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宋代的毗舍邪人
第一节 毗舍邪人
12世纪70年代,一支毗舍邪人来到澎湖和福建泉州沿海。在史籍的记载上,因读音相近,有毗舍邪、毗舍耶、毗舍野三种不同写法。或作毗舍那,则是由于那、邪形近而造成的讹误。毗舍邪人来沿海一事,始见于南宋楼钥的《攻娩集》和赵汝适的《渚蕃志》。
一、宋代有关记载。《攻娩集》卷八十八《汪大猷行状》(以下简称《行状》)云:
“(乾道七年)四月,起知泉州……郡实濒海,中有沙洲数万亩,号平湖。忽为岛夷号毗舍邪者奄至,尽刈所种。他日又登海岸杀略。禽四百余人,歼其渠魁,馀分配诸郡。
初则每遇南风。遣戍为备,更迭劳扰。公即其地造屋二百间,遣将分屯。军民皆以为便。不敢犯境。后左翼军狃于盗尝,忽又报侵犯,径捕至庭,自以为功。公曰:‘毗舍邪面目如漆,黥涅不辨。此其人服饰俱不类,何耶?’察之,乃真腊大商……命牙会侩日间遣行。”
嘉泰元年(1201年),周必大撰《汪大猷神道碑》取材于《行状》,然小有不同:
“[乾道]七年……四月,起知泉州。海中大洲号平湖。邦人就植粟、麦、麻。有毗舍耶蛮,扬帆奄至。肌体漆黑,语言不通。种植皆为所获。调兵逐捕,则入水持其舟,已而,俘民为向导,劫掠近城赤屿洲。于是春季遣戍,秋暮始归,劳费不赀。公即其地造屋二百区,留屯水军,蛮不复来。”宝庆元年(1225年),赵汝适撰《诸蕃志》,所记毗舍耶事,似别有所本。其云:
“毗舍耶语言不通,商贩不及,袒裸盱睢……
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与其国密迩,烟火相望。时至寇掠,其来不测,多罹生啖之害,居民苦之。
淳熙间,国之酋豪常率数百辈猝至泉之水澳、围头等村……喜铁器及匙箸,人闭户则免,但剜其门圈而去。掷以匙筋,则俯拾之。可缓数步。官军擒捕,见铁骑则竞剜其甲,骈首就戮而不知悔。临敌用镖枪,系绳十余丈为操纵,盖爱其铁不忍弃也。
不驾舟楫,惟以竹筏从事,可折叠如屏风,急则群舁之,泅水而遁。”又同书“流求国”条云:
“流求国,当泉州之东……旁有毗舍耶、谈马颜等国。”
《文献通考》、《宋史》所传毗舍邪事,尽本《诸蕃志》或约略《行状》行文;元代汪大渊《岛夷志略》亦有关于毗舍邪的记载,质言之,《攻魄集》和《诸蕃志》所传毗舍邪事,是我们现在所见的最古记录。
二、毗舍邪人的基本状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