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汉族“男降女不降”的服装17世纪满清人关后,强制汉民“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改变了汉族的服装习惯。鲁迅先生说:“对我最初的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是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的头,这才种定了的,到我们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了血史。”清朝转战烧杀37载,方才初步平定中国;短短30余年间,使中国人口从明天启三年(1623年)的5165万,减至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1908万,净减近三分之二。整个中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
前清时期,被征服的汉族男子均按照满族习俗剃发蓄辫,一袭长袍马褂。汉族人民告别明代衣冠,换上满族服装,在当时感受了多少奇耻大辱!这在名剧《桃花扇》中,有深刻的表现:江南才子侯方域剃发蓄辫、换上满族服装后,李香君不堪其辱,愤而自杀。清代,文人墨客,平时则仍然穿着明代遗留的长衫。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穷困潦倒、难以为生,还舍不得脱下补丁摞补丁的长衫,原因就在于长衫代表着高雅,代表着文化。
张爱玲在《更衣记》一文中指出:清朝二百多年的统治下,我国女子竞没有什么时装可言!一代又一代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而不觉得厌烦。清朝开国的时候,因为“男降女不降”,女子的服装还保留着显著的明代遗风。从17世纪中叶直到19世纪末,流行着极度宽大的衫裤,四平八稳,没有多少变化。新军的西式军装和辫子清末,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新建陆军官兵身披武装带、肩缀军衔,脑后却拖着一条辫子,有些滑稽。
1903年,中国派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留学生李书城(1881-1965年)曾感慨:“各省练军已一律改从西式,惟辫子留存。”同一年,《湖北学生界》刊物与上海出版的《黄帝魂》,在专门辑录晚清报刊有关反清的革命论著中,有一篇《论发辫原因》,痛诋剃发留辫的人是“拖尾奴才”,甚至发出“痛变法而未变发”的喟叹。1911年,清宣统三年,皇帝发出谕旨,允许“自由剪发”,这一“自由”对于剪辫来说,还是非常暧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