拥有土地、人口和资源等有利条件,因此其经济发展成为可能,而其他一些国家没有这些有利条件因而贫穷落后呢?抑或意味着英帝国统治的不同经历,比方说,使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白人移民社区能够改善他们的境况而使亚洲人和非洲人贫困化?这些问题的答案比较复杂。像文化演变一样,经济变革涉及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殖民地经济是殖民地人民勤劳进取以及英国人干预的产物。
  总的来说,大英帝国的历史就是研究英国人与其他人民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英国人对这些人的“影响”。相互作用理论认为,英国人曾经统治的民族不仅仅是英国人给他们带来恩惠或不幸的“土著居民”。在殖民统治之前,亚洲、非洲、美猓肪哂兄匾恼我庖濉R恍├费Ъ疑踔谅奂啊疤返酃饕濉保庵赋鲎市藿ㄌ返哪芰κ沟酃α吭诤艽蟪听如,奴隶制的历史是奴隶们怎样发展他们自己的文化、反抗他们的主人的历史,也是他们遭受压迫的历史。
  ……
展开
精彩书摘
  1857年印度大起义
  1857年,英国对印度北部人口密集的广大地区的统治崩溃了。为了恢复统治,  英国人进行了殊死的战斗。然而,对这次大起义的解释大都很笼统,  不能令人满意。许多印度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拿起武器反抗英国人。一方面,相当数量的人实际上为英国人而战,  而大多数人显然保持服从。因此,解释必须集中在那些实际上反叛的人的动机上。
  孟加拉军队的士兵是这次起义的中心人物。这些士兵是农民出身,  主要是从印度北部的某些地区招募而来。但是他们为自己的地位感到自豪,  因为这比农业劳工的地位高得多。在孟加拉军队中服役主要是代代相传,  因此经过多年以后就成了一种非常受尊敬和享有特权的职业。到1857年,由于英国人制定了新的服役条件,许多士兵觉得他们的特权和地位受到了威胁。子弹上明显涂着仪式上不洁净的动物油脂问题激起了反抗,这种反抗迅速蔓延到整个孟加拉军队。
  1857年,印度士兵控制了印度北部大部分城市。一部分城市居民也加入到这些士兵中来;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农民纷纷响应。总的来说,农村暴动只限于军事起义的地区,但是即使在这些地区情况也千差万别,动机各有不同。在有些地方,心怀不满的地主和以前的统治者由于在英国的统治下失去了他们显赫的地位,率领追随者参加起义,并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那那·萨依布当时就是这样的人;英国人认为,屠杀坎普尔的英国俘虏以及妇女,他难辞其咎。)在被英国并吞仅一年的阿瓦德省,新的英国行政机关激起普遍的恐慌和怨恨,遭到人们的广泛反对,尤其是那些与起义士兵有家庭联系的农民。在英国统治时间比较长的地区,一些农民社区也发起暴动,尽管他们不一定是最贫穷的那些人。他们显然觉得英国人征税使他们不堪重负;或痛恨对立的农民社区获得的利益,如销售农作物或灌溉土地的新机会。
  这次起义显然不是一场。现代的”或。民族主义的。起义。但是如果把它视为对正在现代化的英国统治一种“传统的。反应,也会使人产生误解,即使起义者别无选择只得邀请旧的权威人士,特别是莫卧儿帝国皇帝的旧部来取代英国人。但是到1857年,英国统治没有半点现代的东西,特别是在起义爆发的地区。英国人组建了一支军队,然后对它失去了信心;他们还干预印度的平衡。起义士兵给了那些觉得自己受到侵害的人还击的机会。
  就人类的苦难而盲,这次起义的代价是巨大的。两个著名的城市德里和勒克瑙,  因战斗和获胜的英国人的洗劫而被荒废。在抗击英国人的农村,如阿瓦德的一些地区,许多村庄被焚毁;哗变的士兵以及他们假定的支持者常常被立即处死。英国的平民,包括妇女和儿童,以及印度军团中的英国军官被杀死。
  
  铁路
  铁路是大英帝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如同汽船一样,蒸汽机车铁路是19世纪初英国的又一大发明。蒸汔机也成为英国大宗出口商品之一,托马斯·布拉西等铁路企业家把它带到世界各地。布拉西先是在英国和欧洲修建铁路,后来转向海外。加拿大长达1100英里的大干线铁路就是他参与修建的。19世纪60年代,他在欧洲、印度、澳大利亚和南非工作。公有铁路由各地政府出资修建,通常在伦敦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而私有铁路通常由设在伦敦的公司筹措资金,这些公司依靠一条效率高的铁路来获得利润。这两种铁路的混合形式就是由私人修建并管理的铁路,殖民地政府保证他们获得相当于他们资本成本最低百分比的利润。
  铁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征服了距离,使殖民地的散装商品贸易的发展成为可能。没有铁路,加拿大大草原的开发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从19世纪90年代起,加拿大的谷物开始充斥英国市场。铁路把内陆地区与孟买和加尔各答的纺织厂连结起来,把大米和小麦运到港口销往海外市场。铁路对澳大利亚的开发至关重要,极大地降低了羊毛和小麦的运输成本。同样,铁路在新西兰举足轻重;在南非从好望角地区向内陆的发展中,它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此外,铁路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一些历史学家甚至论及“铁路帝国主义”,意指出资修建铁路的能力使帝国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对诸如加拿大这样的自治殖民地进行控制。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移民殖民地,铁路是当地最大的单一投资项目。它也是贫穷殖民地政治家获得政治资助的最大来源。在英国借款修建铁路,无论是国有还是私有,导致资金流人这些殖民地,使当地的政治家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使他们的支持者获得承包合同或分包合同变得富有。铁路还增加了那些先前毫无使用价值的土地的价值。总而言之,在19世纪后期,铁路是这些移民殖民地取得经济和政治成功的关键。
  但是,由于修建铁路的技术和资金都得来自英国,各殖民地必须付出代价。这意味着他们要效忠英国并保持经济的稳定,还意味着接受帝国政府发号施令。加拿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要完成殖民地间的铁路以及动工修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需要英国政府提供资金保证。如果加拿大要把它的东部与西部连结起来,并把美国拒之门外,这些铁路必不可少。而英国政府力图运用自己的能力,拒绝提供保证,以促使加拿大政府采取有利于英国的政策,特别是防务政策,并鼓励殖民地的联邦成为加拿大自治领。虽然这些帝国压力手段作用有限,但是肯定有助于使加拿大受制于英国。
  但是在诸如印度这样的非自治的殖民地里,铁路发挥的“帝国”作用最为明显,并证明最具争论性?这种区别的原因是,在移民殖民地里修建铁路是因为自治的殖民者需要铁路,并愿意为此投资。其他殖民地的居民也出资,但他们别无选择:应该修建何种铁路系统以及应用于何种目的,概由帝国当局决定。
  在印度,铁路建设始于1850年,其原因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不情愿修建铁路的东印度公司共同施压。这些既得利益者有:铁路企业家和工程师;兰开夏郡棉纺工业,它想以印度棉代替美国棉,并想用铁路而不是牛车把印度棉运到港口,这样原棉的质量会更好;太平洋与东方运输航线,它会因货运增加而获益;英国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想把西方的思想和宗教传播到印度的内地;银行家们,他们看到了修建铁路蕴藏的获利商机。
  印度铁路系统对印度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铁路催生了一个为印度经济发展提供基础的上程工业,并首次为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条件。此外,铁路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人们能够大规模的迁徙。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铁路使民族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的行动变得自由,从而推动了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
  但是铁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和作用:铁路把港口和印度北部连接在一起,使英国用一支较小的但现在机动越来越强的部队能够控制半个大陆。最初的铁路使部队的调动更加快捷,为镇压1857年的印度大起义做出贡献。此后,政府加快了铁路的建设,其原因至少部分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要不然何必修建一条径直通向开伯尔山口的铁路?当时印度与阿富汗几乎没有任何贸易往来。
  至少部分原因是因战略目的而修建铁路的,因为印度不是英国的惟一殖民地。19世纪90年代动工修建的蒙巴沙一乌干达铁路,其主要目的是使英国人能够预先阻止法国蓄谋对苏丹东部提出领土要求。为了使这条铁路产生效益,英国政府鼓励英国人在后来被称之为肯尼亚的怀特高地殖民。这个地区位于为欧洲移民者保留的内罗毕的附近。修建好望角至贝专纳(博茨瓦纳)的铁路,其主要目的是使代表英国利益的塞西尔·罗兹从侧翼包抄南非白人的德兰士瓦共和国,以及阻止德国人可能拥人中非:罗兹打算将他的铁路沿着山系的山脊延伸,希望它最后到达尼罗河,以此确保英国对整个中、东非的统治。但是德国对坦噶尼喀(坦桑尼亚)的占领使修建从好望角到开罗的铁路的梦想没有实现,这条铁路一直没有完工。西非内陆修建的与主要港口成直角的干线铁路主要有两种作用:把商品生产的内陆地区与大海连接起来;此外,能够使军队快速地调运到动乱地区。
  公路不是帝国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先有蒸汽机后有内燃机;由于各殖民地政府把大量的资金投在铁路上,假如把货物改由公路运输,它们必然遭受损失。直至20世纪20年代各殖民地政府才开始重视公路建设。到20世纪中叶,英国在热带非洲的大多数殖民地仍然拥有非常有限的全天候的公路系统。
  河流与运河
  英国人可谓是世界上优秀的河流改造者和运河建造者。他们在海外取得的第一个重要的成就是改善了加拿大境内的圣劳斯河/五大湖的航道系统。此项工作始于18世纪后半期,其目的是使船只能够进入安大略湖。1840年加拿大两大部分实行联盟,以及1867年建立联邦之后,运河加深了。同时,为克服伊利湖与安大略湖之间的高差,人们修建了韦兰运河。这些都是殖民地政府的责任,但所需的大部分资金以及技术力量都由英国提供。
  印度是英国人建造运河的范例。当然,英国人不是建造运河的始作俑者,较早的统治者已经建造了许多运河和贮水池;但是到了18世纪的后半期,由于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其中许多已经年久失修。作为莫卧儿政权的继承者,英国人至少在道义上有责任维修现存的水利设施。除此之外,他们的主要动机是增加粮食生产、抵消雨季降水不足造成的影响,以此避免政治问题的产生。
  随着英国对印度的统治得到巩固,正式修建运河的工作始于1800年之后不久,并一直延续到英国人统治的结束。在早期,东印度公司修复旧的运河,但是从19世纪30年代后半期起,该公司以及1858年后代替该公司的帝国政府开始大规模地修建新的运河。他们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是在旁遮普和印度北部,利用印度河、恒河及其支河的季节性洪水和不充足或不确定的降水,灌溉面积广阔的荒漠和土地。到1942年,印度的灌溉面积达到5700万英亩,其中3200万英亩由政府修建的水利工程灌溉,其余的由大量私人修建的水井、贮水池和水渠浇灌。
  ……
展开
目录
序言 大英帝国塑造的世界
第一编 帝国历史
第一章 18世纪耒的大英帝国
第二章 1783—1870年:日益扩张的帝国
第三章 1870—1918年:受到威胁的帝国
第四章 1918—20世纪60年代:风雨飘摇的帝国

第二编 帝国生活
第五章 殖民地是更穷还是更富?
第六章 权力、权威和自由
第七章 帝国精神文明面面观
第八章 帝国的城镇
第九章 英国移民与新的归属感
第十章 非洲人和亚洲人的大迁徙
第十一章 艺术与帝国

第三编 帝国经历
第十二章 帝国之英国
第十三章 澳大利亚
第十四章 非洲
第十五章 评英国对印度的统治

结束语:对帝国的回顾
参考指南:1783年以来的大英帝国版图
进一步的阅读
撰稿人
鸣谢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