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江湖中国:一个非正式制度在中国的起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704649
  • 作      者:
    於阳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江湖中国:一个非正式制度在中国的起因》主题不是一件小事,不是故事传奇,不是茶余饭后的街谈巷议,不是清夜里烛光下的小资情调,而是在谈我们民族的膏肓之疾,一个五千年古老文明,一个两千年儒教熏蒸国家的老年顽症。是一部中国近代制度转型史的启蒙读物,一部大众读本,作者依据现实社会中残存的历史遗迹,对过去500年草根社会历史提出了转型叙述,展示了更真实、复杂、迂回的转型原因和过程,凸显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被人忽略的江湖蜕变、崛起和干扰因素。作为心志健全的民族,中国人要了解自己,要反思近代走过的道路,决不能患上江湖失语症和江湖健忘症。
  明中叶以降,对中国农业生产力的承载力而言,全国人口总量已接近饱和,晋、徽、闽等局部地区初显人满为患的端倪,过剩人口开始溢出宗族乡村流落他乡。经300年积聚,至清乾隆末年,人口总量终于突破了农业生产力承载人口的极限。四处逃难求生的饥民犹如洪水蔓延全国。这些脱离了古典定居农耕生活模式的移民群体,逐渐生成了一个包括秘密教门、会党、行帮、商帮等脱离帝国制度控制的江湖社会。
  清末至民国初期,天地会洪门、哥老会、青帮等江湖势力借参与推翻满清帝国,全面渗入军队、政治、商业和文化等上层社会,黑白两道渐行融会,江湖的价值观、组织模式和习俗规范也从“道上”扩散到整个社会,导致了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的“江湖化”。
  今天,形形色色的江湖组织不在了,但江湖的价值观和习俗规范衍变成的隐形惯例制度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江湖中国:一个非正式制度在中国的起因》以“江湖”解读中国,反思历史,剖析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视野宽,史料翔实,见解独到,令人深思。
 

展开
精彩书摘

  一、难以破解的老问题
  五点疑惑
  疑惑何在?先从几个新民谚及社会现象背后折射的问题说起。其一日:“社会上的东西,书本里学不到;书本上的东西。社会上没有用。”
  从小听到这句话,作者就对身陷其中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神秘莫测的幽深感,仿佛某种玄机深锁其中,社会的真相仿佛一团“迷雾”,散发着莫名的潮湿和黑暗。而另一方面,“迷雾”仿佛永远只是书呆子的“迷雾”,它对另一种人却是开放透明的,这种人练就一身“武林真功”,拥有超凡本领,置身层层浓雾而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这些人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老江湖”。他们世事洞明,人情练达,长袖善舞。
  平心而论,人的本事有大有小,或飞黄腾达,或虎落平阳,本是常事。这个社会迷雾氛围令人生疑,并不因为人生起落成败本身,而在于其中原因不让说,被一种集体无意识狠狠地捂盖住,结果变成书本里学不到的“少儿不宜”。这究竟是世界通例,还是中国国情?是真的“国情”?还是借口“国情”玩猫腻?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旦书本和社会脱节,那不叫书本,不叫学问。比方说,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道理的学问。既是研究社会道理,就该反映社会现象,或者反过来说,若不反映社会现象,便不是真的社会学。一般而论,社会道理在书本里能学,书本上的道理在社会上也能用。到这一步,书本才是书本。不到这一步,书本不算书本。中国社会为什么在现实与书本之间有一道“沟”呢?这道“沟”又是什么?为何不让书本介入呢?
  其二日:“老实人吃亏”。
  当下,父母经常教育初涉世的子女:“做人不要太老实,老实人吃亏哦”。孩子刚懂事,有些年轻父母常陷入这样的困惑:遇到孩子纠纷,究竟应该教以礼让,还是以牙还牙;假若挨同学揍,应该更狠地回揍他,还是告诉老师?
  这也是一种博弈论的“囚徒困境”,教育孩子就像囚犯过堂:当老实人挨揍,弄不好孩子被打得头破血流;教孩子揍人是学坏,弄不好把别人孩子打得头破血流。不同父母,便有不同策略和博弈,建立不同的均衡,养成不同性格。
  做老实人真的吃亏。去公共场所办事,老老实实排队吃亏,小滑头耍心眼插队占便宜;单位里,埋头苦干吃亏,拍马屁献殷勤反占便宜;良商卖真货赚不到钱,奸商卖假货次货占便宜;教授真做学问白辛苦,反而剽窃、买文章、耍花样的占便宜;本分学生老实考试吃亏,考场作弊的、花钱请“枪手”的占便宜……老实人吃亏的现象,违背人类社会基本的公义原则和秩序性。但为何老实人偏偏吃亏?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体制外还有一个“体制”
一、难以破解的老问题
二、中国的江湖化
三、以“江湖”解读中国
四、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大迁徙
五、中国人何以独具“武侠癖”
六、“党”“网”之分
第二章 江湖是蜕化的“儒教”
一、两汉至宋元:江湖萌芽时期
二、明清:江湖成熟的时期
三、晚清民国:江湖的鼎盛时代
四、今日:命运叵测的分化
第三章 关系网
一、关系是生存维生素
二、关系好办事
三、关系与个人生活保障体系
四、细说关系
五、关系的获得:十七种人脉与三个要件
六、关系技巧之不完全手册
七、费孝通描绘关系:“一枚石头扔进湖塘”
八、见面熟人二百余
九、关系传递:寻觅熟人的熟人
十、打折扣,传递加速衰减
十一、不同城市的关系生态
第四章 人情制度
一、没有人情,便没有关系
二、人情如虚拟货币,支持交易
三、人情的两个意义空间
四、人情二字的各种含义
五、追溯人情名称由来
六、非正式规则蕴含老词儿
七、人情规矩,乾坤方圆
八、份子钱:人情联盟背后
九、活的腐败通道:以人情行贿赂
第五章 面子秀场
一、“两面国”的故事
二、“人活一张脸”
三、面子要素浅说
四、面子术语
五、面子的功能
六、“假人”、演戏与做假
七、历时流变中的面子
第六章 混世
一、江湖也有价值观
二、一个小城样本
第七章 社会制度的演化
一、解读中国江湖化的工具
二、历史变脸的舞台
第八章 中国之梦
一、体制外江湖之由来
二、体制内如何被“江湖化”
三、外延性修复
四、内涵性修复
五、结语:还有更多……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