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关于指导欣赏古典音乐的书籍,虽谈不上汗牛充栋,却也让人有满坑满谷之感,凭心而论,精彩的不多。其实也是,要把这样形式的册子写得深入人心实属不易,个中原因,不遑多论。
手头却有本新书,初看书名《古典音乐颠峰40部》,嚯,口气不小。但细细读来,感觉其中确有过人之处,可爱和庄严并存,通俗及伟大相融。是好书,愿和广大读者共同分享。
叩指细数,特别之处有四点:
一、西方的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经400多年,谱写出了无数的优秀华章,可摆在入门者面前的好象太过庞大,其中许多确是经典,但并不一定适合入门。这种情形在别的领域也都存在:一样东西如果自己喜欢那纯属个人爱好,但如果有件东西上至专家权威下至平头百姓都为之赞美的话,那它就会像钻石般许多层面都在闪光。这部书里遴选出的这40部作品,无疑就是后者吧,窃以为就这40部,也可供人相伴一身。因为这浩瀚大海中的一瓢,既是经典,又为精品!
二、音乐的欣赏指导,有时会纷繁复杂,让人消化不良,有时却会简单的近乎苍白,犹如竹蓝出水。本书中作者的讲解和分析透彻明了。大刀阔斧,分析的细腻——像中国的疱丁解牛;丝丝入扣。讲解的详尽——犹如瑞士的钟表匠,缜密严谨。一篇亨德尔的《弥赛亚》三部分53段占了15页,好厉害!另外书中在介绍一首乐曲之前,还要遵循历史的轨迹把和乐曲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向读者交代。如对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书中写道:乐曲的最初版本写于1874年,这年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印象派画展,这个流派的名字来自莫奈的绘画《印象:日出》。这显然是个过渡的时代:1874年,迪斯累里就任英国首相,托马斯?哈代写了《远离尘嚣》。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年诞生了很多后来影响了20世纪走向的非凡人物,包括1923年就任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的赫伯特?胡佛、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以色列第一任总统哈伊姆?魏茨曼、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英国作家W?萨默塞特?毛姆、美国先锋派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英国作曲家古斯塔夫?霍尔斯特、奥地利出生的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和意大利工程师、无线电之父古列尔莫?马可尼。如此全面过瘾的叙述在国内的同类书中出现尚属首次,这对热爱艺术的读者却大有裨益,让人感知到同一时代在全球各地的政治、军事、文化及科技纵横交错发展的多时空层面,感觉新颖,兼有脉络清晰。总之这本拿在手上,读来却不累。
三、正儿八经地欣赏音乐和无休无止地奢谈版本曾是那样地泾渭分明,以至于水火不容,前者有些自命不凡,而后者为了炼就一副“金耳朵”走火入魔,其实现在大家都已明白:耳朵终究是肉做的。这本书中作者也会在介绍分析音乐之后适时地为读者介绍一些音乐的唱片版本,但寥寥数语,点到为止,既考虑了些许的个人口味,又从中体现了作者高雅的品位和不凡的造诣,有许多不是现今市场上充斥的所谓钦定版、权威片等,这会让不少“专家权威”大跌眼镜,但细细咀嚼一番却深感又在情理之中:如巴托克《乐队协奏曲》的版本推荐既不是卡拉杨、索尔蒂,也不是库贝利克,却是阿达姆?费夏及匈牙利国立;而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皇帝”》,什么肯普夫、巴克豪斯和塞金、吉列尔斯通通落榜,登顶的却是鲁宾斯坦/克里普斯/空中交响乐团,却也不是鲁宾斯坦和莱因斯多夫的合作。那2张片子我曾见过它们躺在商店的唱片架上积灰和流泪,但高超的演绎及平价的配置绝对不是小姐们茶余饭后的甜点。凡此种种在书中比比皆是,想来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特吸引人的眼球。
最后一点,作者出身音乐世家,父亲为世界著名的指挥大师,但他自己却一贯低调,从不在人前刻意地炫耀这点。虽本身也是位音乐家,幼年就学习音乐,并热爱有加,又兼有唱片业工作的业绩,使之成为一个融古典风格与现代元素的多面手。椐陋知,此类书(既是专业人士又从事撰写欣赏普及读物),国内出版的好象只有爱德华?唐斯的《管弦乐名曲解说》。难怪本书一推出就会受到比利?乔和马友友这样的在流行和古典领域各自取得非凡成就人士的大声叫好和鼎力推荐。作者在书中运用其广博的音乐知识和流畅通俗的语言,使得严肃的古典音乐也变得不那么刻板了,现代音乐也流露出了流行歌曲的美丽和悦耳;在阅读和欣赏中那些伟大的作曲家不会从坟墓里爬出来对着你大叫:“让我们来培养你!”,而只会感受到作者在向读者们说:“让我们一起来共享欢乐吧!”
音乐是富有力量的;让它将你带到另一个时代或者另一种心境中去。但是,无论如何,请别对其敬而远之。这些伟大的作曲家怕是不愿意看到有人觉得他们的旋律和情感令人无法接近的,同样地,当一个伟大的作家得知他的作品不能为最广大的读者所接受,他也会哀伤不已。音乐就是“情感”,这是你们本来就拥有的东西,现在就请来感受音乐吧。当然也让我们认识一下作者:安东尼?J.鲁德尔。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