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企业成长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8426
  • 作      者:
    李正彪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正彪,1971年5月出生,云南盈江人。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长期从事企业理论与实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的研究工作。讲授《企业理论与实践》、《组织行为学》、《企业伦理》等课程。先后在国家权威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译著)3部,编著教材7本。
展开
内容介绍
    《企业成长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在系统梳理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及企业网络理论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角度对社会关系网络、信任、社会资本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界定和阐述。剖析了企业内外复杂社会关系网络及其演变趋势。深入分析了作为社会关系网络核心的信任的来源和企业信誉的决定机制,系统阐述了作为企业社会资本的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经济功能,揭示了企业内部各关系主体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企业制度变迁的影响。《企业成长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为企业网络构建提供了系统的经济学分析框架,通过各种类型现代企业网络剖析了企业间的复杂关系,尤其对处于创立期和成长初期的中小企业的不同关系网络形态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在分析转型时期我国国有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变迁、演进趋势和畸形表现的基础上,对如何重塑我国政府与企业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中,弱关系的作用超出了格兰诺维特所说的信息沟通的作用。由于弱关系联结着不同阶层拥有不同资源的人们,所以资源的交换、借用和摄取,往往通过弱关系纽带来完成。而强关系联结着阶层相同、资源相似的人们,因此类似资源的交换既不十分必要,也不具有工具性的意义。为此,林南提出了社会资源理论的三大假设:(1)地位强度假设——人们的社会地位越高,摄取社会资源的机会越多;(2)弱关系强度假设——一个人的社会网络的异质性越大,通过弱关系摄取社会资源的几率越高;(3)社会资源效应假设——人们的社会资源越丰富,工具性行动的结果越理想(Lin,1981、1982、1990)。<br>    社会资源理论是社会网研究的一大突破,因为它否认了资源只有通过占有才能运用的地位结构观。林南认为,资源不但可以被个人占有,而且也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通过关系网络可以摄取。弱关系之所以比强关系更重要,是因为前者在摄取社会资源时比后者更有效。<br>    四、社会资本理论<br>    最早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的是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布尔迪厄把社会资本定义为“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是同对某种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得到公认的制度化关系的网络”(Bourdieu,1985)。他认为,资本是一种积累的劳动,个人或团体通过占有资本,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由于资本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形成和积累,而其一旦形成后又具有产生新的利润的潜力,它就使得社会生活超越了简单的碰运气的游戏或“轮盘赌”的状态,而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秩序和规则。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实际上就是一部资本积累的历史。 <br>    ……
展开
目录
导论<br>第一章 相关理论述评<br>第一节 企业成长理论的简要回溯和社会关系网络研究的缘起<br>第二节 社会关系网络的一般理论——新经济社会学的观点<br>第三节 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经济学的观点<br>第四节 国内的研究现状和简要的评价<br><br>第二章 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核心:信任<br>第一节 信任的内涵及其来源的分析框架<br>第二节 企业信誉的决定机制<br>第三节 制度、文化变迁与企业信誉取向:从个人信誉到企业信誉<br><br>第三章 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经济功能<br>第一节 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资本化:社会资本<br>第二节 企业社会资本有利于提高企业运行的效能<br>第三节 社会关系网络是企业获取各种经济资源的重要途径<br>第四节 企业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声誉增加了企业的无形资产<br>第五节 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制度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br><br>第四章 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演进分析<br>第一节 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演进分析<br>第二节 企业社会关系网络与企业制度变迁的关系<br>第三节 从企业制度的变迁看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发展<br>第四节 国有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变迁及其对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br><br>第五章 企业内部的关系网络(上)<br>第一节 出资者、经营者、员工间关系的动态研究<br>第二节 企业内部的入际关系网络分析<br>第三节 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多维分析<br><br>第六章 企业内部的关系网络(下)<br>第一节 企业劳资关系理论述评:劳资冲突与劳资合作<br>第二节 劳资关系的内涵、特征和影响因素<br>第三节 企业劳资关系的转换研究<br><br>第七章 企业间的关系网络:企业网络<br>第一节 企业外部网络化的动因<br>第二节 企业网络与市场组织和层级组织的区别<br>第三节 企业网络的类型<br>第四节 企业网络的演进分析<br><br>第八章 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研究<br>第一节 政企关系的不同分类<br>第二节 转轨中国家的畸形政企关系及我国政企关系的重塑<br><br>第九章 构建企业和谐的社会关系网络(代结论)<br>第一节 构建企业内部和谐的社会关系网络<br>第二节 构建企业间和谐的社会关系网络<br>第三节 构建企业与政府、社会的和谐关系网络<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