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br>第一章 选材典型<br>一 张良辅佐刘邦成帝业<br>二 韩信用兵<br>三 霍光摄政<br>四 周瑜战赤壁和吕蒙袭荆州<br>第二章 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br>五 鸿门宴<br>六 司马穰苴斩庄贾<br>七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肉袒负荆<br>八 田窦之争<br>九 班超平定西域<br>十 强项令董宣<br>十一 夷陵之战<br>第三章 言为心声<br>十二 陈胜、陈平、毛遂和赵母<br>十三 苏武<br>十四 马援和杨震<br>十五 曹操、荀或、秦宓和鲁肃<br>第四章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r>十六 垓下之围、吕后之哭、李斯之叹和韩信之忠<br>十七 李夫人固宠和来歙一心为国<br>第五章 细节传神<br>十八 张良取履、汉王发怒和李广射虎<br>十九 朱买臣担薪诵书、东方朔割肉自责及其他<br>二十 刘备失箸、关羽刮骨及其他<br>第六章 场面描写绘声绘色<br>二十一 火牛阵和刺秦王<br>二十二 朱云攀殿槛、昆阳之战和母子诀别<br>第七章 运用多种表现手法<br>二十三 项羽与刘邦、巨鹿之战与垓下之围<br>二十四 目夷与宋襄公、萧何与刘邦诸人<br>二十五 周亚夫军细柳、伍子胥雪大耻<br>二十六 信陵君、鲁仲连和李广<br>二十七 苏武和卜式<br>二十八 范滂、张飞、孙坚和张昭<br>第八章 以文传人<br>二十九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之赋<br>三十 贾谊、司马迁、诸葛亮之文<br>第九章 写人、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br>三十一 刘邦纵徒斩蛇<br>三十二 陈胜、吴广起义<br>三十三 管仲、晏子之事<br>三十四 赵充国平羌<br>三十五 《后汉书》的序和论融事、情、理于一体<br>三十六 平叛败吴、奉命北征<br>三十七 神医治病<br>第十章 四史写人艺术的承前启后<br>三十八 先秦历史散文的写人艺术<br>三十九 四史写人艺术对后世的影响<br>主要参考书目内容摘要
《挥笔传神》结合中国历史文化背景和古代史传著作、写人散文的发展过程,客观、系统地论述《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的写人艺术,阐明传记选择典型材料的问题,肯定作品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评价其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场面描写以及写人的多种表现手法,探讨写人、叙事、议论、抒情紧密结合的特色,全书视点高远,资料丰富,评价得当,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于文学教学和研究人员以及文学爱好者均有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