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恢复性正义的实现:恢复性司法的理论维度与本土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9053334
  • 作      者:
    周长军,王胜科主编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恢复性正义的实现:恢复性司法的理论维度与本土实践》主要有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和理念基础、恢复性司法中的被害人权益保护、恢复性司法中的加害人权益保护、恢复性司法中的社区参与、被害人宽恕:恢复性司法的温床、刑事和解: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实践、刑事和解的规范考察、刑事的解的运行实践、刑事和解的理性建构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对犯罪行为的处理上,恢复性司法尊重加害人的人格自律性,在激发加害人内疚感和羞耻心的同时,重建加害人的自尊,进而达到正常人格的自我实现。对加害人而言,恢复性司法一方面提供使他们挽回自己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的机会,减轻其内疚感;另一方面,通过鼓励加害人讲明犯罪的动机和过程,找到加害人内心冲突的原因,并通过其家庭成员和社区成员的帮助,使加害人心理恢复平衡。此外,恢复性司法以当事人的自愿、合意为正当化依据,使得加害人在参加恢复性司法的过程中意志不被强迫,可能感到作为主体的控制的力量。在恢复性司法程序中,加害人更多的是主动承诺,而不是被动地承受被迫施加的命令。加害人对责任主动承担的态度,也意味着其开始发生人格上的转化。
    恢复性司法程序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处理刑事冲突的和平的、富于人情味的氛围,其参加者对加害人均比在传统刑事司法中多了一些尊重、少了一些敌对,这也使加害人消除一定的误会和敌意,从而积极地承担责任。而加害人通过积极地履行恢复性司法程序所达成的协议,会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有利于犯罪人自尊心的培养,增强其适应生活的信心,进而回复正常人的生活。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恢复性司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恢复性司法的概念厘定
三、恢复性司法的运作形态
(一)恢复性司法的运作过程
(二)恢复性司法的运作模式
四、恢复性司法研究的现状与创新
上篇 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图景——五维度的考察
第一章 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和理论基础
一、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
(一)恢复性司法的犯罪观
(二)恢复性司法的刑罚观
二、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基础
(一)恢复性司法的哲学基础
(二)恢复性司法的社会学基础I
(三)恢复性司法的犯罪学基础
(四)恢复性司法的刑事司法理论基础

第二章 恢复性司法中的被害人权益保护
一、刑事被害人诉讼地位的变迁及其权益保护
(一)被害人概念的界定及其诉讼地位的变迁
(二)现行刑事司法体系中被害人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三)我国刑事被害人利益保护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二、恢复性司法中的被害人权益保护
(一)恢复性司法强化了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
(二)恢复性司法在保护被害人权益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恢复性司法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的启示
(一)刑事司法理念的科学化
(二)以恢复性司法为指导,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第三章 恢复性司法中的加害人权益保护
一、恢复性司法对加害人权益保护的价值分析
(一)恢复性司法的一般价值
(二)恢复性司法对加害人权益的保护价值
二、加害人视角下恢复性司法面临的质疑与挑战
(一)恢复性司法存在损害加害人正当利益的可能性
(二)加害人视角下恢复性司法面临的其他挑战

第四章 恢复性司法中的社区参与
一、作为恢复性司法程序参与主体的社区
(一)社区的概念与特征
(二)社区是客观存在的
二、社区在恢复性司法中的作用
(一)社区在犯罪处理和防控中的作用
(二)社区在恢复性司法方案制定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三)社区在恢复性协议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四)不同恢复性司法模式下社区的角色和作用
三、恢复性司法中社区权益的保护
(一)社区参与恢复性司法程序权利的保障
(二)社区成员和谐关系的维护
四、恢复性司法视野中我国城市社区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民归属感差
(二)社区文化和共同语言缺失
(三)城市社区的邻里关系日益淡漠
(四)城市社区的参与水平低下

第五章 被害人宽恕:恢复性司法的温床
一、被害人宽恕的概念及其时空考察
(一)被害人宽恕的概念
(二)被害人宽恕在恢复性司法中的地位
(三)被害人宽恕的历史考察
(四)被害人宽恕的域外考察
二、被害人宽恕的理论基础
(一)被害人宽恕的犯罪学基础
(二)被害人宽恕的哲学基础
(三)被害人宽恕的方法论基础
(四)被害人宽恕的法学基础
三、被害人宽恕在我国的立法现状
(一)被害人宽恕在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中的体现
(二)原因分析
四、被害人宽恕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可能变异
(一)被害人迫于压力而违心地做出“宽恕”的行为
(二)贪图一时之利的“宽恕”
(三)对司法机关的不信任可能也会导致被害人违心的宽恕

下篇 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实践——主要以山东为样本的实证研究
第六章 刑事和解: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实践
一、概念的厘清: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
(一)刑事和解在我国的兴起
(二)刑事和解: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形态
二、我国刑事和解勃兴的动因溯源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实现案件分流、节省司法资源的内在要求
(三)契合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第七章 刑事和解的规范考察
第八章 刑事和解的运行实践
第九章 刑事和解的理性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