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从主体方面来看的生产,生产是从主客体统一来看的劳动。用劳动这个词表达“生产”,无非是为了强调主体在生产中的主导作用。我们如果从客观上理解劳动,不把劳动理解为生产的主观形式,而把劳动仅仅理解为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劳动就是“劳动力”。在历史发展中,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实践”,强调人的主体作用,是一件事;在经济学中,把主体与客体统一视为规律,是另一件事。两者不能混为一谈。<br> 经济不是孤立的“活劳动”,而是人、工具和自然的结合,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唯物史观的三个基本概念。生产关系在马克思那里最初就是分工、交换,以及在分工和交换中包含的财产关系、生产条件的分配。<br> 生产关系体现人与人的关系,是在物与物的占有关系、自然与自然的占有关系基础上体现的“人”与“人”的关系。这一点,马克思有充分的阐述。即使从纯经济学的角度看,生产一开始也是包含着生产关系、劳动条件、自然资源的占有和依据所有权进行的生产成果的分配。所以,当生产稍有发展时,交换就不仅仅是劳动产品的交换,还包含着自然资源占有和生产要素的交换。<br> 人类历史的基础是生产,经济的直接定在就是人类生产活动本身。劳动是人的本质,“抽象人类劳动”是人的一般抽象的本质。由此出发,推演出全部政治经济学范畴,最后得到一个结论:商品、价值、资本等一切经济学范畴都发源于“劳动”。这种从“劳动”、“活劳动”或“主体”出发的经济学,排除了经济实践的起点:生产一般--人与自然的统一。单从主体出发,不可能把握任何现实的生产,不可能理解任何现实的生产。<br> 经济学的起点就是经济--人与自然的互动,经济就是在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的生产一般。尽管生产关系本身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但人与自然的统一仍然是一切经济学研究的最基础层面和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没了地球,人与人的关系还有什么意义?<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