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制度变迁与美国国际经济政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91993
  • 作      者:
    李巍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巍,男,1981年生于湖北省当阳市,现为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国际问题研究所博士后。200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政治经济学、美国国际经济政策、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目前进行“大国崛起与货币的国际化”研究项目。合著有《国会政治与美国对华经贸决策》,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美国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国际政治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制度变迁与美国国际经济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全面兴起的新制度主义研究路径出发.对美国对外经济关系史上的几次关键性的政策调整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解释美国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度变迁理论模型。作者将这个理论模型运用于解释1913-1934年和1971-1988年美国国际经济政策史上的两个典型的转型时期,分析美国克林顿和小布什政府的重大政策调整,预测奥巴马任内及未来更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国际经济政策的大致方向。《制度变迁与美国国际经济政策》聚焦于美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贸易和金融两大政策议题,以实证主义研究方法,阐述了美国政策调整的国内制度逻辑。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五,对行政部门的国际经济政策进行建议、监督和调查的权利。国会有权要求总统、财政部、商务部、USTR和ITC等机构,定期向国会提交有关对外经济问题的报告或者要求负责具体事务的行政官员出席听证会并提供证词。比如根据《1988年贸易法》,财政部长就必须每年两次向国会就美国主要贸易国的汇率问题进行汇报。此外,国会议员还通过辩论和召开听证会对现行国际经济政策进行评估,提出批评和建议。<br>  对于贸易、金融、投资和援助四个主要的国际经济政策领域,国会所拥有的权限其实是不一样的。在贸易政策中,国会拥有的权力最大,因为宪法明文规定国会享有管理商业的权力,行政部门的对外贸易政策和行为必须得到国会的授权。其次就是对外援助政策,行政机关制定的对外援助计划,也必须得到国会的批准,因为国会对联邦政府的财政支出具有最终决定权。国际金融政策由于其要求的专业程度最高,其技术复杂程度是国会议员所难以驾驭的,国会将其主要让渡给财政部,同时又专门批准设立了独立机构美联储直接负责参与财政部的政策制定。而财政部和美联储通常倾向于闭门制定国际金融和货币政策,这与美国其他公共政策的制定构成了鲜明对比。①至于国际投资政策,由于美国具有自由投资的经济传统,这方面的政策措施相对比较少,所以主要由商务部和行政部门内部的一些跨部门协调机构来负责政策法规的制定和管理。虽然国会并不直接插手国际金融和投资政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会对这两项政策会充耳不闻,相反,国会会根据选民的意见以及利益集团的要求通过公开发表意见、召开听证会、提出议案等方式对行政部门和独立部门施加压力,以迫使其制定符合国会要求的政策。2005年,中国企业中海油公司竞购优尼科失败的事件就是美国国会利用间接方式发挥政策影响力的生动案例。<br>  最近二三十年,美国国会参与国际经济决策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加强。即便是在传统国会自觉隔离的国际金融和货币事务上,国会也开始更加积极地介入。国会大量增加了小组委员会的数目以更加专业地处理国际经济问题,这些小组委员会经常举行监督听证会,听取行政官员、商业领导人、学术界专家对拟议中的政策和计划的意见和批评。国会因此能够更加独立地收集国际经济数据并自主地进行政策动议,而不需要依靠行政部门。此外,国会议员越来越依靠从国会预算办公局、国会研究部、审计总署和技术评估局四个咨询机构那里得到涉外经济事务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这大大提高了国会参与国际经济决策的专业能力。
展开
目录
自序<br>第一章&nbsp;导论:全球范式与制度解释<br>一、国内制度缘何重要?<br>二、社会科学的“分化”与“整合”<br>三、定义国际经济政策<br>四、多难困境中的战略目标<br>五、建立一种制度解释模型<br>六、行文安排和基本设计<br><br>第二章&nbsp;研究路径和理论模式<br>第一节&nbsp;体系中心论<br>一、权力结构模式<br>二、相互依赖模式<br>三、国际制度模式<br>第二节&nbsp;社会中心论<br>一、利益集团模式<br>二、政党政治模式<br>三、社会观念模式<br>第三节&nbsp;国家中心论<br>一、国家主义模式<br>二、官僚政治模式<br>三、府会过程模式<br>小结<br><br>第三章&nbsp;制度理论的生成<br>第一节&nbsp;回归国内制度结构<br>一、制度主义研究路径:三个命题<br>二、制度对于政策结果的重要意义<br>第二节&nbsp;制度的历史与理性选择<br>一、宏观制度结构:历史的选择<br>二、中观政府体系:理性的选择<br>第三节&nbsp;制度变迁下的决策逻辑<br>一、府会关系与决策权力的分配<br>二、府会关系与决策信息的传递<br>三、府会关系与决策偏好的形成<br>小结<br><br>第四章&nbsp;决策系统与微观制度理论<br>第一节&nbsp;行政机构的偏好竞争<br>一、贸易代表办公室:执行贸易谈判<br>二、经济顾问委员会:谋划宏观政策<br>三、国务院:总管外交事务<br>四、财政部:管理国内宏观经济<br>五、商务部:维护国内商业秩序<br>第二节&nbsp;独立机构的非党勿私<br>一、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决贸易纠纷<br>二、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货币供给<br>三、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证券市场<br>第三节&nbsp;立法系统的扭曲失真<br>一、国会决策的权力方式<br>二、国会决策的组织结构<br>三、议员决策的行为逻辑<br>小结<br><br>第五章&nbsp;走出保护主义(1913-1934)<br>第一节&nbsp;自由贸易的初次胜利及其夭折<br>一、美国世界经济霸权的确立<br>二、进步主义运动与现代国家政权建设<br>三、威尔逊的“强政府”与国际经济政策的转折<br>第二节&nbsp;保护主义的迅速回潮及其顶峰<br>一、保守主义的胜利和制度结构的回归<br>二、一战后美国国内社会联盟格局<br>三、两大联盟斗争及其政策结果<br>第三节&nbsp;自由主义的最终胜利及其发展<br>一、罗斯福“新政”与“帝王式总统”兴起<br>二、“1934年体制”的建立<br>三、走向贸易自由主义和金融国际主义<br>小结<br><br>第六章&nbsp;走向互惠主义(1971-1988)<br>第一节&nbsp;金融民族主义的初现<br>一、美国经济霸权衰落与“特里芬困境”的加剧<br>二、美国国际货币决策的制度结构<br>三、美国政策调整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br>第二节&nbsp;贸易保护主义的涌动<br>一、美国制度结构的变迁:“帝王式总统”的衰落<br>二、经济相互依赖与国内社会利益的竞争<br>三、《1974年贸易法》:制度调整、政策内容和政策结果<br>第三节&nbsp;经济互惠主义的确立<br>一、国内社会的分裂与两党政策立场的互换<br>二、进攻性的国际货币政策:从“广场协定”到“卢浮宫协定”<br>三、“1988年体制”与“公平贸易”政策的实践<br>小结<br><br>第七章&nbsp;应对全球化(1993-2008)<br>第一节&nbsp;“新民主党人”积极的国际经济政策<br>一、经济全球化下的美国制度压力<br>二、多轨并行的国际贸易政策:从积极有为到乏善可陈<br>三、强势财政部主导的国际金融政策<br>第二节&nbsp;“保守共和党人”的政策与外交<br>一、国内社会分裂与党派政治的复兴<br>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总体挫折与局部成功<br>三、“弱势美元”政策与强势金融外交<br>小结<br><br>第八章&nbsp;结语:制度结构与政策选择<br>一、论点总结<br>二、学理贡献<br>三、研究不足<br>四、未来预测<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