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在历史现场:换一个角度的叙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4731143
  • 作      者:
    李辉著
  • 出 版 社 :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编辑推荐

  《在历史现场》将叙述外国记者的中国故事。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正是一次次爆炸性新闻的发表,这些外国记者不同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时钟的摇摆。他们走进了中国,他们的中国故事,也就成了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在中国二十世纪历史舞台上,他们是不可缺少的角色。通过再现他们的足迹,再现他们眼中的中国风云,再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使那些早已逝去的历史事件、历史场面,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在历史现场——换一个角度的叙述》这本书,是我翻译的《走进中国——美国记者的冒险与磨难》(彼得·兰德著)一书的自然延续。 
  当它即将结集出版时,我首先想到了几年前逝世的董乐山先生。当年,是他向我推荐了彼得·兰德的书,并建议我不妨花些时间,对外国记者在中国的活动做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没有他的建议和指导,也就不大可能有这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尽管我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刚刚开始,这本书也仅是一种偏重于记事的叙述,远谈不上系统和严谨的研究,但我还是愿将这本书献给我所敬重的董先生,以此表达我对他的感激和深深的怀念。

展开
内容介绍

  义务团运动、辛亥革命、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正是一次次爆炸性新闻的发表,这些外国记者不同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时钟的摇摆。 他们走进了中国,他们的中国故事,也就成了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在中国二十世纪历史舞台上,他们是不可缺少的角色。 《在历史现场》将叙述外国记者的中国故事。通过再现他们的足迹,再现他们眼里的中国风云,再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使那些早已逝去历史事件,历史场面,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展开
精彩书摘

潮起潮落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第一次见到冯玉祥,是在1925年秋天。在莫斯科专门报道革命的这位美国女记者,乘坐火车穿越西伯利亚来到中国。这时,中国的革命正在南方走向高潮,孙中山倡导的三民i主义和国共合作,还没有因为他在1924年因病去世而中断。

斯特朗从东北到了北京,随即前往中国北部去采访冯玉祥。冯玉祥将军信奉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教士们称他是“基督将军”,他们赞赏他禁绝鸦片的法令和他的部队严整的军容风纪。斯特朗慕名而来。

斯特朗写道:在大雪纷飞的冬日,她乘坐一列没有暖气的火车,冻得要死地向西北走了两天,到了位于蒙古沙漠中的冯玉祥的军营。她见到了冯玉祥,一个表情冷漠、高大健壮的人,在斯特朗面前,冯玉祥无精打采但谦恭有礼地背诵他的纲领:“中国的第一需要是普及教育,直到每个人都能读书写字。其次的需要是修建公路和铁路。”

斯特朗还见到了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

斯特朗问冯玉祥他目前的力量能控制多少个省时,冯玉祥答道:“我缺乏经验,控制好一个省已经吃力。“这种谦逊,被斯特朗认为是冯玉祥为人的高妙之处。因为在她看来,当时北方的三大军阀张作霖、冯玉祥、吴佩孚中,冯玉祥是惟一一个对后来历史有影响的人物。

她说得不错。等斯特朗1927年4月在中国大革命的最后时刻再次来到中国时,冯玉祥果然成了武汉政府和南京政权竞相笼络的对象,一时间,军事实力雄厚的他,成了决定政治格局的一个举足轻重的棋子。

处在政治漩涡之中、直接感受中国大革命的还有美国记者瑞娜?普若姆和她的丈夫威廉?普若姆。

他们1926年来到北京后,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会中负责外交和宣传的陈友仁,便选中了他们来负责主编一份英文宣传报纸《人民论坛》和主持一个新闻社。陈友仁一直受到张作霖的通缉,威廉和瑞娜夫妇正是陈友仁所需要的最佳人选。他们是职业记者,同时,他们是西方人。他们可以不受中国法律限制而安全地活动。

共产党领导人李大钊也指导过他们的工作。

在得知被列入张作霖的黑名单后,李大钊一度躲进苏联大使馆避难。于是,瑞娜几乎每天到使馆去听取李大钊的指示。

一天,正在北京的合众社记者迈尔斯?沃恩,告诉瑞娜一个传言,张作霖正计划绑架她和威廉。就在他们见面的那天早上,沃恩亲眼目睹了一些中国犯人被绞死。沃恩向他们描述现场情形:这些人被迫跪在一根柱子前,双手被捆在后面,一个士兵用一根皮带捆住每个受刑者的喉咙,两头穿过柱子上的洞系在一个轮子上,这样做会使活结拉紧,“直到受刑者的眼睛凸出,脸色变紫。”

沃恩十分详细地描述了这一过程。他向普若姆夫妇说明“活结怎样松开,犯人又活过来”,这样反反复复,直到受刑者同意签署一个声明。沃恩特别痛苦地描述受刑者如何在活结松动时喘不过气,拼命把空气吸进肺里。他告诉普若姆夫妇,曾有一位犯人签署了一份声明,但随后还是被绞死。

瑞娜和威廉最终决定离开北京,逃离恐怖的威胁。他们再也没有可能见到李大钊了。在他们离开北京后,1927年4月6日,张作霖的宪兵冲进了苏联大使馆,抓走了李大钊。28日把他送上了绞刑架。后来一位共产党员转述过李大钊对瑞娜的评价;“看看瑞娜做出的好榜样。看看她如何忠诚于我们的事业。她在危难时刻为我们工作,但从来没有一句怨言,甚至在我们不得不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也是如此。”

瑞娜和威廉先到广州,然后随北伐军进入武汉。瑞娜成了苏联顾问鲍罗廷最欣赏的助手,她继续主编《人民论坛》,同时她担任鲍罗廷的新闻宣传秘书,负责接待所有前来武汉采访大革命的外国记者,安排他们的采访,向他们提供新闻稿件。和她一起工作的,还有另外一位美国姑娘米丽。

大革命在武汉上演着最后的悲壮。

展开
目录
引子
走进中国
1900年
紫禁城内外
1911-1919年
民国,风雨飘摇中
看莫里森档案
1925年
戴维斯走在南京路
1927年
上海这一夜
宴会在喧嚣中进行
潮起潮落
宋庆龄:永远的美丽
1930-1935年
在古城呐喊
伊罗生:在斯大林与托洛茨基之间
1936年
西安:石破天惊时
1937-1943年
雾重庆
细节在历史画面中跳跃
——佩克的中国故事
1943-1949年
延安的天空
跳舞风波
——史沫特莱与海伦·斯诺的延安故事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