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量刑基准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07632
  • 作      者:
    韩光军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韩光军,男,安徽肥西人,2003年6月毕业于湘潭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至2006年8月,先后于国家检察机关、高等学校从事检察业务、教研工作;2006年9月入武汉大学法学院脱产研修刑事法学,于2009年6月通过论文答辩,获法学博士学位;读博期间,获中华发展基金管理会全额资助,应邀赴台湾东吴大学法学院作为期2个月的访问研究;2009年7月开始执教于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曾参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等省部级课题多项,在《武汉大学学报》、《西南政法大学学报》、《青少年犯罪问题》、《当代法学》、《河北法学》等刊物上独立或与人合作公开发表论文十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量刑基准研究》写了量刑活动作为刑罚适用的基本活动,直接关系到刑罚目的的实现与被告人的人权保护。我国现行刑法第5条、第61条对刑罚裁量基准也作了相应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因过于笼统而缺乏必要的操作性,也因缺乏科学量刑基准理论的智力支持而显得不太科学,致使实践中由此而产生了许多不当量刑问题。因此,为使量刑客观公正,《量刑基准研究》综合运用哲学思辨、比较、历史等研究方法,对量刑基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系统研究,提出了我国刑事立法有关量刑基准规定的完善构想。
展开
精彩书摘
    面四种试图缓和目的矛盾冲突的努力并非令人满意,而后面一种理论结论虽然比较合理可取,但缺乏必要的深入论述,而有进一步予以完善充实之必要。优先论中的一般预防优先理论认为刑罚作为社会的防卫手段,理应于刑罚裁量时,优先考虑一般预防的威吓目的,至于个别预防的再社会化、报应主义之目的则为次要考虑的目的。此为乱世用重典论者所主张的理论,若依此理论裁量刑罚,基于重刑可以收到威吓一般人犯罪的迷信,则刑罚很有可能超越责任限度,而有违罪责原则、人道主义与罪责均衡的公正要求,故现在很少有人采用此说。个别预防优先理论认为刑罚裁量时应优先考虑犯罪人的再社会化需要,而不是行为人之罪责。一方面因其强调刑罚裁量应以特别预防为目的,而有违刑罚之本质要求,以至于难以实现刑罚正义之理念;另一方面若以个别预防为优先考虑刑罚目的,则可能会对那些特别危险之人加重处罚,导致如洛克辛所批判的太过于乐观的“矫治乌托邦”的刑事政策。并合主义论中的分配理论,也存在刑罚目的矛盾的问题,因为行刑与裁判期间虽然在个别的体系内不会有报应与预防矛盾问题,但将这些个别的体系回归到全刑法体系而互相关联时,其间的报应与预防矛盾便会产生。比如,在执行时,就常会发现许多刑罚是不必要的,甚至是多余的。当然,有时也会出现刑期过短而无法达到犯罪预防目的之需要。鉴于此,执行与量刑二体系间机能的统合势在必行,这便要求在量刑阶段对各种刑罚目的加以考量。幅理论,虽为德国学说及实务所采用,但其也存在诸多问题而受到学者尖锐批评,尤其是其正义幅度理论之问题,因为就个案具体行为而言,既无正当刑罚之客观标准,亦无客观标准确定把握正当刑罚之最高与最低限度,因而难以有效避免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侵害犯罪人人权现象的发生。再说,针对一个特定的犯行存在着若干个适正的刑罚事实,这从与责任相适应的刑罚观点来看,在理论上也是不成立的。
展开
目录
引言<br>第一章  量刑基准之概述<br>第一节  量刑之界说<br>一、量刑观点之纷争<br>二、量刑内涵之厘清<br>三、量刑特征之分析<br>第二节  量刑基准之序说<br>一、量刑基准之内涵<br>二、量刑基准之研究意义<br>第二章  量刑基准之目的论影响<br>第一节  量刑基准与刑罚目的<br>一、刑罚目的之概说<br>二、量刑基准与刑罚目的之关系<br>第二节  报应刑影响下的量刑基准<br>一、报应刑之基本立场<br>二、报应刑之量刑基准<br>第三节    目的刑影响下的量刑基准<br>一、目的刑之基本立场<br>二、目的刑之量刑基准<br>第四节  并合主义影响下的量刑基准<br>一、并合主义之基本立场<br>二、并合主义之量刑基准<br>第五节  重构刑罚目的影响下的量刑基准<br>一、刑罚目的反思与重构<br>二、重构刑罚目的之量刑基准<br>第三章  量刑基准之责任论基础<br>第一节  量刑基准与责任主义<br>一、责任主义之序说<br>二、责任主义与量刑基准之关系<br>第二节  行为责任论基础上的量刑基准<br>一、行为责任论之基本立场<br>二、行为责任论之量刑基准<br>第三节  社会责任论基础上的量刑基准<br>一、社会责任论之基本立场<br>二、社会责任论之量刑基准<br>第四节  规范责任论基础上的量刑基准<br>一、规范责任论之基本立场<br>二、规范责任论之量刑基准<br>第五节  人格责任论基础上的量刑基准<br>一、人格责任论之基本立场<br>二、人格责任论之量刑基准<br>第六节  重构责任论基础上的量刑基准<br>一、责任论之反思与重构<br>二、重构责任论之量刑基准<br>第四章  量刑基准要素确立之要求<br>第一节  量刑基准要素之概述<br>一、量刑基准要素之内涵<br>二、量刑基准要素之特征<br>三、量刑基准要素之类别<br>第二节  量刑基准要素确立之原则<br>一、责任主义原则<br>二、刑罚目的原则<br>三、完全评价原则<br>四、重复评价禁止原则<br>第五章  量刑基准常见要素之分析<br>第一节  犯罪事实相关的量刑基准要素<br>一、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br>二、主观罪过的强弱<br>三、犯意形成的状况<br>四、犯罪的时间和地点<br>五、犯罪手段(或方法)<br>六、犯罪后果<br>七、犯罪对象<br>第二节  犯罪行为人相关的量刑基准要素<br>一、责任能力程度<br>二、行为人之品行<br>三、犯罪后的表现<br>四、行为人之生活状况<br>五、行为人之知识程度<br>六、行为人之身份<br>第三节  与量刑基准要素相关的几个特殊事项<br>一、社会形势<br>二、民愤<br>三、刑事政策<br>四、法官素质<br>第六章  量刑基准立法例之评鉴<br>第一节  德、日量刑基准之立法例<br>一、德、日量刑基准之立法状况<br>二、德、日量刑基准立法之评析<br>第二节  我国量刑基准立法例之研究<br>一、我国量刑基准之立法状况<br>二、我国量刑基准立法之评析<br>三、我国量刑基准立法之完善<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