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祥云大波那铜棺中,还发现有两件铜铸的干栏式房屋模型,顶作单檐歇山式,两脊角处上翘似鸱吻,坡面有较深的纵向沟槽,象征檐椽。整座建筑分上下两层,上层有壁板及窗户,似作住房,下层有纵向的条形镂孔,为干栏式建筑的底架。大波那墓地发现干栏式房屋模型,说明当时祥云一带的昆明人并非都是“随畜迁畜,毋常处”,他们和滇池区域的古代居民一样,不仅有固定的住房,而且也流行于栏式建筑。
东汉以来,洱海区域的古代居民由于受中原地区汉文化的影响,房屋建筑的形状、结构与早期相比,又有较大的变化。当地原来流行的干栏式建筑虽继续存在,但更具有汉式建筑的风格及特征。如1990年5月,大理北郊发现一座东汉时期的砖室墓,墓内随葬品虽多属“汉式器物”,但仍有一件陶制的干栏式房屋模型。该建筑由上下两部组成,下层为干栏式建筑的底架,上层为三开间住房。底架为长方形布局,中间不分间,也不设栏,前后相通,但四周有墙板,正面墙板中间设有通道,靠近面墙的一端有一件两头抹角的方木,其上凿有沟槽,似作放置饲料的木槽,方木旁的地面上留有牛粪圈,说明此干栏式建筑的下层为关牲畜的场所。
干栏式底架之上为三开间住房,面阔、进深与底层相同。房顶结构为两坡面的悬山式,每坡有五条瓦垄,两条垂脊,垂脊尽端起翘,与瓦垄形成一定的斜角。脊上仅设方形脊檩,两头出墙,其余檩木从略,以墙体承重。两侧墙壁正中留有圆窗,后墙封闭。住房正面设有内廊,中间留空,两侧有栏板。住房主间前设有一道板门,门自左向右内小开。正面檐柱只塑中间两架,上窄下宽有收分。柱头上有斗拱设置,直接承托拱眼板,拱眼板伸出两侧墙壁与屋顶等长,以此承载屋顶檐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