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6年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2302722
  • 作      者:
    瞿林东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6年卷)》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中国学者关于中外史学史研究的回顾以及这门学科如何进一步发展的展望。二,关于中外史学比较方面的论文。重视中外史学比较研究,是近年来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是中国史学加强同外国同行对话的要求和中国史学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的表现。三,关于中国古代史学与近现代史学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见解,都有启发人们思考的地方。此外,本卷还评论和介绍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领域的几部新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6年卷)》内容丰富,及时反映了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向。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这可以从学术著作的整体面貌和理论创新与学科建设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来看学术论著的整体面貌。
    第一,在贯通的中国史学史著作方面,刘节所著《中国史学史稿》、尹达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白寿彝所著《中国史学史》第一册、瞿林东所著《中国史学史纲》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刘著撰于20世纪50年代,“文革”前有所修改,后经曾庆鉴等整理于80年代初出版。此书的特点在于:注意到对每一时期的史学面貌作出概括,同时比较重视对一定时期之历史哲学的揭示,如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般史学家的哲学思想”,“唐代的历史学家和他们的历史哲学”,“南宋时代的历史哲学”等,是以前的中国史学史著作所不曾论列的。但其整体框架仍未脱离史官、史家、史书(官修、私修)的模式,于史学发展和历史发展的关系、史学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关系,均少涉及。它反映了作者以历史编纂学史为主、历史哲学为辅的撰述旨趣。在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史上,这是一部处在转变中的著作。
    尹达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是另一种面貌。以社会性质分期考察史学发展进程,这是它的显著特点之一。本书上起奴隶社会的史学,下迄20世纪上半叶的史学。力求完整、贯通,这是它的又一个特点。它的第三个特点是批判、总结史学遗产,而试图着重于对不同时代的史学思想和史学理论的探讨,这不仅反映在它的标目上,也反映在它的断限和分期上。此外,它还注意到对于国内少数民族史学的开掘和评论,注意到中国史学家对外国史的介绍与研究,从而展示了比较开阔的格局。作者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成长和发展写入中国史学史著作,反映了80年代初史学界在这方面研究的新成果。由于此书是以社会性质划分史学史分期,有的部分时间跨度大,在以类相从、综合论述上,不易阐明史学与时代的关系。
    ……
展开
目录
中国史学史研究八十年
关于开拓史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以西方史学史为中心
强化历史学的渗透意识——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历史学学科定位的思考
比较历史与比较史学——历史的走向全球化
中西史学比较研究的开展与深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中西史学比较研究回顾
沃勒斯坦与弗兰克的世界体系论之比较
孔子的史学批评
“天人之际”的新境界——论宋代“天理”历史观如何解答“天”与“人”的关系
宋代佛教史学兴盛缘由考
从“主于道”到“主于事”——晚明经世史学的实学取向
“实事求是”:乾嘉史家的理论与方法论
钱大昕的史学批评
“六经皆史”考论
略论顺治朝的官方史学
夏曾佑传略
唯物史观的传入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
李大钊《史学要论》与内田银藏《历史理论》的比较——澄清一桩史学公案
胡适史学思想的再认识
怀念郭圣铭先生
大视野中的近代文化史研究——读龚书铎先生著《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中国近代文化研究》
……
附录一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论著要目(2004年7月~2006年5月)
附录二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大事记(2005年8月~2006年4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