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三国志》,西晋陈寿撰。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小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一年(二三三),卒于晋惠帝元康七年(二九七)。陈寿少时好学,曾就学同郡史学家谯周,聪明机敏,文辞富艳。仆蜀为观阁令史;蜀亡入晋,由张苹推荐,做佐著作郎。后出补平阳侯相,在任上纂成《诸葛亮集》二十四篇,迁为著作郎。从晋武帝泰始十午(二七四)开始,整理:三国史事,历经十多年,编着成魏、蜀、吴书共六十五卷,合称《三国志》。此书颇受时人赞誉,相传夏侯湛当时正撰写《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晋书.陈寿传》)陈寿死后,梁州人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上衷推荐《三国志》,于足朝迗命河南尹、洛阳令到陈寿家抄写这部书,藏于官府。
《三国志》属纪传体分国史,包括《魏书》二!.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卜卷,无表、志。共记事上起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即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午(二二○),下迄西晋灭吴之午,即吴末帝(孙皓)天纪四午(二八○)。
《三国志》的材料来源,一为魏、蜀、吴三国史官所记录的史料;一为当时学者编着的三国史书(如王沈的《魏书》、韦昭的《吴书》、鱼豢的《魏略》、王崇的《蜀书》等);一为陈寿本人直接搜集的材料,特别是有关蜀汉的资料。陈寿在复杂纷纭乃至相互矛盾的记述中,参订异同,考核史实,整理出一部头绪清楚、叙事简明、文笔流畅而又比较系统的史着,实属难能可贵。赵翼认为《三国志》“剪裁斟酌处,亦自有下笔不苟者,参订他书,而后知其矜慎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