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地区经济政策的演变与调整》通过梳理建国以来至今中国民族地区经济政策的演变历程及运行程度,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探寻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及民族地区经济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中国民族地区经济政策完善与调整的方向与对策,建议创新保障政策有效运行的机制设计,探索民族地区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具体实施战略。<br> 研究的线索可以从国家和民族地区两层面来剖析,就国家层面而言,确保国家经济政策对民族地区的有效供给;就民族地区层面而言,确保国家经济政策在民族地区的有效运行;两者的目的都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区域协调发展及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总目标。因此,报告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国家为何要针对民族地区实行特别的经济政策?民族地区经济政策演变历程如何?即民族地区经济政策究竟应该何去何从?<br> 针对第一个问题主要论述民族地区经济政策的科学基础,由于民族地区存在特殊的资源环境,这不仅构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构成民族行为的约束,民族行为同样具有经济理性;运用福利经济学理论论证尊重民族性的民族地区经济政策是实现公平与效率目标的社会最优选择。对于第二个问题主要对建国以来至今的民族地区经济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总结与效果综合评价;在三阶段的民族地区经济政策实施中,政策体系在发展与创新,但是政策系统仍然存在缺乏激励性、民族性等一些问题。第三个问题主要提出民族地区经济政策调整方向与对策,通过剖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借鉴国外经验,政策的完善与调整要做到“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民族地区开放度的提升;有利于民族利益的实现;有利于促进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政策机制创新带动民族地区制度创新。为保障国家民族地区经济政策有效运行设计政策供给的创新性安排,包括遵循原则、目标设计、多手段协调配合、目标与手段的耦合及机制创新;并对民族地区具体经济政策包括开放政策、就业政策、产业政策、环境政策、扶贫政策等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未来中国民族地区经济政策选择与具体实施策略。<br> 总之,基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国家经济政策选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创新的过程,需要国家与民族地区、中央政府与民族地区政府的良性互动。国家政策供给不能忽视民族地区的主体性,民族地区要主动对称地显示政策需求及运行效果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国家民族地区经济政策机制创新与有效运行,最终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