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三)明末清初会馆建筑
作为明末清初会馆中出类拔萃的建筑,西秦会馆融宫廷、寺庙建筑与民
间建筑风格于一体,充分显示和印证了清代建筑存承继明代传统基础上的演
进和发展,体现出清代建筑在群体布置方面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在结合
地形、空间处理、造型变化等方面部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整个建筑在相互尺
度、比例、统一、对比、均衡、节奏的处理上,已经达到了运用自如的程度
,从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建筑特色。
1.西秦会馆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清雍止十二年(1734),由工部颁布了《工程做法则例》,列举了27种单
体建筑的大木做法,并对斗栱、装修、石作、瓦作、铜作、铁作、面作、雌
銮等做法和用工用料都作出了规定。建造两秦会馆的匠师们,大胆摆脱了传
统营造法式的束缚,并未囿于《工程做法则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
创新精神,打造独具特包的西秦会馆。如将形制各异的武圣宫和献技楼从基
座、屋身到屋顶组合成浑然一体的复合结构,形成嵯峨奇伟的复合型屋顶,
可谓构思卓越,异军突起,塑造自己特有的形象,具有突出鲜明的个性,体
现了中国古建筑的丰富多彩。
2.西秦会馆高水准的建筑群体
会馆的建筑师们,成竹在胸,对建筑群体的布局,匠心独运,单体建筑
的布建、组合、过渡、衔接、起伏开阖,都达到了得心应于的程度,达到了
妙韵灭成的境地,体现了极高的造诣。如参灭奎阁面临“犀心相聚如钩,檐
角相凑如斗”的建筑群体密集情状,而匠师们却巧妙地采取了布局富于变幻
,造型各小雷同的手法,力求密中见疏,安排错落有致,收到了步移景异的
效果。
3.曲秦会馆和谐的建筑与环境
会馆地处龙峰山麓,沿轴线地平面不断升高。设计者结合地形与环境,
在会馆前开拓了广阔的空地以作神道,市石枋,竖旗杆,在会馆中开辟出宽
广的天街,并结合地形变化,创意设计若干不同高度的半台,将建筑物安排
布建得颇为得体,上接下承,前呼后应,和谐完美。整个建筑群落,一进高
于一进,形成建筑物高低起落的明快节奏。西秦会馆建筑群的屋顶高低落差
为6.5米,到正殿形成高潮。
P32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