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跬步集: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毕业生作品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060425X
  • 作      者:
    梁燕主编
  • 出 版 社 :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建系二十多年来,在许多领导、专家和所有教师的辛勤努力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即以培养戏曲的创作与理论人才为宗旨,使学生掌握戏曲剧本写作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戏曲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
    自1999年连续扩大招生以来,目前戏文系在校生约200人,毕业生超过了100人,他们大多工作在戏曲院团、影视、新闻、教育、科研等企事业单位。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学生从一人校起就对戏曲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带着对民族文化的真挚情感,投入到了专业学习之中。从他们的习作乃至毕业作的质量上看,已经显露出一定的科研素质和创作才华。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只收录了近三年毕业生(2003届、2004届、2005届)的部分剧作和论文,尽管有的作品还很稚嫩或者十分粗浅,但毕竟是他们四年学习的一个成果。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就把这本小书命名为《跬步集》吧,因为这仅仅是一个起步,一个开端。今后的路,还要靠他们自己的努力。我相信,只要他们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成长为戏曲队伍的中坚力量。
展开
精彩书摘
    这里就明白提出了“忠”、“孝”二字。此时期戏曲教化的内容和主题也日益丰富和深化,由南宋时期的婚变主题拓展到了家庭伦理的范畴。如表现夫妻关系的《白兔记》、《荆钗记》,杂剧《潇湘夜雨》等,谴责夫荣而弃妇的不义行为。讲兄弟关系的有戏文《杀狗记》,杂剧《赵礼让肥》等;讲孝行的则有取材于“二十四孝”的戏文、杂剧《王祥卧冰》,杂剧《降桑葚蔡顺奉母》等;讲朋友关系的则有《东堂老》、《范张鸡黍》等。
    家庭伦理戏的大量出现,将中国人从蛮荒时代便提倡的亲属、宗族观念做了进一步的宣扬。“家”是中国人道德的摇篮,也是治国的起点。儒家中庸之道倡导的“父慈子孝、夫义妇从”等观念,从人伦的多层次协调人的关系,给家庭注入了更强大的凝聚力。《大学》之道则专论以“孝”治天下,倡导“移孝为忠”,以治家为治国之本。宋儒理学家更是把伦理提到了“天理”的高度。到了元代,吴澄、许谦等理学家虽无新的伦理建树,却依然谨守宋儒家法。许谦说:“举天下之事,错综万变,莫不在五伦之中。”“盖人伦之外,无余事也。五常之外,无余理也。”为弘扬人伦之孝道,元代的郭守正还提出了“二十四孝”的样板,影响深远。
    由此可见,正是在理学家的训导和影响下,戏曲高台教化的观念在元代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元代的夏庭芝成为戏曲史上谈及“教化”的第一人。他认为宋元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而杂剧则在“君臣、母子、兄弟、朋友”关系上“皆可以厚人伦,美风化”。(《青楼集志》)
    总之,无论是宋元南戏还是元杂剧,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倾向,就是无论何种题材的剧作,都表现了一个固定的伦理模式。孔子倡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本论,人格论,中国特色的家庭模式和社会结构模式经过历代儒学家的发展和弘扬,成为了中国的道德准绳,成为了深人人心的行为规范。在戏曲取得独立地位的宋代,儒学成为了官方哲学。即使在元朝,大儒仍然享有崇高的荣誉。正是在儒学的熏陶和滋养下,重伦理、重教化的传统成为了宋元戏曲文学的创作原则。可以这样说,直接源于儒学礼乐观念的高台教化原则在宋元时代已经明确确立。
    (二)明、清戏曲教化功能的实现
    明代戏曲发展的步伐更加迅速,以至“街中子弟,田里农夫,人人都晓得唱念”。这一方面是戏曲自身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与当时的政治不无关系。
    ……
展开
目录
前言
理论篇
《歌代啸》杂剧研究
湘剧高腔《马陵道》的人文意识
中国戏曲高台教化的发展与衍变
传承与变异--浅谈古代文学对戏曲创作的影响
透视时间的艺术--试论戏曲与电影的共性和个性
蔡伯喈形象新解
上海越剧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创作篇
王昭君
忠肝义胆武二郎
梨园正气
孔雀东南飞
黍离悲情
戏梦人生
大唐女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