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术社会观:当代美术与公共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0065120
  • 作      者:
    邹文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作者简介
    邹文,美术学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北京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顾问。已出版专著共约160余万字,分别为《工艺创造学》、《第三类美术批评》、《美术策划与传播》、《美术阔论》、《公共艺术概论》、《景观艺术设计论纲》,另主编有20余种大型美术出版物。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围绕“当代美术与公共文化”这一对中心概念,收录了作者三十年来的代表性文论。多数文章直接针对当时的美术热点问题,不限于就美术论美术,通过对艺术实践活动的反思、对艺术现象的追踪以及对艺术家进行的个案研究,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我国当代美术发展的重要思潮、流派、人物和事件,充分展现了作者作为艺术家的浓厚的“社会观”。书中所有文章都是在作者长期独立调查或个案专访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写成的。作者的社会性学术实践经验,也成就了本书的文献价值。
展开
精彩书评
    我觉得,打假必须从精神层面开始。我要用艺术来帮助“诚信”的社会重建。     当代中国社会,非常需要激活创新的意识,弘扬创新的精神。艺术的本质在于创新,职业的责任要求本职是要完成社会分工中的“创新”引领。     ——邹文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我们的印象中,雕塑似乎并不能在市场上买到。如果有人说他在商店买了一件雕塑,多半会是一件模式化的工艺品。长期以来,由于工艺型的伪雕塑充斥中国艺术市场,小摆件填充雕塑市场份额的现象十分突出。那种雕塑家们认为可以称之为雕塑的艺术品,只在极窄的渠道中流向海外。曾有北京的一家著名拍卖行,试图举办一个雕塑专场拍卖会,响应者寡,当然,也没什么赚头。雕塑市场有价无市,比之绘画市场,雕塑显然要冷清许多。     那么,是不是现代社会、现代生活不需要雕塑呢?当然不是。在历史上,雕塑从来都没有与人们的生活脱节;在生活中,雕塑的实在性和体量感,会给欣赏雕塑提供良好的认知条件。也就是说,人们心理上更有接受雕塑的自愿。绘画只是虚拟了一个假的深度空间,而雕塑的实在则见证了一个现实的立体状态,它和人们的现实生活结合更加容易,它更有保值性和观赏性。     我们发现,在发达的国家和兴盛的时代,雕塑都十分昌盛。从希腊、罗马到现代的欧美,举步城市之间,或者深入每一个有教养、有文化品位的家庭,你都会看到雕塑,雕塑充溢在你的眼中,给你一种精神的提示。有人说,一座好的建筑或者一座文明的城市没有雕塑,就好像穿着西服不打领带一样没修养。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雕塑就会越来越对应于社会的需求。改革开放走在前面的一些城市,现在正处在需要雕塑的时机。     我们相信,雕塑有着广泛的需求群体,今天甚至可以说,家庭将是雕塑庞大、潜在的购藏队伍。居室条件改善了,住房面积增大了,初级水平的装修遭到了人们的厌烦,就该来一个亮丽的主角,它就是雕塑。雕塑的需求者,城市人口中至少有5000万以上。这是一个庞大的需求群。我们也相信,雕塑的供应不成问题,因为历史的积累十分丰厚,中国人耳濡目染的文化教育中,有很大的成分是由雕塑赋予的。宗法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都曾经被雕塑这个特定的载体所传达,雕塑曾经因为宗教的大兴而发达,留下了许多传世巨作。今天,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城市大兴、建筑大兴的时代,这个时代也必然刺激和P23
展开
目录
总序一:东西东西/1 总序二:东来西去/3 上编专题 陶器起源新释/3 我对“诚信艺助”活动的回顾与思考/6 “伪民间”和“玩民间”/13 城市兴雕塑兴/17 为雕塑培育市场让市场激活雕塑/23 公共艺术在北京/28 亨利·摩尔的启示/40 艺术与科学中的“真、善、美”/46 公共艺术中的民族性与国际化/59 刨新与中国传统文化/68 ——就2005“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而说 被赐光荣的不幸/78 “五行”纵横谈/85 重提艺术的人民性/103 公共艺术管理亟待完善制度模式/107 丽人美谈/111 中国现代雕塑认识/113 贵州美术模式之透视/119 堂吉诃德与工艺美术风车/125 2008年奥运建设的公共艺术应用/132 城市艺术的公众分配/152 ——上海“城市文化”论坛专题发言提纲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作品集》序/157 下编人物 致意张光宇/165 新型艺术家张光宇/169 美术圈的“边缘人”/173 ——新凤霞、丁聪、郁风等人“圈内”看 理想守望者——张仃/176 整体地看张仃/187 丁绍光:一个文化英雄/191 韩美林其人其画/198 夏风的艺术变迁/201 万曼的“经纬”/205 漆画家乔十光/209 仁义吴家/214 ——吴祖光、新凤霞二三事 黄永厚的农业文明之美/219 总统先生,请为和平签名/224 吴氏家族与中国文化承传/227 袁运甫的人海口/243 在诺曼底雕塑和平/260 ——记中国艺术家遥远携“和平女神”雕塑 展开全球宣传的“和平行” 陈云岗雕塑艺术的意义/268 海纳百川跨界突破/275 ——雕塑家袁熙坤先生的素描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