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再见吧,美国:后金融危机的全球趋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492424
  • 作      者:
    (日)大前研一著
  • 出 版 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大前研一,1943年出生于日本福冈县。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生院原子能工程博士学位。1972年进入麦肯锡咨询公司,历任高级董事、日本分公司董事长、亚太区董事等职务。1994年离开麦肯锡后。仍担任国际知名企业管理顾问及亚太地区国家级顾问。身为“无国界经济学”和“地域国家论”的倡导者,其独特的全球观点和创意构思,令人耳目一新,获益匪浅。2005年创立了日本首家远程教育经营管理学院“创业者商学院”(BBT)并担任校长。陈鸿斌,1954年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目前担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信息所所长。曾著有《日本失去的十年》,与他人合著《中日关系的“瓶颈”》、《站在新世纪入口的日本》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次贷危机只是美国问题的一个引爆点,却造成破坏力强大的全球金融海啸,足见美国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的焦点。大前研一分析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八年执政,从对阿富汗、伊拉克发动战争的缘由谈起,纵轴是美国近年的政治和经济作为,横轴遍及世界各个重要国家和地区(主要以G20为主),交织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政经形势,深入浅出,直指问题核心。《再见吧美国:后危机时代的全球趋势》谈论美国近十年的作为与全球趋势变化,对身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我们,大前研一的观点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观察方向,让我们可以看得更远。
展开
精彩书摘
  美国开始“失去的十年”
  2007年9月至10月之间,我在SkyPerfect电视台的“财经突破757Ch”节目和日经BP电子版的连载中,就美国的次贷问题做了如下的预测:美国排名前十的银行中,大约有一半将不得不实行国有化。解决次贷问题只有实施“免债令”。
  当时次贷问题刚发生了两个月左右,谁也没有说过那样的话。但就在约1年后雷曼公司倒闭了,我的预言也变成了现实。
  金融危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流动性危机:第二阶段为在处理坏账过程中出现的资不抵债危机:第三阶段则因银行惜贷导致公司出现危机。日本的泡沫经济持续了15年时间,但第三阶段的惜贷情况至今仍未得到彻底改观。美国的步伐虽比日本快,但一两年时间肯定是打不住的。因为美国目前尚处于第一阶段,也就是说刚进入流动性危机阶段,金融危机的大幕才刚刚拉开。由于美国应对危机的做法是错误的,所以在该阶段同时出现了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现象。在我看来,美国要超越这三个阶段,找到应对这场危机的切入点,然后重新焕发出活力,至少需要10年时间。也就是说将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9月对应于日本泡沫破灭的1989年12月,那么美国也开始进人了“失去的十年”。
  次贷危机的实质是什么?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美国次贷危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日本人在思考这一问题时,往往把问题聚焦于美国的房地产业和银行业的决策失误。但为便于从根本上理解次贷问题何以引发这场金融风暴,我们首先要了解全球的货币流向。
  次级贷款就是向因未能及时通过信用卡还贷而导致信誉不高的个人或低收入者提供的贷款。2007年8月该问题凸显之际,美国有15%的贷款购房者为其对象,其贷款额高达1.3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全部住房贷款的10%。
  但本来仅限于美国国内的这一房贷问题、何以会波及欧洲然后又席卷全球呢?当时全世界共有约6000万亿日元的资金在寻找投资方向。这些资金在全力寻找回报率更高的投资项目。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这些资金大约已缩水了一半。这些资金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发达国家都是老龄化国家,其资金都很充裕。但发达国家国内并没有足够的投资机会。
  例如日本的金融资产就高达1500万亿日元,这是在日本市场怎么也无法消化的。政客们出于一己私利,希望将这些资金投入公共项目,但公共投资充其量也就是5万亿或10万亿日元的盘子。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其情况也都类似。
  这些始终在找出路的资金,为获得更好的投资机会从发达国家流出(或购买外国的金融产品)。那么到底哪里会有投资机会呢?看中全球头号金融产品——房地产实际上哪里也没有合适的投资机会。发展中国家当然有很多长线投资项目,但弄不好在返些国家投资会血本无归。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不是中等风险中等回报,就是高风险高回报。
  于是寻找投资方向的庞大游资便看上了“没意义的项目”,这就是商品。
  从本意来说,商品就是前品交易所中所交易的产品。具体而言包括小麦、玉米等农产品或石油、煤炭、黄金、白银、铜、锡、钼等矿产品,或是棉花和橡胶等原材料。这些商品均已成为金融期货,游资早已大举进入该领域。而且这些商品的价格普遍出现了上扬。从对冲基金的角度来看,该领域已没有太大的油水。
  于是游资又看上了房地产,这是全世界最大的金融产品。在日本人看来,不动产和动产完全是两回事,但在美国不动产完全属于金融产品。尤其是在小布什执政期间,由于股价上不去,从而推动房地产飙升了70%左右,因此房地产的收益要大大高于股票等其他金融产品。尤其是商业用房根本不需要现金,一般都是通过实施债券化向基金推销的。
  房地产项目往往一转手便可获益,其原因在于供给是有限的。房地产价格出现了全球性上扬的趋势,东京的山手线以内、上海市中心、香港和澳门、伦敦的切尔西地区、伊斯坦布尔可眺望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地段、苏格兰高尔夫球场周边、人口密度极高的印度孟买等地方的黄金地段,都是炙手可热的抢手项目。
  而游资有一个很鲜明的特征,即它们看中的均为可立即套现的项目。
  但由于游资对全球最好的地段过于贪婪,那些地段的所有房地产均出现了暴涨态势。以至后来已很难再找到高收益的项目。
  于是游资的持有者们便退而求其次,不能马上套现的也可以。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就产生了次贷,这是一个供散户投资、债券化的金融新产品。
  苦于找不到投资方向的投机商蜂拥而至次贷的借贷对象都是本来从收入来看不该获得贷款的人,而银行却以12%的高利息借给他们去购房,这一贪得无厌的借贷行为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了冲击。和日本的分阶段贷款一样,开始几年的利息都是固定的,只须付息而无须还本。这都是为了便于贷出,有点诱使借贷者上套的感觉。如果房价持续上涨的话,即便几年后贷款重新组合、定价,利息也随之上浮,也仍是具有还款能力的。但是美国的房价到2006年便不再上涨,于是原先的还款前提便不复存在,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便相继出现。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尽管如此,12%的平均利润水平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华尔街的证券投机商们看到有利可图,便大笔大笔地买进,然后推出了供散户投资、类似房地产基金的债券。这便是一种所谓“资产担保证券”(即将企业所持有的债券和不动产等资产从企业分离出来,以这些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资金发行的证券)。
  假定借贷者支付的利息为12%,为防止出现坏账和支付回收贷款及其他业务开支,需要有4%的利差,于是放贷者便须推出利息为8%的新产品。但如果仅是次贷的话,其评级只有BB,是很难销得动的。于是作为主要证券商的贝尔斯登公司便将信誉极佳的金融产品的起销额降低,然后与次贷绑在一起推销,那种产品的利息是次贷的4~8倍。这样一种担保债务的新产品再加上保险,便获得了AAA的评级。全球投机商对此趋之若鹜。
  高盛公司为在日本等国家推销该产品,为其起了个“全球证券投资机遇”的美名。但这些债券的购买者根本就无从知道这里面包含着垃圾债券,它使许多人被套得很苦。到了2007年夏季,一些借贷者已无法还贷,一家单为此担保的保险公司已经倒闭,标准普尔公司也承认其评级是有问题的。
  华尔街的金融大鳄按照还贷的优先顺序,根据风险的高低将其拆开,以担保债务证券的方式推销。而全球的投机商及其对冲基金始终在寻找投资方向,在该产品推出后便大举买进。但因无法还贷的情况急剧增加,买进了相关产品的投机商和对冲基金,皆因此而损失惨重。
  ……
展开
目录
序言 奥巴马政府启动——尽管如此我仍不能不感到悲哀
超越肯尼迪的“语言力量”
从奥巴马演说看对日本的顾虑
美国史无前例的“四权分立”体制
美国人自己对国家也不抱有希望

第一章 什么事都无人负责
美国开始“失去的十年”
看中全球头号金融产品——房地产
苦于找不到投资方向的投机商蜂拥而至
狼群开始“共餐”
头招不慎满盘皆输的“三剑客”
能消除导致危机的根本原因吗?
救助措施凌驾于法律之上,让公众承担90%的损失
政府是否有严重渎职之嫌?
住房——经济的主发动机熄火
寡廉鲜耻,不可救药

第二章 缺乏宽容的美国“开始宣告结束”
冷战结束后的“哥白尼革命”
充斥于银屏的“好战”言论
“对外国人宽容的国家”哪去了?
“国土安全部”的骗局
保护以色列是美国的基本国策
中国的威胁度降低
保护韩国和日本的重要性也大为降低
开战并非出于外交而是出于内政原因
蛮不讲理的“即热热水器”国家
布什毫无反悔之意
能源大国俄罗斯的崛起

第三章 不断扩展的“反美、厌美包围网”
无视联合国、为所欲为的“单边主义”
敲打说“不”的法国
“最后的同盟军”澳大利亚也出现了变化
只剩下了日本
米洛舍维奇之后“敌人”在不断变化
“基督教原教旨主义”掌控美国
如今美国的唯一选择就是动武
从“世界警察”到“最不受欢迎的国家”
连续上演“不宣而战”
比越战时更深重的危机
能与伊斯兰国家和解吗?
以沙特阿拉伯为核心的中东政策的矛盾
奥巴马为何决定增兵阿富汗
反美根深蒂固的巴基斯坦也局势不稳
伊拉克会产生亲伊朗和反美政权吗?
“反恐”的诡辩
“恐怖分子”和“自由战士”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下一个对手是叙利亚和伊朗
美国才是恐怖分子的后台
生生不息的“反美义勇军”

第四章 日薄西山的美国媒体
媒体从业人员的核心为“终身记者”
日本政客不是咄咄逼人的美国记者的对手
“署名”是力量的源泉
美国媒体开始变得傲慢起来
媒体发了,于是对全世界不屑一顾了
亚洲和欧洲成了“二等公民”
以对以色列的态度画线
媒体导致对伊开战
有内线的记者吃得开
“CNN美国”与“CNN美国以外”
亚洲报道根基太浅
“半岛电视台”何以异军突起
从NHK的卫视节目了解世界
今后的全球媒体态势

第五章 没有敌人的时代——奥巴马外交的联合方程组
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大获全胜
中国的“对外开放”关系到美国的生死存亡
没有敌人就无法凝聚美国人民
与“看不见的敌人”的战斗永无止境
反恐产业不断壮大
安全对策已无法回归
俄罗斯和中国均与美国达成协议
欧盟迅速成为美国的对立面
美元与欧元已打响货币战
“喀斯卡迪亚独立”思想
与其说是加拿大人不如说是美国人
出现超越国境的“地区国家”
“未来的大国”在反美和亲美之间徘徊
做“隐蔽的外交官”
“阿盟”是否可能?

第六章 “避免危机”的药方
如何应对热钱 52
金融版“毒饺子”和“假品牌”
也有人躲过了次贷危机
粮食有剩余何以粮价飙升?
新生物燃料——危机给予我们的教训
美国强大的秘诀在于大学
超越国境的“人才吸收体系”
美国强大的另一个源泉:Google
让企业与企业直接交易
通过YouTube销售右脑型商品
IT经营者可能转向政治领域
奥巴马政府重新打出“门罗主义大旗”的危险性
所有美国人应加倍努力工作
“与损害全球者之战”才是新的冷战
推出新的“阿波罗计划”

第七章 成为美国的附属国还是独立国家
“第51个州”:美国敲打日本史
经济战失利导致日本出现“失去的十年”
日本企业向美国“进贡”
第一个选择——加强与中国的关系
第二个选择——加强与欧盟的协调
第三个选择——与东盟联手
放宽签证,敞开门户
实现真正伙伴关系的战略
跋 再见吧,美国——美国起死回生的三个条件
向全世界表示道歉
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
告别战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