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0048295
  • 作      者:
    林洪桐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0.3
收藏
作者简介
  林洪桐,1937年生,福州市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现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院务、学术、艺术委员会委员。青年电影制片厂导演。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培训中心艺术总监。另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导演、文学、评论学会等会员,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副会长。从事教学近四十年,达万余课时。主攻电影表演、剧作、理论。发表专著五部:《影视表演技巧入门》、《电影演员的魅力》、《多姿多彩的银幕美》等。其中《银幕技巧与手段》获广电部教材一等奖。《电影表演艺术》获广电部科研成果三等奖。发表论文近百篇(达二百余万字):《电影本体与电影表演》、《电影的现代性与银幕表演》、《电影结构的突破与创新》、《电影时空的艺术力量》、《淡泊中边走边唱》、《让灵魂追赶躯体》、《银幕美的探索》等。为电影表演学科带头人,提出“银幕表演三圈论”,“表演创作思维三种模式论”等。1992年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荣誉”。创作影视剧本:《北京人》、《黎明奏鸣曲》、《缓期执行》、《雾》、《虹》、《疯狂歌女》等15部(均拍摄发表)。导演影视:《往事如烟》、《雪花静静地飘》、《初升的太阳》、《超越情感》、《红舞鞋》等9部。其中《死神与少女》获“瓦尔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新时期人道主义精神奖”、“奋发进步文明”铜牌奖等。《多梦时节》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1989年度“华表奖”、第三届“铜牛奖”、艺术追求奖等。《寒夜》、《欲火焚心》选送“戛纳”、“南特’’国际电影节展映。导演话剧:《悲悼》、《北京人》、《烟熏橡木》、《被埋葬的孩子》、《被残害的人》、《暗恋桃花源》等10部。历任第11、14届“金鸡奖”,94年度“华表奖”,第3、4届“金桥奖”,电影百年“世纪杯奖”等评委。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对表演实践(操作性)与理论;教学与创作;传统与现代;基础与创新;话剧表演与电视表演;中国表演教学与前苏联表演教学,以及英美表演教学体系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论述。本书是一本优秀教材,曾多次获奖。
展开
精彩书摘
  “意念感”也是我们通常说的“表演结果”。
  这是演员,甚至比较好的演员容易犯的毛病。记得西方一位著名的电影专家观摩了谢晋导演的《天云山传奇》,在赞扬他的影片时,就提出影片中演员表演存在过于明显的意念感,并为此而感到遗憾。直接表演结果的弊病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演员直接表演人物的性格,仅简单化地突出人物的某一明显外部特征,如刚强就昂首挺胸,粗暴就怒目而视等;或简单化而直接地表演人物的情绪,欢乐就手舞足蹈,悲痛就掩面痛哭等。将复杂的人物、复杂的人生简单化、概念化。这一弊病近年来克服的较有成效。其二是演员直接表演人物的情绪,如直接表演欢乐、悲哀、幸福、痛苦等等。而不去深入研究规定情绪与人物关系,不问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情,角色是什么性格,在他内心到底激起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和情绪。
展开
目录
序言
引言 
绪论 
上篇 表演理论篇
第一章表演作为一门艺术
一表演的实质
演员与角色的统一
三位一体
双重生活——两个自我
表演天性与游戏感
体验表现匠艺
斯派梅派布派
二表演的基础元素
注意力集中
肌体控制
真实感与信念
想象
第二章舞台人物形象的创造〖HT〗〖JY〗
第三章影视人物形象的创造
第四章几篇当代电影表演的论文
下篇教学实践篇
第一章表演基础教学
第二章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三章影视实践与论文撰写
附录一表演理论专著索引
附录二表演〖ZK(〗理论、评论部分文章索引〔1952—1998〕
代跋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