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春台曾说:“凡天地间所有事物,除人之所为外,均神之所为也。所谓人之所为,亦即尽人事,然事成与否,则全赖天之助也。”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这个世界里充满了人力所不及的神威,正因为如此他引用《左传》中所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包括天地、山川在内,整个世界充满着神灵,上自天子,各种身份的人都祭祀与自己身份相应的神灵,即所谓“正祀”。因此,天子和诸侯也应斋戒沐浴,出任祭主祭神,在重要的祭祀时还应“天子国君则祭主”。虽然祭祀的内容可能“宛如儿戏”,但这正是“鬼神所不可测之处”,只要祭祀得当,就一定会有所感应,消灾招福。另一方面,这种祭祀和排斥淫祀是对应的,“从上皆以严禁民间淫祀为善政。近世有水户义公(光圀)停止国内之淫祀,捣毁多处祠堂。可谓是深知治道之英雄”。1729年(享保十四年)成书的《经济录》,就是这样由一百多年前的这些做法预测到了明治维新时的祭政合一、废佛毁释和神道国教主义。
中井竹山(1730—1804)的《草茅危言》是为宽政改革提出的建议,因此虽然幕府的存在是不言自明的前提,但是其重要内容是主张通过推进朝廷改革来去除佛教以及与之相关的迷信。竹山首先将朝廷衰微的原因归结于“多半因崇神佞佛等惑事而起”,认为朝廷“以此神佛荒诞之说,祸害百姓之举不胜枚举”,应以礼仪制度取而代之。即他主张恢复已被“省易忽略”的即位典礼;时常进行巡幸,争取让平民也养成崇敬天皇的习俗;取消天皇退位称院的惯例,采取一世一元制,年号使用谥号;废除充斥着吉凶日、方位迷信的民间历法,只使用官方的“静洁历”;禁止皇子、公主出家为僧,以增加皇族人数;确立天皇、皇族的婚姻制度等。
站在朱子学合理主义立场的竹山,虽然在鬼神的存在问题上与徂徕、春台观点对立,但在认为民间蔓延的宗教性信仰具有反秩序的潜在性这一点上,可以说他不仅继承了徂徕和春台的问题意识,而且有进一步的发展。上面所述的关于朝廷改革的构想,也是为了对抗民间荒诞的宗教性信仰,他曾说,“因王室衰微,遂使巫祝之家愈盛,各类淫祠充斥天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