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457411
  • 作      者:
    陈庆安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是指外观上和犯罪行为十分相似,符合犯罪构成的个别要件,但因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虽然刑法未作出特别的规定,也应该排除其犯罪性的行为。在有关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各种称谓中,“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称谓最为符合我国的刑法理论体系。准确界定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概念,应该注意到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以下几个特征: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虽然在外观上和犯罪行为十分相似,但是只是符合了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超法规”,并不意味着排除其犯罪的理由在刑法典的规定之外,是对刑法规定的超越,而是意味着对于该类行为应当排除犯罪性的一种特别的提醒;排除犯罪性事由是没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排除犯罪性事由和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规范评价略有不同。
展开
精彩书摘
    用于古代西方国家的一种社会措施,即杀死那些身患不治之症或身体严重畸形者。这一社会措施与史前时期一些原始部落为了保证在迁徙时行动上的便利,为了能更好地适应自然从而得以生存,而杀死病人和老人的习俗相似。在亚洲的古印度也有用恒河的泥土堵住年迈老人的口鼻,然后将其扔到河中淹死的习俗。古希腊时期,国家对于身体有严重缺陷的婴儿,也可以将其杀死。回顾历史,这些残忍、野蛮的措施应该算是安乐死行为最早期的雏形,当然,它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安乐死行为已经不是一个意义上的,也无法相提并论。让我们接着依循历史的脚步往下看,中世纪的西方社会受到了基督教的统治性的影响,而基督教教义认为人的生命属于上帝,个人自己是无权放弃生命的,因此基督教绝对禁止结束病人的生命。受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英国在1961年《自杀法》颁布之前,自杀行为都被认为是犯罪,安乐死行为就更不用说了,这样的规定不仅仅在英国有,在中世纪的西方各国都普遍存在着类似的规定,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受宗教的影响,中世纪不存在安乐死。<br>    学术界普遍认为,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安乐死是从19世纪开始有的,这是因为随着医学科研水平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寿命得到了延长,而生命的延长也包含了人类死亡的过程的延长,即濒死期的延长,这就使得现代人比古代人遭受了更多的病痛折磨,因此,是否应该允许临终期病人安乐死就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热点。特别是启蒙运动以来,人们开始打破上帝中心观,以人为中心来思考问题。二、安乐死的立法历程回顾世界范围内的安乐死立法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安乐死法案,并且至今为止安乐死行为在美国也只有俄亥俄州认定其合法地位。
展开
目录
    摘要<br>    Abstract<br>    前言<br>    第一章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概述<br>    第一节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称谓<br>    一、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称谓之争<br>    二、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称谓的界说<br>    第二节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概念<br>    一、国内现有概念的考察与评析<br>    二、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概念的界定<br>    <br>    第二章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根据<br>    第一节 理论根据之一:实质违法性<br>    一、实质违法性的基本问题<br>    二、实质违法性的必然追求<br>    第二节 理论根据之二:刑法的谦抑精神<br>    一、刑法谦抑精神的基本问题<br>    二、谦抑精神的内在根据<br>    三、谦抑精神的实现路径<br>    第三节 理论根据之三:罪刑法定的内在精神<br>    一、罪刑法定的基本问题<br>    二、罪刑法定的核心精神<br>    第四节 现实根据之一:刑事法漏洞的存在<br>    一、刑事法中的漏洞<br>    二、刑事法漏洞的弥补<br>    第五节 现实根据之二:理论的认可和判例的支持<br>    一、理论的认可<br>    二、判例的支持<br>    <br>    第三章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理论定位研究<br>    第一节 德日犯罪论之借鉴<br>    一、德日法系之犯罪成立理论概说<br>    二、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之定位<br>    第二节 我国犯罪论中之定位研究<br>    一、我国犯罪成立理论概说<br>    二、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理论定位<br>    <br>    第四章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基准与体系化<br>    第一节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基准<br>    一、德日法系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之基准<br>    二、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基准确定<br>    第二节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之体系化研究<br>    一、德日法系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之体系化<br>    二、我国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体系之构建<br>    <br>    第五章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之司法实现<br>    第一节 德日法系的司法实现<br>    一、类推<br>    二、合目的性的扩张<br>    第二节 我国的司法实现<br>    一、审判前的司法实现<br>    二、审判中的司法实现<br>    <br>    第六章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之一:安乐死<br>    第一节 安乐死的历史沿革与立法历程<br>    一、安乐死的历史沿革<br>    二、安乐死的立法历程<br>    第二节 安乐死性质的刑法学解读<br>    一、从违法性阻却事由的角度看安乐死<br>    二、从期待可能性角度看安乐死<br>    三、从社会危害性的角度看安乐死<br>    四、从刑法的价值目标看安乐死<br>    五、从刑罚角度看安乐死<br>    <br>    第七章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之二:自救行为<br>    第一节 自救行为概述<br>    一、自救行为的概念<br>    二、自救行为的成立条件<br>    第二节 自救行为排除犯罪性的学理根据研究<br>    一、自救行为排除犯罪性的不同认识<br>    二、自救行为排除犯罪性的学理根据<br>    <br>    第八章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之三:被害人承诺<br>    第一节 被害人承诺概述<br>    一、被害人承诺的概念<br>    二、被害人承诺的成立条件<br>    第二节 被害人承诺排除犯罪性根据之研究<br>    一、学界争议<br>    二、本书观点<br>    结论<br>    参考文献<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