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吴文化与江南社会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0804771
  • 作      者:
    王卫平著
  • 出 版 社 :
    群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卫平,生于1962年10月,江苏省溧阳市人。1983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历史系,1997年在只本同立广岛大学获博十(文学)学位。现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吴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国太平天国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农史学会副会长等职。著有《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吴文化与江南社会研究》等著作4部;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地方志》、《史学研究》(日本)等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厚重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资源,独特的文化样式,江南曾经迷倒了多少文人墨客!又现在吸引了多少的专家学者!《苏南历史与社会丛书:吴文化与江南社会研究》以吴文化与江南社会为研究对象,追溯吴文化的源头与流变,探讨吴文化的特色与性质,分析江南社会的思潮与风习,考察江南城市与市场变迁从中可以发现吴文化的独特之处,领略江南社会风情,体味江南历史文化的魅力。江南区域历史文化是理解中国历史的关键,江南区域历史文化可以为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历史的参照。发现苏州,认识江南,理解中围.可以从《苏南历史与社会丛书:吴文化与江南社会研究》着眼。
展开
精彩书摘
  四、余论:吴国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吴国的崛起并趋于强盛,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昙花一现,但是,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在东南文化发展史上,吴国的影响更为深远。
  世人但知吴人好斗,民风尚武,殊不知,唐宋以后吴地文风鼎盛、人文荟萃,即是吴国打下的基础。
  为了生存,吴人既要与“江海为害”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又要抵御其他诸侯国的侵伐,在此过程中,养成了吴人尚武的风气,“轻死易发”、“好相攻击”的记载不绝于书。但另一方面,重文好道的风气也于此时发端。史称太伯、仲雍南奔荆蛮,建立“勾吴”,“太伯端委,以治周礼”,开始传播中原先进文化知识;吴王寿梦之子季札,出使中原,观周礼,听鲁乐。讽评各诸侯国时政,切中事理,深受中原诸侯大臣的钦佩,表现出高深的文化素养,以致儒家鼻祖孔子也称颂他是“习于礼者也”。是故晋代陆机作《吴趋行》有谓:“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泰伯导仁风,仲雍扬其波。穆穆延陵子,灼灼渚光华”。左思《吴都赋》中也说:“子独未闻大吴之世丽乎?且有吴之开国也,造自太伯,宣于延陵(即季札),盖端委之所彰,高节之所兴。建至德以创洪业,世无得而显称;由克让以立风俗,轻脱距于千乘。若率土而论都,则非列国之所觖望也”。他们都把太伯、季札看成是吴地重礼尚文风气的肇始者。
  也许是因为与吴国历史没有直接的关系,言偃往往为治史者所忽略。但是言偃对于吴地民风演变所施于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言偃,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的说法:“吴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年轻时慕中原文明,北游受业于孔子门下。史称“孔子弟子三千,达者七十”,其中即有言偃其人,有“因文学以得圣人之一体”之誉。他任鲁国武城宰时,为了贯彻孔子的“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的主张,“必以诗、书、礼、乐为先务”。他的事迹深为后人称道,被推崇为东南学术之祖,唐宋时列为褒典,清朝皇帝誉其“文开吴会”、“道启东南”。他的墓据说在“吴郡”。而他的庙则遍布江南各地,一直受到江南人民尤其是文人的崇敬。后世论及东南学风,必推言偃与太伯,归功于他们的导引,如明代姜渐《修学记》说:“昔三代之有天下,文莫备于周,而泰伯实启之;教莫盛于孔子,而言偃实师之。自泰伯以天下让,而吴为礼义之邦;自言偃北学于圣人,而吴知有圣贤之教。由周而降,天下未尝无乱也,惟吴无悖义之民;由汉以来,天下未尝无才也,惟吴多名世之士。虽阅千数百载而泰伯、言偃之风,至于今不泯。噫!教化之感人心而善民俗也如此”。
  吴国的影响还在于孕育了孙武、伍子胥、阖间等著名军事家,他们所提出的军事原则和思想,无论对当时、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春秋时期是个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任何诸侯国要想图生存、求发展,必须加强武备,从事战争,尤其是吴国,僻处海隅,受到楚国的压制,又有越国的威胁。因此阖闾在位时,大力发展军备,进行东征西讨。长期的战争实践,磨炼了阖间、伍子胥、孙武等人的军事才干,并且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军事思想,孕育出一代军事家,如阖阊,既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又有杰出的战术指挥才能,东汉著名学者王充称他为“世之善用兵者也”。《汉书·艺文志》记有《阖庐兵法》二卷,惜已不存。再如伍子胥,他对吴国军事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从吴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从近制远”的建议,即先破楚、再图越,同时结好北方诸国,并以此为吴国的战略方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于其内蕴,越国谋臣范蠡有精辟的评论:“方今吴楚结仇,构怨不解;齐虽不亲,外为其救;晋虽不附,犹效其义。夫内臣谋而决仇其策,邻国通而不绝其授,斯正吴之兴霸诸侯之上尊”。他整顿军纪,训练士兵,使吴国军队成为天下劲旅。伍子胥曾著有兵法多篇,惜已不传。但从《国语》、《左传》、《越绝书》、《吴越春秋》等书中,我们仍可窥见伍子胥军事思想的一斑,如他在楚强吴弱情况下,分兵轮番骚扰,“彼出则归,彼归则出”,使楚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楚于是乎病”;他深谙“兵乃诡道”、“兵不厌诈”之理,善用疑兵,在对楚、对越战争中屡见成效;他还提出了除恶务尽、穷寇必追的原则,吴军“五战人郢”,即是其成功的应用。至于孙武更是军事大家,被推为兵家鼻祖。他受命于吴王阖间,为吴国的强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著《孙子兵法》一书流传后世,被奉为兵家经典之作。书中提示了相当广泛的一般战争规律,提出了许多战略上卓越的命题,不仅在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哲学史、文学史、科技史上也占有重要一席,甚至现今又被运用于经济领域。特别是书中以阐述战略战术为主的兵法,影响最大。它不仅导演了中国历史上千百次有声有色的战争,培养了众多的著名将领,而且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流传到国外,并先后被译成日、英、德、法、俄、捷等国文字,成为国外许多著名军事人物爱不释手和极力推崇的著作。
  ……
展开
目录
《苏南历史与社会》丛书序
前言
第一编 吴国的崛起与盛衰
I.“勾吴”立国与吴、越民族的分合
Ⅱ.寿梦以前吴国史探讨
Ⅲ.吴国在东南开发史上的地位
Ⅳ.论吴国的兵学成就
V.试论伍子胥与吴国的强盛
Ⅵ.实事求是地评价伯豁
Ⅶ.子贡游说及其后果考辨

第二编 吴文化流变与特征
I.古代越族的“文身断发”与图腾崇拜
Ⅱ.吴文化的基本特征
Ⅲ.吴国以后吴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Ⅳ.吴地商业文化论纲

第三编 社会风气与社会问题
I.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奢侈风气及其评价
Ⅱ.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重商思潮
Ⅲ.清代吴地赌风述论
Ⅳ.“削鼻班”事件及其有关问题
V.清代江南地区社会问题研究:以逼醮、抢醮为例
Ⅵ.清代江南地区社会问题研究:以停棺不葬为例
Ⅶ.太平天国时期太湖地区枪匪研究

第四编 城市与市场
1.明清时期苏州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
Ⅱ.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城市化及其局限
Ⅲ.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市场体系
Ⅳ.明清时期苏州的母亲们:日常生活、地位与作用

第五编 荒政与社会救济
I.清代江南地区的乡村社会救济——以市镇为中心的考察
Ⅱ.清代社仓的兴废及其原因——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Ⅲ.林则徐的荒政思想与实践——以江苏省为中心的考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