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战时期:各国情报界的楷模
早期,德国是各国情报界的楷模,到了一战时期,德国军事情报机构已经完成了初生和成熟的过程,情报方式也越来越多,层出不穷地翻新。一战到二战之前,德国的情报处主要由尼古拉少校领导,他的手下荟萃了一批天才间谍,期间最著名的是“谍海女王”玛塔?哈丽,她的名字几乎成为间谍的代名词;德国一战期间军情系统最为杰出的间谍是17号特务巴龙?施卢加。
1 德国现代谍报之父
现代的“德国”和以前的“普鲁士王国”有着血缘上的传承关系,普鲁士在遭受了长达30年的普法战争后,保持着对军队的高度关注,由此形成了之后重视军队的习惯和传统,成为作风简洁、统治有效率的军国主义王国,其情报活动也历史悠久。德国的军事情报活动最早应追溯至1740年,随着王国的巩固和扩大,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克为了满足对外扩张的野心,为了解所作战国家的具体情况,建立了第一个情报组织。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所建立的情报组织在历次战争中表现出色,将德国人善于组织的优秀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各个方面都成为各国情报界的楷模。绰号为“大王”的弗雷德里克因此被称为德国现代谍报之父。值得指出的是,一开始,德国情报组织并不是专职部门,比如1866年中,情报部门还肩负政治工作,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必须担任政治和宣传工作。而且规模相当小,情报人员只有几十个人。
19世纪中叶,国王威廉姆斯一世在19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铁血宰相俾斯麦的辅佐下,不但实现了德国的统一,还带领他的国家跻身欧洲强国之列,这期间进一步发展了德国的情报组织。他任用了一位具有特殊才能的情报组织负责人威廉?施蒂贝尔,这个名字在后来的间谍史上经常被反复提起,间谍界誉其为“半个上帝”。 “半个上帝”的称号源于其卓越的才能和创新能力,他主要创新之举如下,这些后来都成为各国间谍活动的必备招数:
一、最早间谍无间道,在情报机构中建立假情报处,专门用来混淆敌方视听,后来英国将此方法在二战期间加以发扬光大,建立了专门的欺骗委员会,在诺曼底登陆中取得惊天大逆转。
二、建立电报和书刊检查制度,为铺天海选情报开启先河。
三、美人计正式引入情报组织,并成为此后间谍活动必杀锏。
四、在国外建立秘密情报站,使国外情报的猎取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固定化,细致化。而且到了希特勒手里,演变成了名目繁多的国外情报驻扎机构。
这些创新使情报活动完成了从业余到专业化的转变,也正是在施蒂贝尔任职期间,普鲁士国王根据普法战争的需要,将参谋总部改为司令部,下设情报部,情报组织在德国第一次拥有了自己正式而独立的机构。
20世纪初到一战之前,德国情报部仍在继续迅猛发展,也得到了后来继任统治者威廉二世的重视和扶持,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经费的拨入。其重要成果是在英、法、俄等敌对国和边境地区布下了密集的间谍网,犹如触角,伸入这些国家的各个领域,洞悉其各方面情况。这期间最夸张的一个例子是当时德军绘制的法国地图比法国自己绘制的还精确、详细。出色的间谍能力是德军军队初期战无不胜的法宝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事间谍机构除了在技术上继续创新保持领先外,另外的创举便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培养特工的学校。此举使特工人员进一步得到专业化训练,拥有了面对复杂国际形势的临时应变能力等,也进一步将特工人员与普通士兵区分开来。当然最直接的结果是壮大了德国的军事间谍队伍,提高了其水平和效率。德国间谍学校走出了一些大名鼎鼎的间谍,当然也不乏像吉姆佩尔这种失败者,和聘请苏联间谍当校长这种荒唐事,但那已经是二战时期的事情了,总体上说,德国间谍学校在初期,表现非常出色,培养了许多著名间谍,于是各个国家纷纷效仿这个举措,建立自己的间谍学校。
对德国情报机构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个重要的分水岭。从一战伊始,地位有了决定性的改变。首先,情报机构职能完全专业化,不再如从前那样一身多职,宛如打零工,在一战期间所取得的巨大情报成就的鼓舞下,国家统治者更加重视,机构领导人更加专注投入。1889年,随着任命了一批副参谋总长,情报处划归第三副参谋总长(主管情报)领导。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成了著名的大本营情报处,除了俄国以外,经费在欧洲首屈一指。另外,规模迅速扩大,之前只有几十人,1914年到1918年期间,德国军事大本营情报处一度拥有420名官员,同时有几千人进行各类情报活动。这种被重视一直持续到战后,虽然遭受战败的重大打击和《凡尔赛条约》的严格限制和束缚,德国军队仍然在四年内恢复了一战的军事情报机构。至此,德国统治者已经明确意识并确立了军事情报的重要作用,而德国军事情报机构也完成了自己初生与成熟的过程。
2 恩尼格玛密码机的诞生
由于有“半个上帝”的创新意识引导在前,一战期间德国军事情报机构除了将之前的间谍活动方式发扬光大外,更不断翻新。当然这种翻新,更多集中体现在德国人所擅长的机械电力制造上。恩尼格玛密码机在间谍史上赫赫有名,在二战更是引导间谍风云,成为影响战局翻云覆雨的灵掌。事实上,它发明于1920年,一开始被一些商业企业采用,德国很快就将其纳入军事用途,军用版德国防卫军恩尼格玛机从此正式现身。恩尼格玛机由德国发明家亚瑟?谢尔比乌斯和理查德?里特于 1918年制造。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加密与解密文件的密码机。大体由三部分组成:键盘、转子和显示器。由于其性质,谢尔比乌斯将这种电气编码机械取名 “恩尼格玛”(ENIGMA,意为哑谜),它来源于英国作曲家爱德华?艾尔加的《谜之变奏曲》。而它走上间谍舞台开始的路也充满了戏剧色彩,谢尔比乌斯在 1918年为“恩尼格玛”密码机申请了专利,于1920年开发出产品,但由于成本太高而无人问津,而且他还同时面对着三个竞争对手,荷兰人亚历山大?科赫、瑞典人阿维德?达姆、美国人爱德华?赫本也同在这个项目上申请了专利,但他们的下场比他更悲惨,或者被迫转让,或者始终只停留在纸上,更有甚者因此而入狱。“恩尼格玛”密码机最初并没有给他的发明者带来许多好处,也没有引起军方的重视。直到1923年国际邮政协会大会,“恩尼格玛”密码机的亮相仍是无人喝彩,貌似它的短暂生涯将画上句号。命运在此时出现了大转弯,这只命运之手来自于对手英国,很多时候敌人总比朋友更加了解你。1923年英国政府公布了一战的官方报告,提及一战期间英国通过破译德国无线电密码所取得的决定性优势。警惕的德国人迅速捕捉到了这个重要信息,“恩尼格玛”密码机从此登堂入室,大展身手。
此处英国人所提到的是有名的“齐默尔曼电报”破译,英国破译人员被称为作出了世界战争史上无线电破译领域最伟大的成就,扭转了一战的战局。这份电报是德国外交部长阿瑟?齐默尔曼发给驻华盛顿的德国大使冯?伯恩托夫的一份绝密电报,史称“齐默尔曼电报”。1917年1月协约国和同盟国陷入历时两年多的阵地战,英国人打算用海上封锁困死德国人,德国人的潜艇希望切断英国人的供给线。东部俄国人的抵抗越来越弱,美国对协约国的援助日益加强,形势僵持不下。德国人唯一的出路是把协约国的供给舰船全部击沉。为了避免美国人参战和将其从欧洲引开,德国外交部长阿瑟尔?齐默尔曼鼓动墨西哥对美宣战并承诺将为墨西哥夺回 1843年墨美战争中被美国占去的大片土地,一封小小的无线电报承载着这个重大信息,经由德驻墨大使之手传递给墨西哥政府。虽然后来墨西哥总统卡兰萨正式拒绝了此提案,但它行走过程中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英国40号办公室情报机关截获了这封电报并最终破译了它。当时英国还没有专门破译密码的情报机构,只有一位对密码很感兴趣的海军训练局长,他集合了四位会讲德语的同事,在海军部试图破译这些电报。此后他们将工作范围扩大到破译德国外交密码上。直到1917年底,这个最初的四人破译小组才扩大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专门破译机构。重要突破来自于俄国人1914年9月从搁浅的“马格德堡号”巡洋舰上缴获的海军密码,开始破开了部分电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这些已成为专家的破译员,最终破开了德国的外交密码。当他们把破译出来的齐默尔曼照会墨西哥政府的电报交给英国海军情报处长威廉?布林克?霍尔海军上将时,他敏锐地意识到英国掌握了一份极其有价值的宣传材料,立即通过英国外交部将这分带着肮脏交易的电报转交给美国人,美国很快就通过新闻机构将它公诸于世。
美国人在这份电报的内容面前感到震惊愤怒之余,更掀起了全民族性的怒吼,接下来,已经箭在弦上的宣战便一触即发。随着美国加入一战战场,德军立刻陷入劣势,最终走向全面失败。一封小小的电报,小蝌蚪似的密码竟掌控、扭转几个国家与无数人,乃至整个世界的命运和发展,这就是神奇的蝴蝶效应。事实上,德国在一战期间由于密码被破译所造成的损失不仅于此。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德军ADFGX密码电报被法军截获,在29岁的乔治?潘万中尉的天才解析下,德军计划攻击地点位于蒙迪迪埃至贡比涅之间被洞悉,法军提前六天就做好了准备,从而使德国又一次遭受重创。
痛定思痛,德国开始“亡羊补牢”,大力加强无线电通讯安全性工作,在对“恩尼格玛”密码机进行了严格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试验后,在谢尔比乌斯的工厂下了大批的订单,决心使这种密码机成为德国无线电通讯的防火线。1925年,谢尔比乌斯的工厂开始批量生产“恩尼格玛”,1926年德军海军开始正式装备,两年后德国陆军也开始装备。到了德国希特勒时期,上至德军统帅部,下至陆海空三军,都把“恩尼格玛”作为标准的制式密码机广为使用,认为其是当时世界最先进最安全的通讯加密系统,无法破译的密码系统。
德国人在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上不仅只有“恩尼格玛”机,其发明纷呈迭现,发明无线电收发电机,1914年建立了无线电截听站和以西方国家为对象的密码分析所。虽然它的破译密码能力不如法国(例如,法国破译了德国的外交密码,而德国从未破译过法国的外交密码),但是这个密码分析所对东方的电讯侦察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位德军高级将领说过:“俄国参谋部的无线电报,总是预先告诉我们他们的部队集结的地方和新的行动计划。”由于预先了解情况,德国军队打败了俄国军队。1915年发明了电话窃听装置。还把飞机侦察和空中摄影等技术手段引用到了获取情报工作中。航空摄影成了德国军事侦察的主要手段。这个新的情报手段,对双方军事行动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在下述事实中得到最生动的体现:1917年以后,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都不敢在白天调动军队。至此,德国军事情报机构已经开始走向全面化了。
展开