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侨,1973年11月18日。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市同幸村。
少年时期,以读《鲁滨逊飘流记》《悲惨世界》《梦的解析》《圣经》等打开求知的大门,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冒险主义,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深地吸引了他。
幻想以文学创作为农民的命运呐喊,但空洞、苍白、虚幻的描绘,怎能改变乡亲们在黄土地上日复一日为温饱挣扎的现状?没有“法治至上”的信仰,怎能保障公民的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经历四顾茫然的求索后。1994年,他怀着吸取知识的强烈渴望,踏进风景秀丽的武汉大学攻读法律。并对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社会、教育、新闻、地理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带着寻求法治和民主的梦想,先后在一些媒体任记者,有机会了解计划体制转向市场经济存在的各种矛盾。
2003年,出版《资本时代的征服》,闭关自守、腐败无能的清王朝,让中国人饱受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带来的耻辱和痛苦,根本原因在于,政治精英和资本家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
2006年,出版《中国黄河调查》(合著),怀着一种宗教般的狂热理想主义,沿黄河流域的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行程15000公里,揭开了一个真相:为什么黄河文明不能比欧洲率先跨进工业文明,反而走向衰落?
2008年,出版《拯救乡土文明》,通过对徽州古老乡村的调查,揭示一个事实:虽然2000多年以来,掌握中国最高权力的是专制帝王,但实际上宗族的精英分子,以提供公共产品和道德资源维持了乡土社会秩序,因而乡土文明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
作者怀着以河流揭示中华民族兴衰的愿望,走过黄河、渭河、汾河、长江、新安江、汉江、太湖、大运河、湘江、赣江、闽江、钱塘江、楠溪江、珠江、岷江等。
通过调查,提出了文明衰落在于“文明能量供给不足”的观点,即一个民族是创造伟大的文明,还是停滞不前,取决于吸收、配置资源的能量,并有向外扩张的冲动,从而填补了“河流人类学”的空白!
他的作品贯穿了一个主题:唤起中国人的尊严、权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