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与闾左九百人被征发戍守渔阳。闾左是一种无立锥之地,地位极其低下的贫苦农民。他们原来是东方六国的百姓,被秦国征服后迁徙到指定地点,成为军功贵族的依附农民,所以地位低下。为了维护军功地主的利益,秦王朝一般是不征发闾左服役的。这次秦二世冒天下之大不韪征发闾左,不但使闾左陷于更悲惨的境地,也直接损害了军功贵族地主的利益,更进一步激化了不同阶层间的矛盾,加剧了社会的动荡。所以,征发闾左就自然而然的成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导火线。
在征发途中,陈胜、吴广分别担任屯长。到了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适逢大雨连绵,道路阻塞,戍卒已无法在规定期限内赶到目的地。按照秦朝的法律,这是要处以死刑的。而在严酷的法律面前,根本不可能有缓和的余地。陈胜于是与吴广密谋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所谓“死国”就是要推翻暴虐的秦建立农民自己的革命政权,为此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与此同时,陈胜又借“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手段,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大楚兴,陈胜王”的革命口号。陈胜、吴广平素宽厚仁爱,士卒都愿为他们效力;陈、吴随即用计谋杀掉带队的将尉,慷慨激昂地向众徒属说: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日:“敬受令。”
陈胜的宣言和号召,不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也表达了戍卒求生的愿望,它从一开始就规定了秦末农民起义必以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秦王朝暴虐统治的革命性质,是一种别无选择,正是这种选择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陈胜、吴广随即打出公子扶苏和项燕的旗号,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率领义军攻下了大泽乡,又相继攻拔了蕲县和侄、苦、柘、谯等地。快到陈时,义军已有兵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很顺利地攻下了陈,陈胜召集陈地的三老豪杰商量事态的发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