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策划重庆 策划四川:构筑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224389
  • 作      者:
    刘斌夫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成渝城市群+两部国际交通枢纽——中国西部经济高地
    “江河海”+“新丝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体系
    “新天路”+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对外开放新口岸
    大西部发展将与沿海同步——从成都、重庆和南疆开始
展开
作者简介
    刘斌夫,中国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学者,规划、策划、咨询专家,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撰写多篇关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专稿,著有《中国城市走向》等专著,担纲创意策划和规划、设计一系列城市、景区、乡村开发与发展项目,提出了关于区域经济、城市营运、城乡统筹、西部开发、创意产业等一系列命题,提出“江河海一新丝路中国经济发展新体系”、“经济发展反空间”、“金三角一辐射扇一点切环”理论和“成渝椭圆城系”等学术观点,诠释中华文化史、巴蜀经济史,其关于中国发展战略和中华文明源。流等文童,引起海内外关注。
展开
内容介绍
    《策划重庆,策划四川:构筑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汲取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的宏旨大纲,以中国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新学说“江河海一新丝路体系”“经济发展反空间”“金三角”“辐射扇”和“点切环”等系列理论为基础,以构建成渝城市群及成渝经济圈、构筑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推进大四川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扩大西部对外开放为实例,对重庆、四川及其省会成都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生态环境、经济基础、人文积淀、地缘经济与地缘人文地位等诸多发展要素予以深度解析,对重庆、成都两大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分区、规模扩张、品牌铸造、文化建树、经济崛起、管理营运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进行独特构思,对重庆市、新四川及大成都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集聚西部特色产业集群提出独到见解,谋划了复兴“南方丝绸之路”和“北方丝绸之路”,建设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筑建“新天路”——“亚欧大陆桥”中欧国际高速铁路、国际高速公路,创立中西亚自由贸易区,寻求西部开放国际新口岸新通道,力促新十年西部发展与沿海同步等,形成了一整套的全新改革思路与一系列可操作的创新发展模式。
    该书适合各级政府官员、有关领导及宏观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以城市群为“增长极”①。城市群与以两三个或多个特大城市为核心和支撑点的“省际(大城际)经济圈”和“大区域经济增长极”是孪生与对应的关系。
    城市群中,作为核心层的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一般为首都、直辖市、省会市、国家计划单列市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群的城市二级体系,是分布在核心层周围,在各分支区域中具有中心地位的较大城市,一般为地级市或直辖市的远郊城区。城市群的城市三级系统是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一般为县城、县域重点城镇。
    城市群所关联的大区域是省域或省际区域,各区域中心城市又有大区域内各自的版块分野,中小城市所在的更小区域版块则是县域。城市群的构成形式和本质特征,决定了城市群经济,是以城市为主体,与区域相联结,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经济总量的709/6主要集中于几大城市群。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渐已形成东部“京三角”(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即中国区域经济“三大增长极”。尽管以三大城市群为骨干体系的东部,约占国土1/5面积,城市数量约占全国1/2。但东部三大城市群的经济,仅占全国的30%左右,尚须大幅度提升城市化水平。就中国首屈一指的人口总量和大批农村人口走向城市的大趋势,东部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和骨干城市,仍需实现城市建成区的扩张、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城市人口的增容,继续壮大城市群规模。
    第2节城市对区域的主导功能:聚合与辐射。
    城市对区域的主导功能是什么?聚合,辐射。
展开
目录
导言 同构中国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第1节 城市与区域之主体关系:城市群
第2节 城市对区域的主导功能:聚合与辐射
第3节 寻求突破:成渝崛起
第4节 创意新经济:激发继续改革的勇气和智慧

第一章 中国经济新体系与川渝关系解说
第1节 中国区域经济新体系:“江河海”与“新丝路”
第2节 联动“江河海”,筑建“新丝路”,力促川渝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第3节 独特而奇妙的双城群团:成渝椭圆城系
第4节 中国西部大三角经济区:成渝西大版块

第二章 大重庆扩张新思路
第1节 市区地理环境解构:多中心型大都会
第2节 走出山城:构建全域大重庆
第3节 产业六支柱:大工业、大物流、大农业、大地产、大旅游、大水电
第4节 城市文化升位:从江埠开放到工商崛起
第5节 城市个性推介:中国山水第一城

第三章 大成都突围新态势
第1节 城市街区形制:一中心型大都会
第2节 城市突围战略:超越平原,构建全域大成都
第3节 城市开发布局:一核心城、一大平原、一环山带
第4节 城市业态定位:中国西部“新四大产业中心”
第5节 城市功能分区:三大核心区+六大互动区
第6节 城市交通突变
第7节 旅游资源团团围合: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第8节 宜居城市:时代新概念
第9节 城市营销攻略:西部文化第一城

第四章 大四川发展新创想
第1节 天府之国变革之路:从四个跨跃到五个提升
第2节 交通引擎:中心·枢纽·网络·节 点
第3节 能源动力:努力筑建西部新能源产业高地
第4节 经济强省:产业版块、产业集群与产业支柱
第5节 工业强省:营建园区凝聚集群铸造航母旗舰
第6节 农业强省:从自给自足到国际订单
第7节 茶业大省:三足鼎立的茶业经济带
第8节 旅游强省:倾力打造九大旅游走廊
第9节 文化强省:开拓文化创意产业新路
第10节 省管县、强县扩权和发展区域中心城市
第11节 策划西昌:中国休斯敦,东方日内瓦
第12节 策划遂宁:川中新枢纽
第13节 策划大川北:川北陕南经济一体化
第14节 策划新川南:“内自泸宜”一体化
第15节 策划川西南:“雅西攀”一体化:
第16节 策划大成都“成德绵一成眉乐一成资”一体化
第17节 灾后重建,举国援手,逆势崛起

第五章 纵深:城市与区域统筹发展新考辨
第1节 理论并非灰色:创新是国家发展之原动力
第2节 开放开拓:孕怀“金三角”“辐射扇”“点切环”新理念
第3节 新旧思维博弈:从城市出发
第4节 西部再开发:新10年与沿海同步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